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孟良金盔买路 |
释义 | 孟良金盔买路却说木阁寨主号定天王,名沐羽。有一女,名木金花,又名木桂英,生有勇力,曾遇神女传授神箭飞刀,百发百中。有一日,木桂英与众喽罗打猎,射落一鸟。有诗为证:
木桂英游猎之间,只见一鸟飞过,遂拽弓射之。那鸟应弦而落,恰落于孟良面前, 良拾之而去。行未数步,忽有五六喽罗赶来,叫声:“好好将鸟还我,饶汝一死。”孟良听得这话,停步不行。喽罗近前来捉孟良,被孟良拳打脚踢,打得那些喽罗抱头乱窜,奔忙报知桂英。桂英闻报,与众喽罗追赶孟良。孟良听得后面喧嚷,知是贼众赶来,取出利刀,挺立待之。忽桂英到,大骂曰:“这狂夫敢如此胆大,却来俺这里逞英雄也!”孟良亦不打话,舞刀来战桂英,桂英举剑迎之。连斗数十合,孟良见喽罗拥来,恐被所伤,遂扭身奔走。桂英与战,见其刀法熟娴,疑是诈败,遂不追之,只与众人退守隘口。孟良进退不得,遂谓喽罗曰:“吾将所拾之鸟还汝,汝开路放我过去也罢。”喽罗曰:“适才汝逞英勇,如今缘何就小心了?汝来错了路,谁不知道‘要过木阁营,须留金与银’。倘无钱买路,休道一日,就是一年也过去不得!”孟良闻说, 自思道:“我来与他求木,连性命也难保了!”只得取下金盔递与喽罗,以作买路之资。喽罗奉与桂英。桂英既得金盔,令开路放他过去。 孟良急奔回寨,见了六郎,将五郎要斧柄及金盔买路一事尽行诉说。六郎曰:“此等泼妇,甚是可憎!”宗保曰:“儿愿与孟良同去取来。”六郎曰:“汝恐不是其敌。”宗保曰:“儿当随机应变,爹爹不必思虑。” 那日,宗保与孟良引军二千,径到木阁寨外呐喊。木桂英闻知,乃全身披桂,引军鼓噪而出。宗保曰:“闻汝寨后有降龙木二根,乞求一根与我为斧柄,待破阵之后遣礼相谢。”桂英笑曰:“若胜得我手中宝刀,莫说一根,两根俱奉。”宗保与孟良言曰:“泼妇出言如此不逊,待我捉之, 自往砍伐,何必恳求于彼!”乃挺枪直取桂英。桂英舞刀相迎,交战数十余合,桂英卖个破绽,拍马佯败,走过山隅。宗保乘势追之,桂英抽身转回,拈弓暗放一箭,射中其马。宗保落马,桂英近前活擒而去,孟良随后赶上救应,寨上矢石交下,不能前进。孟良曰:“我等不可退去,必要寻个计策救出小将军回营!”众军依言,遂驻扎于阁下。 却说木桂英捉得宗保入帐,令喽罗紧紧绑缚。宗保厉声曰:“要杀便杀,用此苦刑何为!”桂英见其生得眉目清秀、齿白唇红,言词激烈,暗忖道:“若得此子匹配,亦不枉生尘世。”遂密着喽罗将匹配之事道之。喽罗道知宗保,宗保寻思半晌:“我本为求木而来,今不应承,死且难免。莫若允之,以济国家之急。”乃曰:“蒙寨主雅情,愿从其命。”喽罗以“肯就”回报桂英。桂英大喜,亲释其缚,扶起宗保相见,命左右整酒款待宗保,对坐欢饮。 酒至半酣,忽寨外喊声大振。人报宋兵攻击甚紧。宗保曰:“寨主与生既效鸾凤,事同十体,乞开门说与部下知之,以安其心。”桂英然之,令喽罗开门以此情说知宋兵,放孟良一人入帐来见。 孟良见宗保与桂英对席而饮,曰:“小将军在此无限喜乐,却把我众人胆亦吓破矣!”宗保将成亲之事道知孟良。孟良曰:“军情紧急,待暂辞别,容日后再来成就如何?”宗保哀告桂英,桂英曰:“郎君要去恁紧,明日即当送行,不敢久相淹留。”次日,宗保与桂英求降龙木。桂英曰:“郎君且回,妾随即送来,以作进身之资。”桂英直送宗保至山下,二人俱有恋恋难舍之意。宗保曰:“我倘遇难,请救应,幸勿推辞!”桂英领诺而别。有诗为证:
宗保引众军回见父亲,言曰:“不肖去木阁寨与桂英交锋,误被暗箭伤马,擒儿而去。复蒙不杀,强逼成亲,儿亦无奈,只得允从,今特来请罪。”六郎曰:“得木来否?”宗保曰:“未有,桂英道她亲自送来。”六郎大怒,曰:“我因王事倥偬,起处不遑,汝今求木又未得来,乃贪私欲而忘君亲。余何不幸!养出此不肖之子,要他何用!”遂喝令推出斩之。 左右正在绑缚宗保,令婆闻知,急出言曰:“宗保虽犯军令当斩,但目下正要破阵,姑且留以备用也。”六郎曰:“若非婆婆相救,决不饶汝。权囚禁于军中,待破阵之后,取出问罪。”孟良跪下告曰:“将军息怒。小将军之事,诚不得已,既被其擒,已为宠中之鸟,又且欲求其木,此时安敢不从?乞赦其囚禁。”六郎竟不允,将宗保囚了——宗保所以被囚者,六郎恐其贪恋新婚而不用心破阵也。 次日,孟良密入禁中见宗保,言曰:“适见钟道士,言小将军有二十日血光之灾。今在此受禁,亦准拆了,没奈何只得忍耐。”宗保曰:“父亲冤屈我也。吾之所为,汝尽知之,但我在此想来:桂英甚好才能,得她来相助,大有利益。汝今再往见之,一者求木,二者叫来助吾出阵。”孟良领诺,辞别而去。 北宋杨家将三代抗辽,史有其事。杨业,陕西麟州(今神木县)人,本名崇贵(避北汉帝刘崇讳改名重贵),北汉末名将,因骁勇善战,号为“无敌”,北汉降宋后,继业来归,改名杨业。死后朝廷追赠为太尉,中书令,时人尊称“杨令公”或“老令公”。杨业驻守在宋辽边境,曾在雁门关一带以数千骑兵狙击辽军主力后路,获得大胜,史称“雁门关大捷”。雍熙三年(986),太宗伐辽,杨业任西路军副帅。由于战略上的错误,加上主帅潘美与之意见不和,宋军于朔州败北。杨业被辽军围困在陈家谷,“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宋史·杨业传》)后来中箭被擒,绝食三天而死。杨业的儿子杨延昭(本名延朗),继承父业镇守边关。《宋史·杨业传》称:“延昭智勇善战,所得奉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之用。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五十七岁时,延昭病死在边关。 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一生随军南征北战,后来驻守在西北边境。他念念不忘前辈遗业,但最终壮志未酬而卒。 杨业祖孙三代抗辽保宋,从宋元时代起,逐步演化为艺术家笔下的形象。有关杨家将的文字,最早见于北宋作品。杨业死后六十五年,杨文广还活着,欧阳修就曾写道:杨业“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宋末元初,徐大焯《烬余录》中,已有比较完整的杨家将故事。到了南宋,已有说书艺人在勾栏瓦肆演述《杨令公》、《五郎为僧》的评话(宋·罗烨《醉翁谈录》);北方金朝地区,有戏曲艺人在表演《打王枢密》的院本(元·陶宗仪《辍耕录》)。 元代杂剧蓬勃兴起,其中表现杨家将故事的作品今存两本:《昊天塔孟良盗骨》和《谢金吾诈拆清风府》。故事中已有了典型化的人物和丰富的情节,如杨业碰碑而死,五郎铜台救驾和六郎威振三关等。 明代前期,在平民百姓中,已出现杨家将演义小说,一种是《杨家府演义》(全称《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今存万历三十四年刊本),一种是《北宋志传》(《南北两宋志传》的后半部,今存万历二十一年刊本)。它们是通俗作家杂采史实和野史以及民间传说敷衍成集,对于宋元时期的杨家将故事有很大突破。“演义”中的杨家将不再局限于杨业、五郎、六郎个人,而是刻画了包括全部妻子儿女在内的杨家将英雄群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演义”中出现了佘令婆、木(穆)桂英、柴郡主、八娘、九妹、宣娘、十二寡妇等一系列杨门女将。 “演义”一出,几乎包括了全部杨家将故事。尽管这部作品在艺术上不太成熟,但却足以满足老百姓听故事的需要。所以,它广泛地为其他艺术形式提供了蓝本。自清以降,杨家将的故事被大量搬上舞台。《杨家将演义》同《水浒传》、《说岳全传》一样,深受人民群众所喜爱。本文所介绍的是明秦淮墨客校订的《杨家府演义》中的第五卷第一节。 《杨家府演义》不同一般,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笔调,摇曳多姿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佘令婆、木(穆)桂英、柴郡主、八娘、九妹、宣娘、十二寡妇等一系列杨门女将。她们和杨门男儿一样,在抗辽保宋的军事舞台上纵横驰骋,叱咤风云,演出过一幕幕惊心动魄、威武雄壮的活剧。因此,在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画廊中,这群妇女英雄以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放射着光辉。其中尤以木桂英的典型形象更为光艳照人。这是一个由破天门阵派生出来的艺术形象——一个无视封建礼教而又能征善战的妇女英雄。有人曾根据清代地方志的记载,说她的原型是杨文广妻“慕容氏”,这种说法是牵强附会的。“木”,来自“降龙木”,以及由此杜撰的“木阁寨”,后来才改为“穆”,“桂英”就是桂花,乃民间常用的俗名。应该说,木桂英这个形象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是劳动者理想的化身。本节是木桂英第一次出场亮相。作者以诗为文,创造出一个雄壮激烈的围猎场面。“结队纷纷出寨东,分围发纵势豪雄。龙泉光射腰间剑,鹊血新调手内弓。犬带金铃飞草际,鹘翻锦翅没云中。平原十里秋风冷,沙草萧萧半染红。”秋风阵阵,沙草萧萧,人喊马嘶,猎犬飞驰,雄鹰疾飞,场面何等壮澜,气氛何等浓烈,意境何等深远。在这荡人心魄的背景下,桂英跃马扬弓,追杀狂奔突逃的猎物,弓响处,鸟落兽倒,血染沙草。这首诗把音响美、色彩美、空间美、动态美、人物美熔于一炉,极好地烘托了木桂英的英姿勃发形象。 在作了围猎氛围的渲染后,作者便通过一系列情节对人物加以正面描写,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通过一系列情节,形象地展现了人物性格特征。 射鸟情节是游猎中一个特写镜头。名曰特写,但不是工笔细描,而是寥寥数笔白描。“木桂英游猎之间,只见一鸟飞过,遂拽弓射之。那鸟应弦而落。”这几笔写得明快利索。“遂”一词虽平谈无奇,但用的恰到好处。它把桂英手疾眼快、技艺纯熟全盘写了出来。”那鸟应弦而落”句则突出说明桂英弓法精湛。印证了作者关于桂英“神箭飞刀,百发百中”的介绍。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桂英的神奇弓法,而且为下文箭射宗保、六郎作了有力的铺垫,也为故事的发展创造了前提, 自然地引出了战孟良、擒宗保的情节。 战孟良、擒宗保两情节是以矛盾冲突为其特征的。人物的形象、性格往往是在矛盾冲突中完成的。矛盾愈尖锐、愈复杂、人物性格就愈深厚、愈丰富、愈有光彩。黑格尔在《美学》中说过:“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方能衡量出来,心灵从这对立矛盾中挣扎出来,方使自己回到统一;环境的互相冲突愈众多,愈艰巨,矛盾的破坏力愈大而心灵仍能坚持自己的性格,也就愈出主体性格的深厚和坚强。”最尖锐的矛盾冲突无过于战场上的生死较量。孟良拾鸟不还,痛打喽罗,桂英大骂:“这狂夫敢如此胆大,却来俺这里逞英雄也。”声色之俱厉, 口气之强硬,盛气之凌人跃然纸上。“来俺这里逞英雄”是反语,它把桂英居高临下,不屑一顾的英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一位女中豪杰面前,一向勇猛过人,足智多谋的孟良相形见绌。尽管和桂英能连斗数十合,到头来也只能“扭身奔走”。“扭”“奔”二词用得生动传神,它把孟良败撤的狼狈相活脱写了出来。更令人好笑的是,一向宁折不弯,从不服输的孟良在桂英严密的寨防而前黔驴技穷,为保命过关,忍痛以金盔作买路之资。想象一下孟良脱盔拱手送人,披散头发落荒而归的狼狈相,令人忍俊不禁。到此,木孟冲突,以桂英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通过这一冲突,展示了桂英高超的武艺和不凡的军事才能。 桂英和宗保的冲突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宗保先礼后兵,透着名将特有的傲气和故作姿态。面对大军压境,桂英斗志昂扬,针锋相对,“全身披挂,引军鼓噪而出。”从容笑答:“若胜得我手中宝刀,莫说一根,两根俱奉。”口气软中带硬、礼中带傲。一个“笑”字把桂英两军阵前镇定自若、从容自信而又蔑视对手的心态刻画得维妙维肖。交战结果,桂英以智取胜。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三关名将杨宗保不堪一击。作者的用意十分清楚,以宗保的一败涂地衬托桂英武艺之高强、头脑之聪明。 木桂英不仅是一位武艺,才智超群的巾帼英雄,而且是一位敢于冲破封建礼教,主动大胆追求婚姻自主的纯情少女。 木桂英和杨宗保之间的婚姻真是一种奇特的结合。惟其奇特,才愈发透析出女主人公晶莹的内心世界。围绕木杨婚姻,作者采用对比手法,从心理、言行三方面加以对照,鲜明地展现了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 杨宗保既是朝廷命官,又是桂英阶下囚,若无充分的理由,是很难引动桂英闺情的。这理由是什么呢?小说给了满意的回答。“桂英见其生得眉目清秀、齿白唇红,言词激烈,暗忖道:‘若得此子匹配,亦不枉生尘世。’”这一心理刻画,揭示了桂英纯洁的爱情观:不是为了攀龙附凤,更不是为了改变名分,而是钟情于宗保的才貌和丈夫气概,是为了追求人生的幸福。相比之下,宗保内心考虑得远比桂英复杂。“我本为求木而来,今不应承,死且难免。莫若允之,以济国家之急。”这一此,两种不同的婚姻观泾渭分明:一个是爱人,一个是保命;一个坦诚追求个人幸福,一个借口为社稷朝廷,这一鲜明的对比,桂英在婚姻上的自主大胆便被突出了出来。宗保允亲后,“桂英大喜,亲释其缚,扶起宗保相见,命左右整酒款待宗保,对坐欢饮。”多么爽快、深情、赤诚和热烈。无一丝一毫深闺女子的腼腆忸怩、羞羞答答,故作姿态,宗保因军情紧急要辞英而去,桂英曰:“郎君要去恁紧,明日即当送行,不敢久相淹留。”这又是何等深明大义。一旦宗保被囚,不过几日夫妻恩情的桂英发出了愤怒的誓言:“夫之不幸,即妾之不幸。夫为我囚,囚彼即囚我也。囚我夫者,乃我之仇敌矣,吾安得不引众以攻之哉。”铮铮誓言,掷地有声。它突出地表现了桂英对宗保矢志不渝的深厚感情。 比之桂英,作者运用抑杨手法,故意贬低宗保在爱情问题上的形象。孟良催其回营,“宗保哀告桂英”准其归宋。这里“哀”字用得十分传神,它把宗保欲归不能、无可奈何、不得不降尊以求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分手之际,宗保根本不考虑桂英如何,想到的只是自己。“我倘遇难,请救应,幸勿推辞。”见到父亲,为保自己过关,宗保极力辩白:“不肖去木阁寨与桂英交锋,误被暗箭伤马,擒儿而去。复蒙不杀,强逼成亲,儿亦无奈,只得允从。”这一切,使宗保男子汉的气概丧失殆尽,宗保桂英的言行反差如此强烈,就有力地反衬了桂英的美好形象。联系到桂英归宋后的英勇事迹,她的形象便远远高于杨门诸将。这样一个婚姻自主、报国杀敌的巾帼英雄形象是人民生活和理想的化身。这一形象能够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尤其在宋代以来理学统治森严的时代出现,很不寻常。 由于木桂英这一艺术形象寄托了人民的美好理想,因而以她的故事改编的戏剧数百年来盛演不衰,如《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天门阵》等。穆桂英的名字,也成为不让须眉的英雄妇女的代名词。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