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青青、垂丸带子,脆圆如豆。”诗句出处:《贺新郎》;是宋朝诗人柴望的作品。
满酌西湖酒。觉湖山、依然未老,游人如旧。数过清明才六日,欲暖未晴时候。正画舫、春明波透。记得名园曾驻马,锦鞍鞯、浅映堤桥柳。寻胜赏,重回首。不妨旋摘枝头有。喜青青、垂丸带子,脆圆如豆。想是和羹消息近,报与醉翁太守。道玉铉、有人启奏。红药当阶明似锦,觉娇莺、舞燕皆称寿。唱此曲,付红袖。
《贺新郎》宋朝诗人柴望的作品。【注释】:
喜:
(一)①快乐;高兴。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喜庆的事。《史记·天官书》:“卿云,喜气也。”③爱好;喜爱。《吕氏春秋·疑似》:“褒姒不说,喜之。”④习惯或适合于某种环境条件。苏轼《格物粗谈·树木》:“松喜干,桧喜翼。”⑤容易发生。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五:“夏喜暴雨,冬则积雪,行人由之多致难艰。” (二)xī①游戏;嬉戏。《墨子·号令》:“五日官(阅),各上喜戏、居处不庄、好侵侮人者。”②通“”。酒食。 《诗经·豳风·七月》:“馌(yè)彼南亩,田畯(jùn)至喜。”(馌:给耕作者送饭。田畯:古代劝农的官。)③通“熙”。光明。扬雄《剧秦美新》:“百工伊凝,庶绩咸喜。”青:
①深绿色。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簾青。”②蓝色。《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黑色。《尚书·禹贡》:“厥土青黎。”④青色的东西。《汉书·成帝纪》:“青绿,民所常服。”⑤青州,古州名。先秦为九州之一。在今山东境内。青青:
①茂盛。《诗·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②黑发。《宋书·谢灵运传》:“陆展染鬓发,欲以媚侧室。~~不解久,星星行复出。”青:
①深绿色。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簾青。”②蓝色。《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黑色。《尚书·禹贡》:“厥土青黎。”④青色的东西。《汉书·成帝纪》:“青绿,民所常服。”⑤青州,古州名。先秦为九州之一。在今山东境内。垂:
①边疆。《荀子· 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②边。王粲《咏史》诗:“妻子当立泣,兄弟哭路垂。”③垂挂。《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④流下;滴下。李煜《破阵子》:“垂泪对宫娥。”⑤赐予。《盐铁论·本议》:“陛下垂大惠。”⑥流传。《荀子·王霸》:“名垂乎后世。”⑦副词。1.表时间。将近;快要。杜甫《垂老别》:“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2. 敬词。犹“俯”、“惠”。曹植《朔风诗》:“君不垂眷,岂云其诚?”(眷:顾念。岂云句:还有什么诚意可言?)丸:
①小而圆的物体。《庄子·达生》:“累丸二而不坠。”(累:堆叠。)②特指弹丸。《战国策·楚策四》:“左挟弹(dàn),右摄丸。”(弹:弹弓。摄:拿。)③中医特指丸药。《抱朴子·至理》:“今医家通明肾气之丸。”④蛋;卵。《吕氏春秋·本味》:“有凤之丸,沃民食之。”⑤量词。用于小、圆之物。《搜神记》卷二:“持一百钱,一双笔,一丸墨。”带:
①腰带。《荀子·儒效》:“逢衣浅带。”②系物的带子或像带状的长条物。李贺《出城》:“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关:水名。秦:地名。)③系束,捆缚。刘向《新序·杂事五》:“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带索。”④佩;挂;戴。《楚辞·惜诵》:“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汉书·龚遂传》:“民有带持刀剑者。”⑤围绕;环绕。杜甫《赤谷西崦人家》:“鸟雀依茅茨,藩篱带松菊。”⑥随身携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遂带以从军。”⑦连带。宋齐丘《陪游凤皇台献诗》:“金桃带叶摘,绿李和衣嚼。”(衣:指果实的表皮。)⑧呈现;含有。孔稚珪《北山移文》:“风云悽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⑨区域;地带。《宋史· 李纲传》:“如鼎澧岳鄂若荆南一带,皆当屯宿重兵。”李白《菩萨蛮》词:“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子:
①孩子,兼指男女。《诗经·豳风· 七月》:“同我妇子,馌彼南亩。”(馌yè:送饭。南亩:指田地。)②儿子或女儿。《战国策·赵策四》:“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此指儿子。《韩非子·说林上》:“卫人嫁其子。”此指女儿。③人的通称,或指男;或指女。《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印否?”(涉:过河。印āng:我。)《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此。归:出嫁。)④尊称,多指男子。《诗经·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匪:非。愆qiān:错,误。)⑤动物的卵或幼小的动物。《诗经·小雅·小宛》:“螟岭有子,蜾蠃负之。”(螟蛉mínglíng:一种吃禾心的害虫。蜾蠃guǒluǒ:细腰蜂。)《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⑥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李绅《悯农》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⑦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⑧地支的第一位,常与天干相配以纪日、纪年。《春秋 · 桓公十八年》:“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韩愈《息国夫人墓志铭》:“元和七年甲子,日南至,以疾卒。”(元和:唐宪宗年号。日南至:指夏至。)又指十二时辰之一,即子时,自夜十一时至次日晨一时。⑨利息。《史记·货殖列传》:“子贷金钱千贯。”脆:
①易折;易碎。《老子》:“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②软弱;脆弱。《宋史·夏国列传下》:“若脆怯无他伎者,迁河外耕作。”③声音明亮。顾云《池阳醉歌》:“弦索紧快管声脆。”圆:
①圆形。《荀子·赋篇》:“圆者中规。”(中:符合。)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②天的代称。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淮南子 ·本经》:“戴圆履方。”(履:踩;踏。方:指地。)③周全;圆满。常达《山居八咏》之七:“胡僧论的旨,物物唱圆成。”(胡:指外国。的:明白。)又使之周全。④团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⑤婉转;圆润。白居易《题周家歌者》诗:“深圆似转簧。”⑥圆周长。《庄子·外物》:“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⑦环绕。《晋书·阮咸传》:“圆坐相向。”⑧旋转。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鸡子于地圆转未止。”如:
①顺从;依照。《左传·僖公十五年》:“唯所如之,无不如志。”李朝威《柳毅传》:“毅如其言,遂至其宫。”②往;到……去。《汉书·燕王传》:“田生如长安,不见(刘)泽。”③似;像;如同。《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④及;赶得上。《论语·公冶长》:“弗如也! 吾与女弗如也!”⑤奈。“如……何”,相当于“奈……何”,把……怎么样。《孟子·滕文公下》:“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薛居州:人名,宋臣。)《列子·汤问》:“其如土石何?”⑥介词。相当于“于”。引进比较对象。《吕氏春秋·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渴。”⑦连词。1. 相当于“如果”,表示假设。《诗经·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2. 相当于“和”。表示并列。《仪礼·乡饮酒礼》:“公如大夫入。”(大夫:官名。)3. 相当于“而”。表示转折。至于;却。《论语·先进》:“如其礼乐,以俟君子。”4.相当于“或者”。表示选择。《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安:怎。方六七十:指纵横六七十里。邦:诸侯封国。)⑧助词。形容词后缀,相当于“然”,表示“……的样子”。《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不如]也作“弗如”。比不上。岑参《石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伯禹:大禹。)豆:
①古代食器。形似高足盘,有的带盖。后也用作礼器。《国语·吴语》:“觞酒豆肉箪食。”②古代容量单位。四升为一豆。《左传·昭公三年》:“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③古代重量单位。《说苑·辨物》:“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④豆类植物。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豆》:“四月时雨降,可种大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