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 |
释义 | 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 其一
其四
其七
【注释】 ①苕溪:在湖州附近,当时姜夔家在湖州,绍熙二年(1191)冬,他到范成大家作客,住了一个多月,除夕才乘船回家。②吴宫:指春秋时代吴国宫殿的遗址,在苏州附近,太湖之滨。③笠泽:太湖的别名。 【译文】 其一 细草穿沙,积雪半消,迢迢流水,环绕着吴王故宫,一片寒波浩渺。那竹丛里的梅花,悄悄地开着,无人得见,只感到夜风吹来阵阵清香,一路送我走过石桥。 其四 家家户户点起灯来迎接新年,惊散了林中的乌鸦。遥想远方,孩子们在惦念:“父亲为何还不回家?”他们通宵不眠,是在焦急地悬望远人;一夜间,那妩媚的春色,已透过小窗,融进点点灯花。 其七 茫茫太湖,雁影依稀;重重山峰,云雾缭绕。寒冷的春夜,垂虹桥,静悄悄;只有诗人一叶雪满篷舱的归舟,在湖上飘。 【集评】 宋·陈振孙:“石湖范致能尤爱其诗,杨诚斋亦爱之,赏其《岁除舟行十绝》,以为有裁云缝月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直斋书录解题》) 今·程千帆:“(其一)写对于石湖繁盛的梅花留恋之情。(其四)写自己怀人,却从对方着笔,与杜甫《月夜》相同。柳永《八声甘州》云:‘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也可比观。(其七)写旅途之荒寒,心情之寂寞,以对照的方式与上篇互相补充。”(《古诗今选》第593—594页) 今·吴熊和:“写舟行即景,境界、韵味俱胜,体贴入微地表现了除夕这个岁尾年头的风物特点,透露出腊尽春来的消息。”(《唐宋诗词探胜》第368页) 今·许理绚:“(其一)构思高妙。精心选了细草、沙地、残雪、吴宫、烟水、梅花、竹丛、石桥八种景物,梅花乃主景,出之以虚笔,遗貌得神,形成‘清空’意境。”“(其七)妙在落句。其一,不着声色,以景结情,收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其二,篇末点出全文线索。诗中水、雁、云、山、桥,一些分散的物象都从诗人视野中出,以‘归舟’贯串成章,意与象合,真如他自己所说,‘自谓平生用心苦,神凝或与元气接’(《送项平甫倅池阳》)。”(《宋诗鉴赏辞典》第1193—1194页) 今·倪其心、许逸民:“(其一)全诗回环圆转,清畅而有远致。(其四)一忧一喜,酷肖小儿女怀念远人的情态。(其七)他眼中的太湖、诸山、长桥、无一不有迷濛落寞的感觉。首句‘雁影微’三字最有兴味,‘雁影’呼应题目中的‘归’字,‘微’则是稀少,正带出结句末‘一舸’字样,恰如常山之蛇,首尾兼顾。”(《宋人绝句选》第345—347页) 今·钱学增:“(其一)写雪夜舟行的情景,风格隽妙,极富诗情画意。”(钱仲联选《宋诗三百首》第361页) 今·孙玄常:“此诗(指其四)盖从徐陵《关山月》‘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及杜甫《月夜》翻出,不言己之思家,却自远处落笔,写家人之念己,则思归之切,已溢于言外矣。”(《姜白石诗集笺注》) 【总案】 这组诗一共有十首,杂写归途中的所见所感。姜夔此番去见范成大,颇得知遇,故对石湖充满留恋,然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地,他更思念自己温馨的家。知遇之感,思家之心,羁旅之情,种种感受,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矛盾、复杂的结合体。这三首,也可略见此种情形。诗中意象,多带有清冷的色调,这固然是实写,但与诗人的心境也是结合得非常密切的。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