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京师为童贯蔡京高俅何执中谣》 |
释义 | 《京师为童贯蔡京高俅何执中谣》杀了穜蒿割了菜, 吃了羔儿荷叶在。 ——清·杜文澜辑《古谣谚》卷六十三 《古谣谚》转引《独醒杂志》卷九云:“何执中居相位时,京师童谣曰云云。说者谓指童贯、蔡京、高俅三人及执中也。”这首歌谣显然是针对何执中居相位,使天下人大为失望而发。《宋史·何执中传》提及蔡京等因奸被“解其相印”时,人们为之鼓舞、“有若更生”的状况。然却又启用何执中,人们在失望之余,深感“天下败坏至此”,已达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这种情绪的产生,除因何执中本人素质不佳外,主要还在于他事事追随蔡京,一味迎合帝意,处处粉饰太平所致。 歌谣使用了“杀”、 “割”、 “吃”这类色彩极其强烈的字眼,把无比的仇恨和愤怒,再一次指向祸国殃民的蔡京、童贯、高俅等人。蔡京、童贯上篇已有介绍,这里不再重复。至于高俅,《宋史·徽宗本纪》载:“宣和四年,五月壬戌,以高俅为开府仪同三司”。这就是说,高俅不仅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官还做的不小。然《宋史》却无他的传。这可能如小说《水浒传》所写,他出身破落子弟,只因“踢得一脚好气球”而被宋徽宗赏识。因踢球发迹,来路不正,故正史不载。人们对高俅的认识,似乎仍然和他作为北宋权奸之一,也是北宋后来覆亡的罪魁祸首有关。 这首歌谣从字面上看, “穜蒿”、 “菜”、 “羔儿”、 “荷叶”,属于不同类别的动植物,整首歌谣字和字,词和词,句和句之间,似乎距离较远,思想的跳越很大。究竟是什么把一个个看似片断的语句构造联系在一起的呢?和上一首相同,正是歌谣常用的“谐音”和双关起了作用。谐音和双关使听者明确了“穜蒿”等物暗喻的是童贯、蔡京、高俅、何执中那些人。此外,“菜”、“在”等押韵的语言,也能使看似不连的东西,粘合在一起。“谐音”和“韵”在表层,而思想的脉络则在暗中。这二者的结合,使歌谣在发泄真实情感和明白晓畅方面,显示了独特的魅力。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