诗文 | (宋)苏轼《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赏析 |
释义 | (宋)苏轼《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赏析(宋)苏轼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这首词用贺方回原韵写成。贺方回,即北宋词人贺铸。贺铸寓居苏州时,曾作《青玉案》词,抒写梅雨时节幽居生活的孤独忧愁。伯固是苏坚的字。他博学,能诗。东坡与他以同宗相待。东坡任杭州太守时,他任杭州监税官,以后两人时相过从,甚为友善。苏坚于元祐五年(1090)随东坡治理西湖,出力甚多,三年没有回家。这首词就是作者为送苏坚归故乡吴中而作。其时为元祐七年(1092),东坡57岁。 东坡在送别友人之际,也勾起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上阕写作者对友人的叮嘱。开头说苏坚思乡之切,三年来归乡之思时萦魂梦。于今得以回乡,作者说,我真希望有一只能传递音信的“黄耳”狗随同你前去,也好在我们分别之后,能给我们传递音信,互致问候。“黄耳”,《晋书·陆机传》:“机有骏犬,名曰‘黄耳’,甚爱。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取消息否?’犬摇尾作声。机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这里“遣黄耳”就是用的这个典故。以下是对苏坚的叮嘱。他告诉苏坚,如到松江渡口,呼唤渡船时,切莫惊动栖息在那里的水鸥、鹭鸶,尽量从桥上走。姑苏有四桥,那都是我经常经过的。这里作者不直说对美丽姑苏的谙熟和怀恋,却表示连那里的水鸟都挂在心上,爱护备至。这种写法,更其委婉多致。苏轼词风豪放,但感情却是深挚、细腻的。这里的“老子”系指老年人,是苏轼自称。因苏轼年长于苏坚,故称老子。 下阕前两句“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承上启下,既是赠友,也是自况。唐诗人王维官尚书右丞,有别墅在辋川,维于蓝田清凉寺壁上曾画辋川图。王维《归辋川作》中有“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抒写隐逸生活的高致。东坡在宦海浮沉之中,对仕途有多厌倦,故以这两句寄托追慕古人、向往归隐的心情。同时,也隐约告诉友人,以前人为鉴,回归乡里,随缘自适。所以紧接着就引起下文,作者说,其实我也早有归乡之想了。如今要定个归乡的日子天公也一定会许诺的。你看“小蛮”给我细针密线做的衣服上,如今不是还留有西湖的雨痕吗!小蛮,唐白居易的舞妓,白有诗云“杨柳小蛮腰”。此处,苏轼借指他的爱妾朝云。“西湖雨”,是揣想朝云对他的思念之情、思念之泪。这里不说自己思归,却说好像看到朝云的泪眼。可谓委婉多致。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云:“‘曾湿西湖雨’是情语,非艳语。”这一句确非俗艳的云雨燕尔之词。从中也可约略看出苏轼一改“词为艳科”的高超之处。况又云:“与上三句相连属,遂成奇艳绝艳,令人爱不忍释。坡公天仙化入,此等词犹为非其至者,后学已未易摹仿其万一。”这种奇绝而不庸俗之艳,确是苏词的高妙之处,此种境界,一般词人是很难达到的。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