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双调·小圣乐 骤雨打新荷 |
释义 | 双调·小圣乐 骤雨打新荷元好问 元好问的这首曲作,是元散曲初期的名作。元人陶宗仪《辍耕录》卷九:“小圣乐乃小石调曲,元遗山先生好问所制,而名姬多歌之,俗以为‘骤雨打新荷’者是也。” 上半首,描绘夏天带有特征性的美景。以“池塘水阁”作为观照景物的中心点,四周“遍”是“绿叶阴浓”,因而“偏趁凉多” (指这里比别处更多凉爽之气)。再以水阁四周的树木、鸣禽进行点染,烘托出一片鲜艳、喧闹的气氛。树木则抓住“初绽”火红、“妖艳喷香罗”的“海榴” (即石榴)和高大纷披的翠柳,鸣禽则抓住“携雏弄语”、明快呢喃的“老燕”和此唱彼和、热烈酣叫的“鸣蝉”,已经勾画出一幅盛夏风景图。更妙的是,就在此时,一阵“骤雨过”,就像无数的珍珠杂乱地纷撒而来,“打遍新荷”。这一特写的镜头,突出了盛夏的特点,有声有色,景中有情,使得整个画面突然生出一片令人爽快的凉意,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下半首,紧承上半首的铺垫,抒发了作者乐此不疲、及时行乐的情怀,暗含着对元代现实的不满。“人生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初过”,与以上景物描写形成鲜明比照,是作者面对眼前的“良辰美景”脱口而发的人生感慨,也是作者由金代官宦跌落到亡国平民的心境写照。作者既无力改变这种沧桑巨变的社会现实,只有以“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来自宽自慰,看似态度消极,有宿命论思想,实是他昔“通” (达)今“穷” (困)、无可奈何的人生缩影,内含对于元蒙统治者使他命运骤变的无比愤懑之情。于是,能在柳荫荷香中,邀友弈棋赏景,诗酒相酬,浅斟低唱,适意逍遥,就是最好的消磨岁月的生活方式了。终以“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作结,将其讴歌隐逸生活的意趣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个“且”字,突出表现了作者难忘世事又不能不借酒浇愁的复杂心态。 元好问此曲,不仅为处于民族压迫严重的元蒙统治下的广大知识分子开了一条留连诗酒、醉心隐逸的路子,而且为后来的元曲家首树自然明快、豪俊犷放的曲风,成为金元易代之际从词到曲演变深化过程中的历史纪录。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