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嘲甄士隐癞头和尚》 |
释义 | 《嘲甄士隐癞头和尚》《嘲甄士隐 癞头和尚》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红楼梦》中,名字与“真事隐”谐音的乡宦甄士隐,这一日正抱着女儿英莲站在门口看热闹。方欲回去时,忽见一僧一道,疯疯癫癫,谈笑而至。那僧看见士隐抱着英莲,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说:“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上面这首诗。 这是一首七绝,又是一则谜语。内容暗示英莲的一生遭遇。这里的“菱花”,就是指的英莲。“雪”和“薛”谐音,指英莲被薛蟠强占作妾后,改名为“香菱”、“秋菱”。 英莲好端端地怎么会被人抢去作妾呢?说来凑巧,只因时值元宵佳节,甄士隐命家人抱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家人一大意,英莲被拐子抱走。至十二三岁时,已出落得花容月貌,拐子便把她卖给了公子冯渊。谁知节外生枝,这冯渊郑重其事,约好三日后迎娶。这拐子为了多得钱,乘空儿又把她重卖给了号称“呆霸王”的浪荡公子薛蟠。于是冯、薛两家便争了起来。薛蟠仗着钱势,打死了冯渊,抢走了英莲,逍遥到京都贾府去了。 英莲到了贾府,改名香菱。没多时,这浪荡公子又娶了正妻,又和妻带来的丫头宝蟾不清不楚。于是香菱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菱花空对雪澌澌”,就是借喻英莲“生不逢时,遇又非偶”(脂砚斋评),定然遭到摧残的意思。菱,在夏日开花,而竟遇上了冰雪; “澌澌”,是形容下雪的声音。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就是指英莲元宵节被拐,和葫芦庙三月十五起火殃及甄家被烧得一干二净的事。 这是天灾,也是人祸。甄士隐因遭横祸,“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安身。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红楼梦》第一回)。 这里,我们已能清楚地看出,封建社会末期,社会上的骚乱与动荡,统治阶级内部的相互倾轧、排挤与鲸吞。中小地主阶级在天灾与人祸的威逼下被分化出来,社会的道德更是日渐沦丧。 小霸王薛蟠,仗着舅父王子腾和姨父贾政的势力,为非作歹,打死人可以逍遥法外。而削尖脑袋钻营官场的贾雨村,只为薛蟠一案牵连到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利益,便置公理、恩情(甄士隐曾资助贾雨村赴考)于不顾,昧心地判了个“葫芦案”,草草了结了冤死鬼冯渊,又害苦了无依无靠的英莲。 因此我们说,英莲的悲剧命运是社会造成的。作者为她取名英莲(与“应怜”谐音),就可见作者对她所寄予的同情。 但诗的第一句却说:“惯养娇生笑你痴”,是说她命该如此,你(指甄士隐)又何必对她百般疼爱呢?这,是一个策略、一个幌子。看得出来,作者在“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回里,对当时社会内幕的揭露是多么大胆,多么辛辣,多么无情! 为了掩饰这一大胆而危险的描述,作者不得不借癞头僧之口,唱出了这首让人捉摸不透的诗。用“命运早有安排”、“遭遇本该如此”的轮回宿命观点,掩盖作者的真实意图,掩护作者与作品撤出火力点,幸免于难。这也就是在这段政治风云的描写之后,作品为什么峰回路转,一复而为第五回着意描写太虚幻境“儿女情深”的道理。 作者的这种安排,不仅是巧妙的,也是必要的。 这首诗从艺术技巧上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用的是“借喻”手法,影射人物的命运遭遇,有如谜语一样耐人咀嚼。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