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殿雲深秋色微,君王初賜六宮衣。”詩句出處:《雜曲歌辭·天長地久詞》;是唐朝詩人盧綸的作品。
玉砌紅花樹,香風不敢吹。春光解天意,偏發殿南枝。 虹橋千步廊,半在水中央。天子方清暑,宮娃起夜妝。 辭輦復當熊,傾心奉六宮。君王若看貌,甘在眾妃中。 雲日呈祥禮物殊,彤庭生獻五單於。 塞垣萬裡無飛鳥,可是邊城用郅都。 臺殿雲深秋色微,君王初賜六宮衣。 樓船泛罷歸猶早,行遣才人鬥射飛。 |
【註釋】:
臺:
(一)星名,即三臺(六顆星)。古代以“三臺”比“三公”(古代最高的官位)。 (二)yí ①代詞。我;我的。《尚書·說命上》:“朝夕納誨,以輔臺德。”《尚書·禹貢》:“祗臺德先。”(祗:敬。)②何;什麼。《法言·問道》:“閔氏之孫其如臺?”③通“怡”。愉悅。《史記·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臺。”殿:
①高大的房屋。《後漢書·蔡茂傳》:“夢坐大殿。”②特指帝王居住及聽政的處所。白居易《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③指寺廟供奉神佛的殿堂。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卷一:“浮圖北有佛殿一所。”④行軍、作戰時走在最後壓陣。《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晉人置諸戎車之殿,以為謀主。”⑤指落在最後。《南齊書·丘巨源傳》:“既能陵敵不殿,爭先無負。”(陵:壓倒。負:失敗。)[殿下]1. 殿階之下。《莊子·說劍》:“使奉劍於殿下。”2.古代臣下對皇太子、皇後及諸王的尊稱。今為對君主國王儲、親王、皇太後、皇後、公主等的尊稱。《新唐書·隱太子建成傳》:“殿下特以嫡長居東宮,非有功德為人所稱道。”[殿軍]行軍、作戰時排在最後的軍隊。《晉書·王坦之傳》:“殿軍後入。”[殿最]等第的高低上下。最指上等或頭名,殿指下等或末名。《漢書·宣帝紀》:“丞相禦史課殿最以聞。”雲:
①同“雲2”。②說。《論語·子罕》:“牢曰:‘子雲:吾不試,故藝。’”(牢:人名。試:見用於朝廷。藝:多才藝。)③有。《荀子 ·法行》:“其雲益乎?”④代詞。如此。《史記·汲鄭列傳》:“汲、鄭亦雲,悲夫!”(汲、鄭:指汲黯、鄭當時二人。)⑤助詞。1. 用於句首。《詩經·鄭風·風雨》:“既見君子,雲胡不喜?”2. 用於句中。《後漢書·陳龜傳》:“雖歿(mò)軀體,無所雲補。”(歿:死。補:彌補。)⑥語氣詞。用於句末,表陳述語氣。《史記·伯夷列傳》:“餘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塚雲。”[雲雲]通“蕓蕓”。眾多貌。《莊子·在宥》:“萬物雲雲。”深:
①水深。與“淺”相對。《詩經·小雅·小旻(mín)》:“如臨深淵,如履薄冰。”②從上到下或從外到裡距離遠。《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澤,實生龍蛇。”③深厚;密切。杜甫《羌村三首》之三:“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④深入;深刻。《戰國策·趙策四》:“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又精到。⑤精深;深奧。《論衡· 自紀》:“何以為辯? 喻深以淺。”⑥厲害;深重。《韓非子·喻老》:“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⑦刻毒;殘酷。《戰國策·燕策三》:“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將軍:指樊於[wū]期。遇:對待。)⑧色彩濃重。白居易《買花》:“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⑨時間久。陸遊《入蜀記》:“是日風靜,舟行頗遲,又深秋潦(lǎo)縮。”(潦縮:積水下降。)⑩副詞。表示程度較高,相當於“很”、“非常”。《史記·汲黯鄭當時列傳》:“然至其輔少主,守城深堅,招之不來。”秋:
①谷物成熟。《禮記·月令》:“(孟夏之月)麥秋至。”②秋天的莊稼。趙汝鐩《耕織嘆》:“香穗垂頭秋登場。”③秋季,農歷七至九月。李紳《憫農二首》之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④一年的時間段。《史記·梁惠王世傢》:“千秋萬歲後將傳於王。”⑤時刻;時候。《宋史·宗澤傳》:“今日乃汝立功之秋,不可失也。”⑥喻白色。陸遊《訴衷情》:“胡未滅,鬢先秋。”⑦形容飛的樣子。《漢書·禮樂志》:“飛龍秋,遊上天。”也作“秋秋”。《荀子·解蔽》:“鳳凰秋秋。”色:
①臉色;表情;神色。《孟子·梁惠王上》:“民有饑色。”②怒色。《戰國策·趙策四》:“太後之色少解。”③姿色;美色。多用於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寡人好色。”④情欲。《孟子· 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⑤顏色;色彩。《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⑥景象;景色。《莊子·盜蹠》:“車馬有行色。”⑦種類;品類。《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樹下端然坐睡,不知是何色類?”⑧佛教用語。指人能感知的一切外物,與“空”相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陳子昂《感遇》之八:“空色皆寂滅,緣業亦何名。”微:
①隱蔽;藏匿。《左傳·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yì),其徒微之。”(縊:吊死。徒:部下。)②暗中;秘密地。《史記·張儀列傳》:“使人微隨張儀。”③微小。《呂氏春秋·蕩兵》:“有巨有微而已矣。”④輕微。《莊子·養生主》:“動刀甚微。”⑤精妙;深奧。《晉書·葛洪傳》:“析理入微。”⑥衰敗;衰微。《戰國策·趙策三》:“周貧且微。”《後漢書·逸民傳論》:“漢室中微。”(中:中途。)⑦出身或地位低下;卑賤。《史記· 高祖本紀》:“大王起微細。”⑧不是;沒有。《史記·張丞相列傳》:“(呂後)見周昌,為跪謝曰:‘微君,太子幾廢。’”⑨副詞。1. 稍微;略微。歐陽修《賣油翁》:“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2.表示否定。相當於“不”。《顏氏傢訓·序致》:“雖讀禮傳,微愛屬(zhǔ)文。”(屬文:作文。)⑩古國名。1.殷代諸侯微子的封地。在今山西省潞城縣東北。2. 殷、周時西南夷諸國之一。在今四川省巴縣。君:
①君主。《嶽陽樓記》:“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論語·泰伯》:“大哉堯之為君也!”(大:偉大。)②封號。《戰國策·燕策二》:“樂毅奔趙,趙封以望諾君。”《史記·淮陰侯列傳》:“始常山王、成安君為佈衣時,相與為刎頸之交。”《史記·信陵君列傳》:“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③對人的尊稱。《戰國策·齊策一》:“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陽關:地名。)特指妻妾稱夫,子孫稱父祖輩。王勃《滕王閣序》:“傢君作宰。”(宰:指縣令。)[君子]與“小人”相對。1.指在高位的人。《孟子·滕文公上》:“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野人:百姓。)2.指有道德的人。《論語·述而》:“聖人吾不得而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斯可矣:這就可以瞭。)王:
(一)①夏商周時代最高統治者的稱號。秦始皇以後改稱皇帝。《尚書·盤庚上》:“王命眾,悉至於庭。”(悉:都;全。)②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戰,請以戰喻。”③漢以後的最高封爵。《漢書·諸侯王表》:“武帝施主父之冊,下推恩之令,使諸侯王得分戶邑以封子弟,不行黜涉而藩國自析。”(主父:人名。冊:同“策”。析:削弱。)④諸侯或外族來朝見天子。《尚書·大禹謨》:“四夷來王。”⑤首領;同類中最特出或最大者。杜甫《前出塞》:“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⑥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爾雅·釋親》:“父之考為王父,父之妣(bǐ)為王母。” (二)wàng ①統治同傢。《史記·項羽本紀》:“沛公欲王關中。”《商君書·更法》:“三代不同禮而王。”②成就王業。《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衣(yì)帛(bó)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初:
①開始。《史記·賈誼傳》:“年少初學。”柳宗元《封建論》:“天地果無初乎?”②當初;原先。《後漢書·華佗傳》:“初,軍吏李成苦欬(ké),盡夜不寐……”③從前;往日。《三國志·蜀書·黃權傳》:“先主曰:‘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待之如初。”④表示序次的第一。《史記·秦本紀》:“二年初伏,以狗禦蠱。”白居易《暮江吟》:“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⑤才;剛剛。《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初無]從來沒有,並沒有。《後漢書·蓋勛傳》:“群臣初無是言也。”賜:
①給予。用於上對下。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上大嘉悅,詔賜撫臣名馬衣緞。”②恩賜的東西;恩惠。《木蘭詩》:“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③敬辭。《儀禮·士相見禮》:“某不足以辱命,請終賜見。”④窮盡。潘嶽《西征賦》:“超長懷以遐念,若循環之無賜。”六宮:
皇後妃嬪的寢宮。《周禮·天官·內宰》:“以陰禮教~~。”宮:
①房屋;住宅。《周易·系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②帝王的宮殿。《史記·秦始皇本紀》:“作宮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宮。”③宗廟;神廟。《洛陽伽藍記·永寧寺》:“須彌寶殿,兜率凈宮,莫尚於斯也。”④古代五刑之一。殘害男子生殖器,破壞婦女生殖機能的刑罰。《漢書·景帝紀》:“除宮刑,出美人。”⑤古代五聲“宮商角徵羽”音階的第一音。相當於簡譜的“1”。《宋書· 律歷志上》:“宮、商、角、徵、羽,謂之五聲。”衣:
(一)①上衣。《詩經·邶風·綠衣》:“綠衣黃裳。”(裳:裙子;下衣。)②泛指衣服。《詩經·豳風·七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褐:用粗毛做的短衣。卒:終。)③遮蔽身體局部的東西。《晉書·惠帝紀》:“帝墜馬傷足,尚書高光進面衣,帝嘉之。”④器物的外罩。歐陽修《六一居士詩話》:“蘇子瞻學士,蜀人也,嘗於淯井監得西南夷人所賣蠻佈弓衣,其文織成梅聖俞春雪詩。”⑤指果實的皮、膜。齊丘《陪遊鳳皇臺獻詩》:“金桃帶葉摘,綠李和衣嚼。”⑥指覆在地皮表面上的某些東西。白居易《營閑事》:“暖變墻衣色。”⑦鳥羽蟲翅。陸遊《小園獨立》:“新泥添燕戶,細雨濕鶯衣。”張耒《夏日》:“蝶衣曬粉花枝舞。”[衣缽]亦作“衣缽”。原指佛教中師父傳授給徒弟的袈裟和缽盂,後泛指傳授下來的思想、學術、技能等。楊萬裡《贈王婿時可》:“兩傢不是無傢法,何須外人問衣缽。” (二)yì①穿(衣服)。《孟子·滕文公上》:“許子必織佈然後衣乎?”(許子:許行。)②給人衣服穿。《左傳·昭公十三年》:“寒者衣之,饑者食之。”③覆蓋。《周易·系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薪:柴草。)④包裹。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裂裳衣瘡,手註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