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六十九、笔
释义

六十九、笔

1. 写字的工具
茂先摇笔而散珠。
( 《时序》)
亦笔端之良工也。( 《才略》)
按《说文》: “笔,聿,所以书也。”
2. 文才

故后世锐笔,怯于争锋。
( 《物色》)
鸿风懿采,短笔敢陈。( 《时序》)
按《南史·谢朓传》: “会稽孔觊,粗有才笔,未为时知。” 笔指文才。
3. 无韵的文章

夫奏之为笔,固以明允笃诚为本。
( 《奏启》)
颜延年以为笔之为体,言之文也。( 《总术》)
按《礼记·曲礼》: “史载笔。” 《汉书·楼护传》: “长安号曰: 谷子云笔札。” 知官牍史册文章,古称为笔。《晋书·蔡谟传》: “文笔议论,有集行于世。” 《南史·颜延之传》: “峻得臣笔,测得臣文。” 东晋以后,文、笔始分。颜延年将文章分为言 (如经书)、笔 (如传记)、文 (有文采且押韵之文) 三类。从文采方面说,笔居于言、文之中。范晔 《后汉书》 则以为无韵曰笔,有韵曰文,刘勰不同意颜说而主范说。
刘勰对文、笔的区分体现在 《文心雕龙》 上篇的篇次安排上。由第六到第十五,以明诗、乐府、诠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悼、杂文、谐隐诸篇相次,是有韵之文; 由第十六到第二十五,以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诸篇相次,是无韵之笔。这种区分在当时很盛行,对后世亦有影响。惜我国古籍散佚太多,缺乏旁证。但王利器先生 《 〈文心雕龙〉 新书·序录》 补证了几例:
1. 《文镜秘府论》 西册文笔十病得失引 《文笔式》: “制作之道,唯笔与文。文者,诗赋铭颂箴吊诔等是也; 笔者,诏策移檄章奏书启等是也。即而言之,韵者为文,非韵者为笔。” 《文镜秘府论》 成于800年左右,所引 《文笔式》 当更早,大约是接近刘勰时代、文笔盛行时的小册子。
2. 日本沙门了尊 《悉昙轮略图钞》 七引 《口游》: “诗赋铭颂箴赞吊(原误序) 诔谓之文,诏 (原误绍) 策檄移章奏书启谓之笔。” (见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 第八十四卷) 从了尊 《自序》 知为1286年所作。
3. 日本《二中历》 十二《书体历、文笔》: “文、诗、赋、铭、颂、箴、赞、吊、诔。笔: 诏、策、移、檄、章、奏、书、启。今按有韵为文,非韵为笔。” 《二中历》 于元德二年称“今上”,则为1330年前后作。
可见,以有韵无韵区分文、笔是刘勰当时及以后的一种观点。其实,这种看法嫌片面。梁元帝《金楼子·立言》: “笔,退则非谓成篇,进则不云取义,神其巧惠,笔端而已。至如文者,惟须绮谷纷披,宫征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 萧氏于文笔辨析最昭。第一,文、笔非有韵无韵问题。抒情文章叫文,论事说理的应用文章叫笔。第二,笔亦属文学范围。因为它虽不要求声律藻采,也还要“神其巧惠” ,要讲究艺术。《金楼子》 的文、笔之分是符合魏晋文学的发展客观情况的。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