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鲁迅《所闻》全文、注释和赏析 |
释义 | 鲁迅《所闻》全文、注释和赏析华灯照宴敞豪门②, 娇女严装侍玉樽③。 忽忆情亲焦土下④, 佯看罗袜掩啼痕⑤。
【注释】 ①本诗是书赠内山完造夫人内山真野的。鲁迅日记1932年12月31日载:“为知人写字五幅,皆自作诗。为内山夫人写云: ‘华灯照宴敞豪门……,” ②华灯: 华贵的灯。豪门: 豪富权贵之家。 ③娇女: 娇弱的少女。严装: 盛装,端整的装扮。玉樽:华贵的酒杯,代指酒宴。 ④情亲: 亲人。焦土: 炮火烧焦的土地。 ⑤罗袜: 丝袜。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啼痕: 泪痕。
【析】 这首 《所闻》,按照鲁迅日记载,是1932年12月31日书赠内山完造夫人的。但诗的内容,却与受书人无关。据许寿裳的说法,“想必是一九三二年闸北被炸毁后的所闻”①。这里说得虽较笼统,但对诗所取题材而言,却是符合实际情况的。鲁迅写作此诗的具体时日虽难确定,但书赠“知人”的时间仅距一二八事变一周年的纪念日不足一月。而且书写此诗第二天则为1933年元旦,时序推移又是一年。鲁迅面对现实:一方面是敌后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而统治者们面对民族的危亡,却无动于衷,“打牌的依旧打牌,跳舞的依旧跳舞②”,“华灯照宴”、“娇女侍酒”,权贵不知亡国恨,依然开宴竞豪奢,不能不表现出极大的愤慨。发而为诗,自在情理之中了。如果我们将此诗与鲁迅作于1933年1月26日的《二十二年元旦》对读,当可加深对这一点的认识。 这首诗的中心形象是那位侍酒的严装少女。“华灯照宴敞豪门”为她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环境。在这个豪门大开、宾客如云、纸醉金迷、花红酒绿的一派欢声笑语中,“侍玉樽”的“严装娇女”被摄入了诗人的视野。此后,作者即以她为中心形象,去展示她的内心世界的变化,刻划其“无告”的痛苦。在这个欢庆的环境氛围中,侍酒女想的是什么呢? 她 “忽忆情亲焦土下”,想到了自己死于战乱的亲友们。这里的“情亲”,有人说 “无疑指情人爱人”,似乎太过狭窄,鲍照诗“留酌侍情人”,李白诗“情人道来竟不来”,都是以情人喻故友。而非今人所谓的 “爱人”。解为 “亲友”更为切合实际。想到死于战乱的亲友,内心自然十分痛苦,禁不住热泪盈眶,但在这样的场合中,她不仅连痛哭一场的自由也没有,还不能让主人宾客发现她的痛苦,以免“一人向隅,满座为之不欢”,影响了宾主的兴致,所以只能“佯看罗袜掩啼痕”。这样就在豪奢的环境与内心痛苦的对比中写出了“侍酒女”的可悲可怜的处境,也突出了她内心痛苦,从这个意义上进,许寿裳说这诗的内容是“一方写豪奢,一方写无告”是有道理的。 如果理解仅此而已,那是不够的。可以再提出 问题,这种豪奢是在什么背景下来展示的? 这里娇女的“情亲”是怎样在“焦土下”的?从我们前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这些当时中国的豪门权贵们,是在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民族危机迫在眉睫之时,“那管东师入沈阳”、依旧开宴竞豪奢,这样就把权贵们置民族危机和人民痛苦于不顾而醉生梦死的丑态给暴露了出来,所谓 “陈叔宝全无心肝”,此之谓也。 这首诗具有鲜明的对比手法。许寿裳说的“一方写豪奢,一方写无告”,正是言中了这一点。作者正是以这一手法,通过 “华灯照宴”“纸醉全迷” 的豪贵与“痛苦无告”的侍女的对比,“乐境写哀”,更加强化了她的痛苦,突出了对当权者“全无心肝”的感受。但鲁迅先生通过诗作所要表达的对侍女的同情和对当权者的斥责,愤懑的情感表现,又不是直露地倾泻出来的。他只是把这两种现实真实地表现出来,而把自己的情感蕴入诗的形象之中。如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样,在对比中去诱发和激化读者的感情。诗中还善于展现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诗中表现心理活动并不少见,但在篇幅极为短小的绝句中要做到这一点却非易事。作为诗中的中心形象,先写侍女的 “严妆”、“娇”,次叙她的心理 “忽忆情亲”,再写痛苦欲啼,最后“佯看罗袜”,这一系列的行为动作,层次清楚地展示了侍女的内心的变化过程,从而引起读者的同情; 另外要指出的是,这首诗 中的形象都具有极大的概括性。诗中所写的是民族危亡在即的中国社会现实的一幅缩影。这样,诗中的豪门,就是当时中国统治者的象征;侍女的痛苦,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了全民族的痛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所闻》诗所体现出来的愤懑情绪也就不再属于作者个人,而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