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刘禹锡《堤上行三首(其一、其二)》
释义

刘禹锡《堤上行三首(其一、其二)》

刘禹锡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约写于作者贬官朗州时期。据作者元和二年所作《观市》一文记载,朗州的商业极为繁荣。“其列题区榜,揭价名扬,参外夷之货焉。”人们“鸡鸣而争赴,日中而骈阗。万足一心,恐人我先。市易而退,阳光西徂。”这里选录的两诗分别描绘了江边码头傍晚和入夜时分的生活图景。

第一首写傍晚散市的热闹景象。首句用“酒旗相望”四字写出了酒店之多,借以暗示大堤上商业的兴盛和来往行人之多。次句用“堤上”、“堤下”对举的方式引导读者去领略江边码头的独特风光:堤下商船云集,堤上楼台栉比鳞次,并由此引发读者的联想:各商船上的货物通过一天的贸易,从码头通往各地,买卖双方各得其所,此时此刻,商人们腰缠金银,酣饮于酒楼之上,而满载而归的行人,则争渡回家。后两句:“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生动地描绘了急于回家的行人的欣喜心情。“争渡急”,一是因为行人太多,不得不争;二是因为归心似箭,急于要同家人分享卖得好价钱或购得心爱的好物品的愉快,故一踏上渡船,心情立即欣欣然,乐陶陶,连那幽轧的桨声也觉得十分动听了。

第二首写行人夜歌的欢乐景象。沅江一带的民歌本来就相当发达。随着商船的来往,又把长江上游四川夔州一带的《竹枝词》和长江下游金陵一带的《桃叶歌》都带到了朗州,使沅江两岸的歌声更为丰富多彩、婉转动听了。首句用回环的句式描绘了烟波迷茫的沅江夜景。“望”字下得极为空灵。它既可以指江南的行人望江北,又可以指江北的行人望江南,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望,所见者都只是一片迷茫的烟波而巳。次句是说,江南江北的视线虽为烟波所隔断,但江南江北的歌声却彼此相闻。“入夜行人相应歌”,其热烈的状况不难想见。而这些歌声所传达的感情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热恋的欢歌,也有失恋的怨歌,或者是思乡的悲歌。“桃叶传情竹枝怨”,正是针对上述种种复杂的感情而言的。其动听的程度如何呢?诗人用了两个精彩的比喻来加以形容。“水流无限”喻情意的绵长,“月明多”,喻感情的美好纯洁和丰富。在这里,诗人调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把听觉形象诉之视觉形象,因此取得了良好的美学效果。

刘禹锡的民歌体组诗摆脱了儒家传统的诗教的“言志”、“美刺”说的桎梏,使之更贴近于生活的自然,更富于生活的气息,更好地体现诗人自己的审美情趣。商业的繁荣,使生活的节奏变快了,生活的色彩变得绚烂多姿了。诗人对此感到新鲜,表示欣赏,因而从中发掘了浓郁的诗意。除此以外,别无寄托。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