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危栏、立尽归鸿,脆角凝清曙。”诗句出处:《琐窗寒》;是宋朝诗人张辑的作品。
【注释】:
诗文 | 凭危栏、立尽归鸿,脆角凝清曙。 | |
释义 | 凭危栏、立尽归鸿,脆角凝清曙。“凭危栏、立尽归鸿,脆角凝清曙。”诗句出处:《琐窗寒》;是宋朝诗人张辑的作品。 露漏沈沈,洞房灯悄,鹊翻庭树。夜凉如水,人倚玉箫何处。澹纵横、疏星断河,点衣黄叶飞四五。向此时感旧,非关宋玉,悲秋情绪。追念章台路。共缓辔芳尘,妒花惹絮。旧游梦寐,总付相思新句。想风流还在匆匆,暗惊鬓底霜几缕。凭危栏、立尽归鸿,脆角凝清曙。 | 【注释】: 凭:①盛;大。《列子· 汤问》:“帝凭怒。”②烦闷;愤懑。张衡《西京赋》:“虽斯宇之既坦,心犹凭而未摅。”(斯:此。宇:指天地。摅:抒发。)③登临。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④欺凌。《南史·梁武帝纪上》:“戎狄内侵,凭陵关塞。”⑤靠;倚着。李群玉《湖寺清明夜遣怀》:“独凭危槛思凄然。”⑥依靠;依仗。陆机《苦寒行》:“猛虎凭林啸。”⑦根据;依据。《隋书·礼仪志一》:“丈尺规矩,皆有准凭。”⑧满。屈原《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⑨任凭。元稹《城外回谢子蒙见谕》:“稚女凭人问,病夫空自哀。”⑩请;请求。曹松《己亥岁二首》:“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11)同“冯(píng)”。徒步涉水。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不意兆不由舟楫,凭流而渡。”(兆:人名。楫:船桨。)危:①忧惧。《战国策 ·西周策》:“窃为君危之。”(窃:私下。)②危险;危急。《左传·僖公三十年》:“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③危险;使遭受危险。《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此危吾位者也。”④屋脊。《史记·魏世家》:“上屋骑危。”⑤端正;正。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危坐一时,痹不得摇。”(痹:麻木。摇:动。)⑥高;高峻。《庄子·盗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⑦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吕氏春秋·仲夏》:“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⑧通“诡”。险诈。《史记·李斯列传》:“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危栏:高楼的栏杆。陈亮《贺新郎·同刘元实唐与正陪叶丞相饮》:“水激泠泠知何许,跳碎~~玉树。”栏:①饲养家畜的圈(juàn)。《墨子·非攻上》:“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rǎng)人犬豕鸡豚。”(攘:夺取。)②栏杆。用木、竹、石或金属等制成的遮拦物。也作“阑”。杜牧《阿房宫赋》:“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立:①站立。《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②竖立;树立。《韩非子·功名》:“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叶适《终论七》:“的必先立,然后挟弓注矢以从之。”(的:箭靶。)③设置,建立。《荀子·大略》:“立大学,设庠序。”④制定。《荀子·议兵》:“立法施令。”贾谊《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⑤建树;成就。《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兵精粮多,足以立事。”⑥泛指登上某种位置。《史记·陈涉世家》:“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少子:最小的儿子。)⑦立刻;立即;马上。《史记·李将军列传》:“匈奴追射我立尽。”《史记·项羽本纪》:“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尽:(一)①完毕;没有了。苏轼《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左传·襄公八年》:“粮食将尽。”②终结;结束。曹丕《典论·论文》:“年寿有时而尽。”李咸用《遣兴》:“雨尽晚云轻。”又终极;达到极点。《礼记·郊特牲》:“仁之至,义之尽也。”成语有“仁至义尽”。李白《游太山六首》之三:“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八极:极边远之地。空闲:空旷。)③竭尽;竭力完成。《宋史·岳飞传》:“飞裂裳以背示(何)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④全;所有的。潘岳《笙赋》:“乐声发而尽室欢。”⑤副词。皆;都。《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一坐尽倾。”(满坐的人都很倾慕。) (二)jǐn 尽量。《礼记·曲礼上》:“虚坐尽后,食坐尽前。”(空坐着尽量往后,饮食就坐尽量往前,以免油污弄脏座席。)归:(一)①出嫁;嫁。《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②返回。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兴:起来。)③送回;交还。《孟子· 尽心上》:“久假而不归。”(假:借)④归依;归附。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⑤结局;归宿。《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殊:不同。途:路。)⑥死。《尔雅·释训》:“鬼之为言归也。” (二)kuì ①通“馈”。赠送。《论语·阳货》:“(阳货)归孔子豚。”《史记·周本纪》:“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②通“愧”。惭愧。《战国策·秦策一》:“状有归色。”鸿:(一)①鸿鹄;即天鹅。《管子·戒》:“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孟子·告子上》:“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②鸿雁;大雁。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③借指书信。许自昌《水浒记·感愤》:“望风怀想,引领临歧,喜接鸿鳞。”④大。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之二:“大小相维,鸿纤具备。”(维:连结。纤:细小。)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⑤洪水。《荀子·成相》:“禹有功,抑下鸿,辟除民害逐共工。”(禹、共工:皆上古人名。抑:遏止。辟:摒除。)⑥强盛。《吕氏春秋·执一》:“五帝以昭,神农以鸿。” (二)hòng [鸿蒙]浑沌未开之时。《庄子·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鸿洞]空幻无边的样子。《淮南子·精神》:“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澒濛鸿洞,未知其门。”脆:①易折;易碎。《老子》:“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②软弱;脆弱。《宋史·夏国列传下》:“若脆怯无他伎者,迁河外耕作。”③声音明亮。顾云《池阳醉歌》:“弦索紧快管声脆。”角:(一)①动物的角。《墨子·经说下》:“用牛有角,马无角,是类不同也。”(用:以。)《吕氏春秋·仲夏》:“鹿角解,蝉始鸣。”②古代乐器名,多用于军中。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梦回:梦醒。)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③形状像角的东西。段成式《酉阳杂俎·草篇》:“四角、三角曰芰,两角曰菱。”④岬角,突入海中的尖形陆地。多用于地名。⑤角落,物体两个边沿相接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四角龙子幡。”⑥古代量器名。《管子·七法》:“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⑦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二)jué ①比试;争斗。《尉缭子·武议》:“临难决战,接兵角刃。”②古代五声音阶的第三音,相当于现代简谱的“3”。③古代的一种青铜酒器,形状像爵。《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zhì)卑者举角。”(觯:酒器名。)凝:①冰冻;结冰。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愁云惨淡万里凝。”②凝结;凝聚。《诗经·卫风·硕人》:“肤如凝脂。”③稳定;巩固。《荀子·王制》:“虑以王命,全其力,凝其德。”④精神专注。《庄子·逍遥游》:“其神凝。”⑤成;形成。《礼记·中庸》:“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清:①水纯净透明,与“浊”相对。屈原《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②洁净。张衡《东京赋》:“京室密清。”③使洁净;使干净。陆云《盛德赋》:“泛时雨以清天,洒狂尘以肃地。”④清晰;清楚。张祜《酬凌秀才惠虎枕》:“八寸黄杨惠不轻,虎头光照簟文清。”⑤声音清亮;清脆。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声清越。”(函胡:含糊,模糊。越:高扬。)⑥清爽;清凉;寒凉。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别:另一。)⑦冷清;凄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⑧寂静;清静。《庄子·天下》:“寂乎若清。”⑨清平;安定;太平。唐太宗《咏风》:“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大风曲:汉高祖即位后曾回故乡,作《大风歌》。加:施。)⑩公正;廉洁;清白;清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是以:因此。)(11)单纯;素雅。杜牧《沈下贤》:“斯人清唱何人和? 草径苔芜不可寻。”(12)肃清;使干净。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13)用完;用尽。《越绝书·荆平王内传》:“(伍子胥)乃发其箪饭,清其壶浆而食。”(荆:楚国的别称。)(14)中国封建朝代名称,公元1616~1911年。(15)厕所。后作“圊”。《风俗通·怪神》:“二三日乃于清中粪下啼。”(16)古代哲学用语。指冲和之气。《荀子·解蔽》:“故道之以礼,养之以清。”曙:①拂晓。《楚辞·九章·悲回风》:“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②日出。《淮南子·天文》:“日入于虞渊之汜(sì),曙于蒙谷之浦。”(虞渊、蒙谷:传说为日入和日出的地方。汜、浦:都指水边。)③朝;旦。与“一”连用。《吕氏春秋·重己》:“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之。”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