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公无渡河
释义

公无渡河

[唐]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涛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径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骨於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李白在他的不少的诗作中都以描写黄河的壮丽景色落笔,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佳句。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公无渡河》也是如此,诗人一开头就为我们描绘出“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的壮丽景象。在这里万里黄河咆哮着、奔腾着,气势磅礴。 “龙门”指龙门山,在今陕西西安韩城县附近,黄河经过这里时,因龙门山跨河之两岸,悬崖壁立,巨涛奔流,气势十分壮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的祖先便生长在这里。 “波涛天,尧咨嗟”,传说中的上古圣君唐尧,曾面对波涛连天的黄河发出感叹:“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接着诗人又用了人们比较熟悉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写了我们的祖先治理黄河的丰功伟绩,“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 禹疏通了河道,治理了急流,变害为利,使得“九州” (代指中国)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开始耕织的生活。
突然,诗人笔锋一转,写一位披头散发,似狂似痴的老人,在朦胧的晨雾中,直奔湍急的河流。人们当然要感到惊奇:他到底为了什么?然而“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没有人怜惜他,只有妻子阻止他。 “公无渡河!”是妻子发出强烈呼喊!但是这位老人没有听从妻子的劝阻,他终于开始了困难的“苦渡”。 “虎可搏,河难凭”两句反用《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以“虎可搏”,反衬河难渡,写出这位无所畏惧的老人终于招来了“溺死流海湄”的悲剧。这是对历史传说“公无渡河”情节的进一步描写和深化。据传说:朝鲜渡口守卒霍里子高早起撑船,见一白发狂夫横渡急流,其妻阻止不及,夫堕河死,妻乃弹箜篌而唱此曲,声甚悲惨。曲罢,亦投河死。
最后三句,进一步写了披发之叟的悲惨下场,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骨于其间。”这种夸张和渲染,加剧了悲剧的气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诗人发出了“箜篌所悲竟不还”的凄凉哀叹。
《公无渡河》是乐府相和曲,《唐子西文录》中说: “古乐府命题皆有主意,后人之用乐府为题者,直当代其人而措词;如《公无渡河》须作妻止其夫之词,太白辈或失之……”而元人萧士赟认为: “当地平天成,上下相安之时,乃无故冯河而死,是则所谓自作孽者,其亦可哀而不足惜也矣。故诗曰:‘旁人不惜妻止之’,讽当时不靖之人自投,借以为喻云耳。”这一说法和李白的思想性格是不大一致的。李白追求自由,蔑视权贵,他曾在诗中写到“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本人不是个“安份守己”的人。他作过唐玄宗的供奉翰林,对唐王朝的危机并非没有觉察,因此说李白借《公无渡河》讽刺“自作孽”的冯河者是没有根据的。
李白在《公无渡河》中刻画了一位“狂而痴”的渡河老人的形象,应该说这是一个勇敢者的形象,更是失败者的形象。李白一生很不得志,他有着“一气冲天”的宏愿,但他的才能并没有被当时统治阶级所用,相反他的傲举却招来权贵的谗毁,李白在《横江词》中,也出现了“公”的形象: “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美国学者斯蒂芬·欧文所著《盛唐诗》中认为: “诗人的真正目的并非真正关于渡河,真正兴趣的中心乃是诗人的创造……李白之挥洒得意处,总是咏写他最心爱的题目一李白。”因此《公无渡河》中的披发之叟的形象中,就有李白自己的影子。有人认为《公无渡河》写李白公元751年冒险北上幽州, “旁人不惜妻止之”是指李白的继妻宗氏阻止他北上一事,是有一定道理的。
乐府《公无渡河》本是夫妻殉情之作,格调悲哀, “闻者莫不堕泪饮泣”。而李白此诗既悲且壮,一开始就描写有西来黄河的壮观,写了万古圣贤尧、禹,接着再写有着搏虎气魄的凭河老人苦渡黄河的形象,给人的感觉不仅仅是“堕泪饮泣”和“哭呜呜”。 (李贺《公无渡河》)全诗以呼啸而来的黄河落笔,以哀怨悲怆的箜篌作结,使人不仅能见此景,还能闻其声,有身临其境之感。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