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太多的问号 |
释义 | 太多的问号在中国文学史上,元杂剧繁荣昌盛,光芒照亮了一代文坛。许多的杂剧作品千古流芳,而有关它们的作者却有着太多的空白,太多的疑问。 关汉卿,中国古代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有千古佳作《感天动地窦娥冤》,但关于他的生平却极不清楚,每一点都有很大争议。生年,1213—1222,卒年1297—1307。名号,籍贯,身世,官职,经历皆不详待定。甚至,有人考证说“卿”字可能是当时的一种尊称。关汉卿,成了一位没有确切名字的著名作家。 元代作家中生平一片模糊的又岂止关汉卿一个,马致远,王实甫,睢景臣,郑光祖……名字下写的是:名号不详,生卒年未定,经历大概如何,作品:据传有某某。出现频率高的是:“大概,或许,估计……”名作层出,但关于它们的作者,却众说纷纭,无法确定。关于元剧作家的资料实在太少太少。 中国文坛向来以诗学为正统。虽然元杂剧在我国文学史上是辉煌灿烂的一页。但作为戏剧依然受到歧视和排斥,剧作家也被鄙为“书会才人”,不被正史收录。甚至私人文集,笔记中也极少提到剧作家。更何况在元代,科举制度取消,读书人不受重视,文人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成为最卑贱无用之人。统治者把文人列为“九儒十丐”。难怪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讲:“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就造成有关元剧作家的资料奇缺。现存较早的只有一本钟嗣成的《录鬼簿》。这本书有很强的真实性,但人物记叙过于简略,只能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而已,如“王实甫,大都人”只有寥寥六个字。明代出现的《录鬼簿续编》补录了部分元作家,但记载依然失之简陋。《青楼集》与《辍耕录》在时代上比较接近元代,对元剧作家,有时可以幸运地找出一鳞半爪资料。除此之外,只能在浩瀚书海中寻找蛛丝马迹了。原著资料少,版本差异大,记录简略,使得剧作家们身上有着太多的问号。 我们可以为二千年前的屈原、司马迁写出史料确凿的评传,可以为一千年前的李白、杜甫写出洋洋十万字的年谱,传记。但却无法知晓六七百年前元剧作家的姓名。这是剧作家的悲哀,也是元剧的悲哀。由于正统文学的排斥,统治者对文人的歧视,他们的作品登上了一代文学的顶峰,却没有被时代文坛所认同。也正因此,中国戏剧,这颗本已晚起之星在时代的沉默中很快开始走下高峰,走向黯淡。这是一代文学的遗憾。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