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其地,树之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
不是适合的土地,种植也不会生长;没有学习、上进的意愿,教育也不会取得好的成效。......
知之而不信而行之,愈于不知矣。
知道不正确也不相信它却还去实行, 比不知道正确与否的还更加无知。......
开卷读书时, 整冠肃容, 平心定气。 诂训章句, 苟能从容勿迫而讽咏之, 其理当自有彰彰者。 纵有滞碍,
开卷读书时, 要整齐衣冠, 严肃表情, 平心静气。 阐释章节句子时, 假如能从容不迫地诵读、 体会, 其中的含义......
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 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 下焉者,恶焉而已矣。
对人本性的评定有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在于其善良罢了;中等的,则可以通过不同的引导而分别成为上等和下等;下......
《大学》言明明德之序,先于致知;孟子言诚身之道,在于明善。今善之未明,知之未至,而循诵习传,阴储密积
四书之一的 《大学》说明完善德性的次序, 首先在于获得知识; 孟子讲使自己忠诚的修身方法, 在于明白人的本......
研精方启于愤悱(fei诽),用当各施于轮桷(jue决)。
对学生研究得精细才能启发得当,如同要根据木料的特点看其适合做圆的轮子还是方形的椽子一样。......
道之不明, 天下虽有美材厚德, 而不能以自成自达, 困于闻见之支离, 穷年卒岁而无所至止。
如果读书修身的道理不明白, 尽管天下有着才智聪慧、 品德高尚的贤人, 而你却不能自然形成和达到。 整日束缚......
教人不尽其材,人未安之,又进之,未喻之,又告之,徒使人生此节目,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妄也
教育学生不能针对其现有的水平,学生尚未领会,又教新的内容,学生尚未明白,又告诉新的道理,白白地使学生头脑......
志道、 据德、 依仁, 学者之大端。
立志于追求道义、 掌握伦理道德和依从仁爱学说行事, 这是学者应注意的最重要的方面。......
学者所至,自有浅深,如草木之有大小,其类固有别矣。若不量其浅深,不问其生熟,而概以高且远者强而语之,
人的学术水平所达到的程度,自然有浅有深,如同草木的生长有大有小一样。这两类事物固然有区别,但道理一样。......
教人者必知至学之难易,知人之美恶,当知谁可先传此,谁将后倦此。若洒扫应对,乃幼而孙弟之事;长后教之,
教育人的人一定要知道进入做学问较高境界的难易所在,知道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应当知道谁可以先传授哪些内容,......
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
古人有这样的话说: 与有才识的人交谈一夜, 收益胜过读十年书。......
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
教学的方法要依据人的本性,通过磨炼、顺服、引导、改变的过程,使之走向正道。......
学不贵博,贵于正而已,正则博。言不贵文,贵于当而已,当则文。
学习不崇尚广博, 只崇尚态度端正罢了; 态度端正了自然就会广博。讲话不崇尚好听,而崇尚论述得当罢了;论述得......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批评别人的缺点,不要过于严厉,要考虑其能够接受。用良好的品德教育人,不能要求过高,应当使其可以遵行。......
- 首页
- 18
- 19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