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名画《匡庐秋瀑图》赏析
释义

名画《匡庐秋瀑图》赏析

匡庐秋瀑图

明·吴振作

纸本淡设色

纵二一一厘米

横六一.一厘米

藏故宫博物院

《匡庐秋瀑图》写庐山风景。庐山为避暑胜地,其瀑布历来为诗人所传诵。唐代大诗人李白就写有《望庐山瀑布》,诗云: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匡庐秋瀑图》描写的正是秋天的庐山瀑布及其周围的风景。

此图竖长构图,上不留天,下不留地,截取瀑布周围最险峻的一段精心刻画。山峦、树木、瀑布、雾气充满画面,仅留左上角一窄长条空纸,以为题识。《石涛画语录·蹊径章》云:“写画有蹊径六则:对景不对山、对山不对景、倒景、借景、截断、险峻。”此画运用的正是截断和险峻。石涛论述道:“截断者,无尘俗之境,山水树木,翦头去尾,笔笔处处皆以截断。截断之法,非至松之笔莫能入也。险峻者,人迹不能到,无路可入也。……非仙人莫居,非世人可测,此山海之险峻也。若以画图险峻,只在峭峰悬崖栈道崎岖之验耳。”《匡庐秋瀑图》恰是对庐山的山水树木,翦头去尾,处处截断,处处险峻。

画上部系截取山腰陡壁一段,矾石垒堆,石间丛林茂密,雾气掩映树巅。画面中部为飞瀑倒挂悬崖,雾气掩其脉,峡谷迷濛,山石树木似隐似现。飞流直下,空谷回响。画面下部偏左为近景,乃截取近山一角,全画的最费笔墨的形象集中于此。山石嶙峋,其上布满长松巨木,盘根错节,或作扭曲攫拿之势,或作迎风狂舞之态,有的冲天而立,有的伸入深谷,有的叶已脱尽,仅剩老干枯枝,飞瀑沿峡谷奔腾而下,肃杀气氛扑面而来,如闻松涛吼、飞瀑响。环境之险绝,气候之变幻,可想而知。画面下部偏右,乃截取山崖一角,陡石刺天,其上杂木繁茂,其后雾气迷濛。自近及远,层层虚淡。

匡庐秋瀑图

《匡庐秋瀑图》,在虚实对比、空白运用方面颇为成功。画面上下两头景物实,中间稍虚;前景实而繁,中远景虚而淡。中国山水画家一向重视空白的运用。空白并非虚无,而是表现物质的一种手段。有时空白所容纳的内容往往比实体大得多。我国古代的哲学家对此早有论述,老子云:“有之以为器,无之以为用。”譬如一间房子,墙壁门窗是实体,除起屏障作用,别的用处就不大了,而真正有用的却是内部的空间。此画之远山峰峦相接处,细致刻画,其他以空白——薄雾虚掩而过,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虚实相生,有无互用,使画面产生韵律感。

本图的笔墨运用,主要是继承元人的传统,皴染结合,侧重骨法,即使是最淡处,笔痕亦清晰可见。吴振的山水画师法黄公望,兼习董源、倪瓒、王蒙等,属于华亭一路,得到董其昌的称赞。此画笔法秀润,皴染学董源,树则学王蒙,刻画细微,虬曲俯仰之态,松针左右穿插之势,松皮鳞皴之状,杂木槎枒干枯之貌,都了然分明。他作画认真,“不惬意辄投之水火”。此图观察细微,功力深厚,于此可见一斑。

画面左上角自识:“崇祯辛未夏六月既望,酷暑困人,漫兴写匡庐秋瀑,似稚备词兄,以当清凉供。华亭吴振。”按,辛未为明崇祯四年(1631)。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8: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