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十五从军征
释义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春谷持作飰,    采葵持作羹。
羹作一时熟,    不知飴阿谁。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这是一首汉乐府古辞,原名《紫骝马》。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属于《横吹典辞·梁鼓角横吹曲》。《横吹曲》原是汉代的古曲,而《鼓角横吹曲》却是南北朝新兴的“横吹曲”。歌辞现存有《企喻歌》、《瑯琊王歌》等六十多首,大多是北朝民歌,除《木兰诗》古辞较长之外,其余均较短。这些诗被南朝梁代采入乐府,故又名《梁鼓角横吹曲》。而《十五从军征》,乃汉乐府的古辞,全文十六句,四解,却被编者收入于《梁鼓角横吹曲》中,题为《紫骝马歌辞》。但是,他引了《古今乐录》说:“‘十五从军征’以下是古诗”的话。故而现今有些“乐府诗选”不收这首诗,而列入“古诗”中。但多数版本都作为“汉乐府”收入的。因为,在宋版《乐府诗集》已经把它的前四句收入在《汉横吹曲·紫骝马》的题解之中。可见,这是一首汉古乐府无疑。


* * * *


这首诗是写一个老兵十五岁从征,八十岁始归、退伍回乡而又无家可归的悲惨故事。它采用了同“道逢乡里人”对话和亲眼所见的写实手法,具体描述了“家属尽亡,家园尽废,中庭长草,兔窜雉飞”的凄凉景象,从而揭露了东汉后期兵连祸结的苦难现实,反映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就是此诗的题旨所在。
它同前诗《东门行》一般,造语平浅,不难读懂,故仍采取释词与语译结合的方式,加以略讲。
一、词 释
乡里——指故乡。“里”,即邻里,即居民聚居之地。它不是指方位(里外)、指处所(这里那里)。因为,古代“裹”与“里”是同音异义的两个词。
阿谁——就是“谁”,“阿”为语助,无义。
狗窦——狗出入之墙洞。“窦”,孔穴。“兔从狗窦入”,可见室中无人,因为兔为野物,狗乃家畜,野兔竟然可以长驱直入狗洞,证其家院之荒凉。
旅谷旅葵——“旅”,此处指不种自生者,即植物不经人工种植而野生者,叫“旅生”。“旅谷”,即野生谷物。“旅葵”,又名冬菜,其嫩叶可食,为古代主要蔬菜之一。
飰——即“飯”字的俗体。《玉篇》:“飰,俗饭字。”如今不少版本注此字为“饭的古体字。”不妥,“古体”与“俗体”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不可混同。真正的“飯”的古体为“”(大篆)、“”(小篆)。
飴——赠送。“饴”,原指麦芽制成的糖浆,如饴糖。这里作“赠”讲,是与“贻”的通假之故。 当今不少版本迳改“飴”为“贻”,不能保留古籍原貌,似乎不妥。
梁——此指屋脊,不是栋梁之“梁”,也不是桥梁。
中庭——即院子。
井上——是井台边,而非水井之上。
冢累累——“冢”,高坟;“累累”,一个连着一个地。
二、语 译

十五应征从军去,八十退伍才归来。
返家途中遇乡邻,借问“我家啥人在?”
乡邻指着前方答:“远处看到是你家,
如今啊——欲言又止:垒垒高坟松柏翠!”
及至来到旧家院,只见那——
野兔从狗洞出入,山雉由屋脊起飞;
庭院长满野谷,井边野生着冬葵。
忙捣野谷来做饭,又摘野葵煑汤菜;
野菜粗饭熟得快,满盛碗缽上桌台;
只可叹,这饭菜啊,不知到底送给谁?!
出得门来朝东看,沾满衣襟尽酸泪!
三、诗 眼

这首乐府诗写得很有特色,除了它拥有一般民歌常有的特点之外,特别重视描写手法的运用:它通过景物描写,以状物摹景来渲染气氛;又通过心态描写,用细致刻划来揭示内心悲痛。比如:
诗篇的开首,就用服役时间之久,来概括老兵所受苦难之深;中间,又以大量的具体形象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展示主人公的内心感悟和悲凉前景;特别在结尾,把一个年迈老兵那种茫然若失、老泪纵横的孤寂情景,描绘得十分传神。这不仅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而且也启迪人们进一步发挥想象与联想。
总之,全诗的“诗眼”,就落在该诗的结句上,即:“泪落沾我衣”。其实,从诗之开头到诗之结尾,几乎每句都是由当时的苦难人民的血泪凝成的,可以说,声声哭,句句泪,字字血。全诗十六句、八十个字,都是为一个字——泪——服务的。因此,这首乐府诗的基调,就是:泪沾衣。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