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凌云寺 |
释义 | 凌云寺(唐)薛能
【题解】 乐山大佛在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山西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水合流处。大佛为依凌云山栖鸾峰断崖凿成的一尊弥勒坐像,又称凌云大佛。始为唐开元元年(713)名僧海通开凿,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于贞元十九年(803)完成。通高71米,头长14.7米,佛头与山齐,脚踏大江,佛足上可坐百余人,俗称“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整个佛像气魄雄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此诗记唐代乐山大佛“像阁与山齐”之景象,作者时任嘉州刺史。 【作者】 薛能,唐代诗人。字太拙,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会昌六年(846)进士,大中六年补周至尉,历太原、河阳从事,又任都官、刑部员外郎,咸通五年(864)李福镇剑州,表为节度副使,摄嘉州刺史,迁同州刺史,拜京兆尹,后官工部尚书、忠武军节度使,死于兵变。诗多题咏寄赠之作,存《许昌集》。 【注释】 ①像阁:乐山大佛历90年时间始完成,上覆13层重楼,称大像阁,宋代易名为天宁阁,明末毁。②石梯:佛像右侧有凌云崖九曲栈道,沿岸迂回而下,可达江边。③此句写与凌云山隔河相望的嘉州城人烟密集。④一崦:一山。招提:佛寺。⑤齐月:全月、圆月。⑥此句谓自己已经到了极边远的地方。⑦烽火:战事,战火。沈黎:汉元鼎六年(前111)置沈黎郡,治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北,天汉四年(前97)废,十六国成汉复置,北周天和三年(568)废。又隋开皇中曾设沈黎县,治在今汉源县东南。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