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
释义 |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上片北望中原,下片怀念孙权,比《永遇乐》写得爽朗明快。作者登楼纵目,北望神州,从眼前滚滚东流的长江,想到随着时光悠悠流逝的前代兴亡,又一次怀念起孙权。 《永遇乐》词怀及孙权、刘裕,重点是刘裕。因为这首词的中心是讲北伐,所以举了刘裕和刘义隆正反两个例子,说明同金人作战应取的方针。孙权则主要由于他曾立都于此,才首先提到。但在这首词里,突出地赞扬了孙权。它不是具体地讲战争,而是从战略上分析当时天下三分的形势,赞扬孙权坐镇东南,年少有为,是与曹、刘对垒而无愧色的英雄。前词气势豪壮,但这一首眼界更高,气度更大。 孙权十八岁继承父兄孙坚、孙策的基业,立国江南,同曹操、刘备相比,是后起的。当曹操环视宇内,对刘备说: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指刘备)与操耳”时,还不把江东放在眼里,更没想到会出现孙权这个后辈同他们分庭抗礼。公元208年,曹操以号称八十万的水陆大军,长驱南下,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他致书孙权说: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口气十分傲慢,以为年轻的孙权(当时才二十六岁)将同刘表的儿子刘琮一样,望风请降。但孙权在大军压境的严重关头,毫不畏惧退缩。他依靠周瑜、鲁肃等主战派,以势不两立的决心,同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给心骄气盛的曹操当头一棒,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公元213年,曹操再度南征,相拒于濡须口(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南)。他望着军伍整齐的吴军,不禁喟然叹曰: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曹操的这句知人之言,辛弃疾把它活用了,变成了对这个雄踞江东的少主的热烈赞歌。辛弃疾为什么为孙权写这样的“英雄赞”?这又是针对南宋苟安屈辱的现状而来的。词中突出孙权年少奋发,敢于同曹、刘争雄,在江东建立了百年霸业。这正是辛弃疾所处的时代所需要的人物。但南宋渡江八十年来,经历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代,哪一代算是有出息的好男儿?人们的期待一代又一代的落空了。小朝廷没有雄才大略,甚至连象孙权和六朝那样定都建康都不敢,只是退避临安,沉醉于西湖歌舞之中。“报国欲死无战场”,无数志士为此而抱终天之恨。曹操评论孙权时把他和刘表的儿子作对比: “景升儿子皆豚犬”,这类豚犬在南宋王朝也是大有人在。不过辛弃疾在追怀孙权之余,这层意思不便说得太露罢了。 这首词的情调总的说来是积极的。词中写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充满着万马奔腾,纵横驰骋的战斗气息,跳动着作者渴望战斗的脉搏。写到“天下英雄谁敌手”时,除了赞美孙权,也流露出作者豪气未除,还想干一番英雄事业的雄心壮志。最后借用曹操赞许孙权的话,这在自叹“廉颇老矣”的辛弃疾说来,也是以前辈长者自居的口吻,瞩望于后来者,寄托着他的期待。因此,同前词的悲壮情调有所不同。 魄力雄大,虎视千古。东坡词极名士之雅,稼轩词极英雄之气,千古并称,而稼轩更胜。(陈廷焯《云韶集》评)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