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宋)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
释义 | (宋)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宋)秦观 踏莎行·雾失楼台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是秦观的一首名作。有趣的是人们对它的欣赏产生了很大歧义。《冷斋夜话》说:“东坡绝爱其尾两句,自书于扇。少游死,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清代徐釚《词苑丛谈》却不同意:“东坡绝爱尾二句,余谓不如‘杜鹃声里斜阳暮’,尤堪肠断。”王国维《人间词话》也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纷纷下’,无我之境也。”一首优秀的作品,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能发现它的美。 绍圣初,新党上台,秦观被削了官职,远徙郴州。这首词就是在旅舍中写的。 一开始,词即描绘出一幅凄迷的画面:楼台从云雾中渐渐消失,迷濛的月色模糊了江河的渡口。这“津渡”,从更深一层意义来讲就是人生的渡口。词人对人生的目的意义感到迷惘,他想寻找世外桃源,可眼前是迷迷濛濛的一片,谁能为他指引迷津? 这时候,词人正孤零零地呆在一所孤零零的旅舍中,一扇门隔断了整个世界,紧闭着春天的寒冷,一丝儿暖气也透不进来,多么沉重的孤独感啊!天边一抹斜阳,黑暗似乎即将来临,暮色中又传来了凄厉的杜鹃的啼叫。据说杜鹃是古代的蜀王杜宇,失了江山,无家可归,只能不断啼叫:不如归去!一声声啼叫,一口口鲜血。此时此境,人怎堪忍受?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十四个字写尽羁旅中的孤独、乡愁,塑造出一个情深意浓的境界,使自然景物都染上强烈的主观色彩,受到人们的赞赏是很自然的。 下阕一开始说收到很多信。南朝陆凯寄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收到远方的来信,可以慰藉一些寂寞吧?不,反而砌成无数的恨。见信而思人,恨不得团聚,此其一;当时元祐党人尽遭迫害,信中定无好消息,此其二。 于是,词人发出疑问:郴江很幸运地围绕着郴山,为谁要流到潇湘去呢?这也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思考。四处漂泊,历尽艰辛,究竟是为什么呢?与“可堪”两句相比,结尾两句境界更加开阔,且进入了人生哲理的深一层思考。善写大境界而又经常流露出“人生如梦”幻灭感的苏东坡,偏爱末两句词,也是很自然的事。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