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十四行诗第十八首 |
释义 | 十四行诗第十八首我怎样能把你比做夏天? 你比它更可爱也更温和; 五月的娇蕾有暴风震颠, 夏季的寿命很短就度过。 有时候当空照耀着烈日, 又往往它的光采转阴淡; 每件美艳终把美艳消失, 遭受运数和时序的摧残。 你永恒的夏季却不凋零, 而且长把你的美艳保存; 死神难夸你踏它的幽影, 只因永恒的诗和你同春。 天地间能有人鉴赏文采, 这诗就流传就教你永在。 (戴镏龄 译) 写诗作文要讲究起、承、转、合,这在中外看来都是一个传统。这首十四行诗在这方面正是一个极好的范例。 这首诗明白晓畅而内蕴深刻。诗人利用十四行诗的四个诗节,把起、承、转、合四个步骤丝丝入扣地融进了这种结构中,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第一个诗节提出了问题,要拿人与夏天相比,这种先声夺人的起首颇能抓住读者。尽管夏天灿烂而美好,但总有狂风,总有暴雨, “五月的娇蕾”常被震颠、摧残,而且夏日又总是转瞬即逝。第二节发展了这个观点,进一步阐明世事无常,每一件美好的事物最终总要消失,或是因为突发事件,或是因为自然界生老病死的必然规律。诗写到这里,似乎已是“山穷水尽”。但第三节笔锋一转,又道出一个颇为惊人的见解:必然规律也罢,意外事件也罢,都无法使“你”的美艳有丝毫的消褪,死神在“你”面前也无能为力。这是因为,这诗是永恒的,它记下了“你”的美貌, “你”将由此而获得不朽。这一“转”,使本节与前面两节形成强烈而鲜明的对比。而正是由于这种对比,诗人才得以在最后一节的两行中令人信服地得出一个似乎突兀但却又是在所必然的结论:只要能有人鉴赏,这首诗就永存,就会使“你”的风采百世流芳。 这首表面看来是情诗的十四行诗,实际上具有非常深刻的内蕴。它不仅说明了文学的作用,而且还歌颂了人的力量。诗人表达了一个大胆的、具有革命意义的思想:文学能使美的东西不朽,而创造了文学的人,因此也是不朽的。人的伟大,人的不朽,这正是欧洲文艺复兴思潮的精华之所在。在中古教会的压制下,人被看作是生来就有罪的。这种“原罪”说和“上帝万能”、“末日审判”等精神枷锁把人的灵魂桎梏得喘不过气来。 新兴的阶级呼唤着思想的解放, 于是便有了一批伟大的人本主义文学家、 艺术家和思想家。 他们歌颂人体的美、 人的灵魂的美以及人本身的伟大与不朽。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大师, 莎士比亚就是这样以自己的独特方式,自信而深情地来歌颂人的。 “十四行诗”:又根据其原文发音被译为“商籁体”。 这种诗体肇始于中世纪的意大利, 具有严格的韵律和格式, 最初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两个四行诗节, 第二部分是两个三行诗节。每行诗都是“五步抑扬格” , 即每行五音步共十个音节, 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每行诗末押韵, 韵脚排列为ABAB ,ABAB, CDE, CDE。 到十三世纪末,韵脚安排逐渐起了变化,有ABBA, ABBA, CDC,DCD及ABBA, ABBA, CDC, EDE两种。文艺复兴时期,许多意大利诗人都用十四行诗体写诗, 其中以彼特拉克最为突出。他进一步完善了这种诗体, 因此, 意大利体的十四行诗又被称为“彼特拉克体”。 在文艺复兴文学的影响下,十四行诗体逐渐传入西欧诸国,并衍生出许多变体。 在英国, 这种诗体的格式演变成三个四行诗节和一个两行诗节。 在韵脚排列上主要有两种, 即 “斯宾塞体”(A B AB, BCBC, CDCD , EE)和 “伊丽莎白体” (ABAB, CDCD, EFEF, GG) 。 后者亦称 “英国体”或 “莎士比亚体”。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计有一百五十四首, 其结构巧妙、 比喻新奇, 形象生动, 起承转合自如, 最后的两行诗节常形成警句的效果。从这首诗也可见一斑。 (李力)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