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回族妇女与口弦 |
释义 | 回族妇女与口弦在回族聚居的村庄里,每当夜晚静谧之际,便从庄前庄后的树丛间响起“叮叮咚咚”的独特乐曲声,令人心醉。这种乐曲就是由“口弦”奏出来的,“口弦”是回族妇女所喜爱的一种小型弹拨乐器。回族妇女常演奏的“口弦”有两种:一种是竹制的,长十公分,它用经滚热的清油炸过的竹子做成,扯线弹奏;另一种是铁制的,长五公分,精巧细致,拨钩弹奏。回族妇女还常常在心爱的口弦上系上色彩鲜艳的珠子,或者拴上五颜六色的穗子,将其视为生活的伴侣。 口弦演奏时手口并用。演奏者双手持这种小乐器,将其放在口边,用口腔做共鸣箱,用口型和气息变化来控制音量,并在运气的同时以手指弹弦。此时,一种类似音阶的声音便产生了,它音质清亮,轻松悦耳。口弦的曲调较为固定,有“珍珠倒卷帘”、“骆驼铃”、“廊檐滴水”等。 在旧社会,回族妇女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们必须遵守“家女不见外男,青丝不见青天”的古训,许多人难以听到外界的情形,心情非常沉闷。于是不少妇女们用梳头的旧篦子背,做成一头窄、一头宽、中间安簧、两头拴线的口弦,用来表述心声。她们弹奏口弦,让叮咚声音倾诉衷肠,用它来解个心慌。姐妹们通过弹弦,彼此加深了解,相互倾诉愁怀,表达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的特殊情思。 新中国成立以后,回族妇女的社会地位获得极大提高,那种“倚门靠窗掩面而泣”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她们在劳动之余,尽情地弹奏自己喜爱的口弦。她们在淙淙的溪水边,面对外男,弹奏起口弦,让绵绵情思流淌而出。她们或者聚会在金色的场院内,斗嘴开心,用口弦奏曲,相互回应。现代的口弦弹奏形式灵活,有独有齐,有领有合,都尽情表述自己美好的心愿和对理想的追求。此时的口弦乐音忽高忽低,强强弱弱,断断续续,全是依情而奏,热闹非凡。宁夏歌舞团等专业演出团体还专门排演了《口弦舞》《口弦声乐协奏曲》等剧目,使回族的这种民间艺术得到高层次的艺术升华。80年代初期,口弦弹奏和口弦歌舞曾被选调到北京参加全国文艺会演,受到有关专家和观众的赞扬。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