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咏物类·藏题于景的宋词赏析 |
释义 | 咏物类·藏题于景的宋词赏析咏物类·藏题于景的宋词赏析 【依据】林和靖工于诗文,善为词。尝作 《点绛唇》云……乃草词耳,但终篇无草字。(魏庆之《魏庆之词话》) 【词例】 点 绛 唇 林 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烟和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解析】 “藏题于景”是咏物词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在宋词中比较常见。这种手法要求词中所咏之物不直接说出来,而是用与之相关联或能引起联想的词来替代。沈义父说得很具体:“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如清真梨花及柳,何曾说出一个梨、柳字?”“如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 ‘红雨’、‘刘郎’ 等字; 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 等字”。(《乐府指迷》)苏轼、周邦彦等人都有这方面的成功之作。这种表现手法能使作品显得更委婉含蓄,引起读者的联想,但如果过分追求无疑是让人猜哑谜,也就容易流于形式主义。在北宋初咏物词用 “藏题于景”手法进行创作的极少,林逋的这首 《点绛唇》 可谓空谷足音。 这是一首春草的词,这首词从它产生时起就被人们所喜爱。《能改斋词话》卷二:“梅圣俞在欧公坐,有以林逋草词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为美者,梅圣俞别为 《苏幕遮》一阙云:‘露堤平,烟野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计归年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欧公击节赏之。又自为一词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盖《少年游令》也。”梅圣俞和欧阳修力追林逋,二词也写得有声有色。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 中对他们三人的作品评价都很高,并指出最早把春草写得出神入化的是冯延巳。王国维说:“人知和靖 《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细雨湿流光’ 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如此可以看出文学创作上的继承关系。 现在我们就来分析林逋这首 《点绛唇》。 这是一首表现伤春惜别之情的词。“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起句用问句写物是人非的感慨。“金谷”即金谷园,是晋代石崇在洛阳建造的名园。年年的金谷园中,春色满眼,谁是它的主人呢?这里的春色当然也包括春草,因为草是最先能透露春的消息的。“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杜牧《金谷园》) “乱生”说明金谷园已荒芜,无人料理,因此草长得很茂盛。“余花落处,满地烟和雨”,状残春之景,写草承接缤纷的落花和淅淅沥沥的春雨,一片烟雨茫茫。在这雨打落花之际,只有草还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这里既有一种怀古的幽思,也饱含着惜春伤别之情。 过片将草和怀人联系起来,简直是一曲春草之歌。“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由伤春到伤怀,另立新境。古人送别一般在傍晚,有时还要唱离别之歌,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 《赠汪伦》) “长亭”又称十里长亭”,是古人送别的所在,人们往往在这里饯行,正如江淹所说的:“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别赋》)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以景语煞尾,余韵不绝。“王孙”见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这里代指送别之人。“王孙”遥应“金谷”。在古代用春草表现离情的颇多,如“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蔡邕 《饮马长城窟》),“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等等都是用春草的无边无际,来表达离情的无休无止。“南北东西路”即是写春草的无处不在,那么诗人的离情也是无时不有。 这首词无一字提及春草,然而又无一处不是写春草。上片用金谷园中百花竞艳衬托春草的无主,又用落花流水反衬其甘为“绿叶”的精神;下片径用春草写离情,恰切精当。春草犹如一根丝线贯串全篇。春草的寂寞、高雅毋宁说是“梅妻鹤子”林和靖人格的自我写照。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