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失宫调]三棒鼓声频①·题渊明醉归图(先生醉也)
释义

[失宫调]三棒鼓声频①·题渊明醉归图(先生醉也)

曹德


题渊明醉归图


先生醉也,童子扶著。有诗便写,无酒重赊,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问青天借得松间月,陪伴今夜。长安此时春梦热,多少豪杰,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比及眉未攒,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



【注释】①三棒鼓声频:元代行乞时唱的时令山调。②俗事:尘俗事物。这里指追逐名利之事。③春梦:富贵梦。比喻好景不长,如春光易逝。④比及:等到。攒:聚在一起。
【鉴赏】陶渊明是东晋有名的田园诗人,他不堪官场黑暗,弃官归隐的举动为后人所推崇。此曲是曹德观《渊明醉归图》后,有感于当时的现实而作的。
一棒首先从画面写起。画上展示的是陶渊明的醉态,一个童子搀扶着他。然后由画面生发开去,介绍了陶渊明其人,他以诗酒、山歌自娱,有诗就写几首,没酒就再去赊些来,乡间的山歌、小调闲来也哼几句,只是世事不问,俗事不谈。通过这些描写,那不满现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者陶渊明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他对陶渊明由衷的赞赏。


二棒写作者观画的联想。陶渊明邀青松为伴,又向青天借来明月,醉眠于松间月下,他是多么高洁,脱俗! 而就在这个时候,京都长安城中有多少官儿们正做着飞黄腾达的美梦,他们不知道,那最终不过是一枕黄粱,而青春年华却在其间耗尽,或许官帽戴上之时,对镜一照,才发现已是白发如雪,就是头上的乌纱帽也遮不住。比起陶渊明来,哪个值,哪个又不值?这里作者又通过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赞颂了陶渊明的高洁,讽刺了那些得势朝官,从中人们不难得出为官哪有归隐好的结论。
三棒进一步劝说那些未得势的小官早日归隐。这里引用了陶渊明“攒眉而去”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相传,曾与陶渊明有交往的慧远法师在庐山东林寺创建了佛门白莲社(曲中的“庐山社”即指此),与陶渊明同为“浔阳三绝”的周续之在《庐山记》中说:“远师勉令陶潜入莲社,渊明攒眉而去。”“攒眉去”是拒绝遁入空门之意,曲中“眉未攒”则表示已经入了空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已为我们大家所熟悉,不过曲中的“腰曾折”表明腰已折。作者奉劝那些未得势的小官,不要舍不得丢下眼前的区区官职,否则,如果一生都不得志,一辈子只能做个小官,到晚年希望破灭,怀恨遁入空门,到那时,已尝尽低眉折腰、屈身事人、看人脸色的屈辱,再想归隐,未免也太晚了,倒不如趁现在还没饱受这些屈辱,赶快效法陶渊明,辞官归隐,还能留下一个“靖节”的好名声。
此曲写了三种人物的三种心态,通过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作者赞赏陶渊明、嘲讽得势者、劝人归隐的意图。此曲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不加修辞,通俗易懂,显得十分朴实、自然。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 9: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