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價皆酬百萬餘,尚憐方丈講玄虛。”詩句出處:《和襲美寒日書齋即事三首,每篇》;是唐朝詩人陸龜蒙的作品。
不必探幽上鬱岡,公齋吟嘯亦何妨。唯求薏苡供僧食, 別著氍毹待客床。春近帶煙分短蕙,曉來沖雪撼疏篁。 餘杭山酒猶封在,遙囑高人未肯嘗。 已上星津八月槎,文通猶自學丹砂。仙經寫得空三洞, 隱士招來別九華。靜對真圖呼綠齒,偶開神室問黃芽。 方諸更是憐才子,錫賚於君合有差。 名價皆酬百萬餘,尚憐方丈講玄虛。西都賓問曾成賦, 東海人求近著書。茅洞煙霞侵寤寐,檀溪風月掛樵漁。 清朝還要廷臣在,兩地寧容便結廬。
|
【註釋】:
名:
①名字;名稱。《孟子·盡心下》:“諱名不諱姓,姓所同也,名所獨也。”(諱:避諱。)②取名;命名。《戰國策·魏策三》:“宋人有學者,三年反而名其母。”③名號;名分。《左傳·成公二年》:“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④名聲;聲譽。卓爾堪《明遺民詩序》:“死事者名垂青史,固無論已。”(死事:效忠國事而死。垂:留傳。固:本來。無論:不用說。)⑤著稱;聞名。《孟子·公孫醜下》:“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陸遊《書憤》:“《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出師》:指諸葛亮的《出師表》。伯仲間:可以相提並論。)⑥古代名傢的簡稱。名傢以正名辨義為主,戰國百傢之一。⑦說出;陳述。林嗣環《口技》:“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出一處也。”⑧占有。《論衡·骨相》:“不名一錢。”⑨大的;重要的。《莊子·天下》:“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無數。”⑩文字。《儀禮·聘禮》:“百名以上書於策。”名價:
名聲,聲譽。《宋書·張敷傳》:“於是~~日重。”價:
①價格;價值。《戰國策·燕策二》:“一旦而馬價十倍。”《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故市木之價,不加貴於山。”又指價款。《宋史·蔡興宗傳》:“今日宅價不宜收也。”②名聲;聲望。《文心雕龍·才略》:“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思王:指曹植。益:增。)杜甫《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昔歲文為理,群公價盡增。”皆:
①都;全。《論語·季氏》:“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為愛也。”(愛:吝嗇。)《史記·貨殖列傳》:“故言富者皆稱陶朱公。”溫庭筠《望江南》:“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②普遍。《詩經·周頌·豐年》:“以洽百禮,降福孔皆。”(洽:合。孔:甚。)③通“偕”。相同;偕同。《呂氏春秋·離謂》:“亡國之主,不自以為惑,故與桀、紂、幽、厲皆也。”(幽、厲:指周幽王、周厲王。)又《上德》:“虛素以公,小民皆之。”(虛素:處虛服素、恬淡質樸的意思。)酬:
①向客人敬酒。《世說新語·賞譽下》:“溫元甫、劉王喬、裴叔則俱至,酬酢終日。”陶潛《遊斜川》:“提壺接賓侶,引滿更獻酬。”(引滿:斟滿酒。)②報答。李白《走筆贈獨孤駙馬》:“壯心剖出酬知己。”③應答;交際往來。劉知幾《史通·惑經》:“其間切磋酬對。”④報酬;償付;償還。《北史· 陽休之傳》:“監臨之官出行,不得過百姓飲食,有者,即數(shǔ)錢酬之。”《新唐書·李朝隱傳》:“成安公主奪民園,不酬直。”⑤實現。李頻《春日思歸》詩:“壯志未酬三尺劍,故鄉空隔萬重山。”[酬酢]1. 主客互相敬酒。主敬客稱酬,客回敬稱酢。《淮南子·主術》:“觴酌俎豆酬酢之禮,所以效善也。”2. 應酬;交際往來。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下》:“溫元甫、劉王喬、裴叔則俱至,酬酢終日。”百:
①數詞。十的十倍。《漢書·律歷志上》:“紀於一,協於十,長於百。”(紀:記數。協:合。長:增多。)②指虛數,眾多的。曹操《步出夏門行·觀滄海》:“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萬:
[萬俟(qí)]復姓。餘:
第一人稱代詞。我。屈原《離騷》:“餘固知謇(jiǎn)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謇謇:盡忠而直言。)尚:
①加在上面;超過。《詩經·齊風·著》:“尚之以瓊華乎而。”(瓊華:精美的玉。乎而:語氣詞。)②矜誇。《後漢書·張衡傳》:“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③尊崇;崇尚。《莊子·天道》:“鄉黨尚齒,行事尚賢。”④志趣;愛好。柳宗元《遊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夙抱丘壑尚,率性恣遊遨。”⑤古代特指娶帝王之女為妻。《新唐書·郭釗傳》:“其子仲詞尚饒陽公主。”⑥主管;特指帝王的私人事物。《淮南子·覽冥》:“夫瞽師庶女,位賤尚葈。”(尚葈:即典枲,掌管佈縷麻草之物。)《史記·呂太後本紀》:“襄平侯通尚符節。”(通:紀通,人名。)⑦副詞。尚且;還。《詩經·王風·兔爰》:“我生之初,尚無為。”司馬遷《報任安書》:“如仆,尚何言哉!”憐:
①憐憫;同情。《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身居項王掌握中數(shuò)矣,項王憐而活之。”②愛;憐愛。韓愈《履霜操》:“母生眾兒,有母憐之。獨無母憐,兒寧不悲!”《戰國策·趙策四》:“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方:
(一)①並列。《莊子·山木》:“方舟而濟於河。”也指竹木編成的筏子。《詩經·周南·漢廣》:“江之永矣,不可方思。”②方圓。表面積。《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孫權)割據江東,地方數千裡。”③正方;方形。與圓相對。《周禮·考工記·輿人》:“圜者中規,方者中矩。”④方向;方位。《墨子·公輸》:“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⑤方面。《楚辭·九辯》:“心怵惕而震蕩兮,何所憂之多方?”(怵惕:戒懼。)⑥正直。《新語·慎微》:“然後忠良方直之人,則得容於世而施於政。”⑦地區;區域。黃宗羲《柳敬亭傳》:“且五方土音,鄉俗好尚,習見習聞。”⑧指地。古人以為天圓地方,故稱地為方。《淮南子·本經》:“戴圓履方。”⑨方法;辦法。《荀子·大略》:“博學而無方。”⑩藥方;處方。《後漢書·華佗傳》:“精於方藥。”(11)道理。《荀子·君道》:“尚賢使能,則民知方。”(尚:尊崇。)(12)比擬;比方。《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贊》:“票(piāo)騎亦方此意,為將如此。”(票騎:指霍去病。)(13)副詞。1.正在。《漢書·高帝紀》:“沛公、項羽方攻陳留。”2. 剛剛。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廡下一生伏案臥,方成草。”3. 就要。《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治:訓練。會獵:一同打獵,是交戰的婉辭。)(14)介詞。正當。《莊子·養生主》:“方此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 (二)páng [方羊]徘徊。《左傳·哀公十七年》:“如魚窺尾,衡流而方羊。”丈:
①量詞。長度單位。十尺為一丈。《韓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蟻螻之穴潰。”②丈量;測量。《左傳·襄公九年》:“巡丈城,繕守備。”③對老年男子的尊稱。《論語·微子》:“遇丈人以杖荷蓧。”(荷:擔。蓧:竹編農器。)講:
①講和;和解。《史記·穰侯列傳》:“今王背楚趙而講秦。”《戰國策·西周策》:“而秦未與魏講也。”②論說;評議。歐陽修《胡先生墓表》:“慶歷四年,天子開天章閣,與大臣講天下事。”《國語·魯語上》:“夫仁者講功。”③講解;解釋。顏元《存學編》卷一:“為學為教,用力於講讀者一、二,加功於習行者八、九。”《梁書·阮孝緒傳》:“後於鐘山聽講。”(於:在。)④研究;商討。《論語·學而》:“德之不修,學之不講。”《史記·太史公自序》:“講業齊魯之都。”⑤演習;練習。《國語·周語上》:“三時務農而一時講武,故征則有威,守則有財。”《禮記·月令》:“天子乃命將帥講武。”⑥謀劃。《左傳·襄公五年》:“講事不令,集人來定。”(令:善。)⑦講求;提倡。《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玄:
①幽遠。《莊子·天地》:“玄古之君天下,無為也。”(遠古君主治理天下,無為而治。)②深奧;玄妙。《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眾妙之門。”③天;天空。揚雄《甘泉賦》:“惟漢十世,將郊上玄。”④黑紅色。《尚書·湯誥》:“敢用玄牡,敢昭告於上天神後。”⑤泛指黑色。《呂氏春秋·孟冬》:“衣墨衣,服儇玉。”玄虛:
①本指道傢玄妙虛無的道理,後以借指掩蓋真象,使人迷惑的欺騙手段。《儒林外史》回十五:“想著他老人傢,也就是個不守本分,慣弄~~。”②神智清明,性情沉靜。《三國志·魏·管寧傳》:“~~靜素,有夷皓之節。”虛:
①大土山。《詩經·鄘風·定之方中》:“升彼虛矣,以望楚矣。”②廢墟。《漢書·賈誼傳》:“凡十三歲,社稷為虛。”③集市。柳宗元《童區(ōu)寄傳》:“去逾四十裡之虛所賣之。”④空虛。《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⑤空著。《戰國策·齊策四》:“梁王虛上位。”⑥虛假。《楚辭·九章·惜往日》:“聽讒人之虛辭。”⑦副詞。徒然,白白地。李商隱《安定城樓》:“賈生年少虛垂涕。”(賈生:漢代賈誼。)⑧指清靜無欲的內心境界。《老子》第十五章:“致虛極,守靜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