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入塞 |
释义 | 入塞[明]于谦 将军归来气如虎,十万貔貅争鼓舞。凯歌驰入玉门关,邑屋参差认乡土。弟兄亲戚远相迎,拥道拦街不得行。喜报成悲还堕泪,共言此会是更生。将军令严不得住,羽书催入京城去。朝庭受赏却还家,父子夫妻保相聚。人生从军可奈何,岁岁防边辛苦多。不须更奏胡笳曲,请君听我入塞歌。 《入塞》为汉乐府旧题,内容多写边塞生活。本诗与上边的《出塞》为姊妹篇,反映出于谦在反抗瓦剌斗争中的生活及理想。本诗着重描写了出征将士凯旋归来的雄武气概及将士们与亲人相见时的动人情景,反映出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迫切心情。 全诗四句一韵,共分三层意思。作品感情真挚,描写细腻,读之仿佛置身于迎接凯旋归来的将士们的行列中,能分享到胜利的喜悦,亲人团聚的欢乐。 诗篇继承了《出塞》诗的气势,以“将军归来气如虎,十万貔貅争鼓舞”开头,起势突兀,有慷慨雄浑之感。既与前诗旌旗如霞,戈矛映雪相照应,更反映出这支远行塞外、浴血奋战的军队,的确是训练有素,勇猛过人。他们征战多时,无疲惫颓唐之态,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和一往无前的锐气。你看,健儿们高奏凯歌,信马驰入玉门关。姿态优雅,气氛热烈,喜悦之情,跃然纸上。突然,诗人笔锋一转,点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邑屋参差认乡土”,是说战士途经遭到敌人蹂躏过的村庄,看到那参差不整的房屋,已面貌全非,经过仔细辨识才能认出那里是自己的家乡,令人联想起《诗经·豳风·东山》“果赢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螵蛸在户。町疃鹿场,熠耀宵行”和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中“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的惨象。反战的情绪,对敌人的仇恨心理,亦溢于言表。 第二韵写将士们与远道而来的亲人们相见时的情景。听说远征大军凯旋归来,乡亲们扶老携幼,纷纷拥上街头,班荆道故,诉说别离之情。说到激动处,无不热泪盈眶,不能自已。 “共言此会是更生”句写得尤为感人,父老们从瓦剌铁蹄下挣扎过来,战士们在九死一生的战场上侥幸生还,都经历了数不清的劫难,彼此不由地互道再生之庆。尽管此时人人欢天喜地,但人人都有难言之悲痛,可见战争给人们心目中留下的阴影,要比那参差邑屋更为严重,也更难以治愈。反战思绪,酷爱和平的心情,也都在不言中了。 三、四两韵一气呵成,再次表示了只愿保卫祖国,不求高官厚禄的高尚节操。前诗有“不愿千金万户侯,凯歌但愿早回头”,本诗有:“朝庭受赏却还家,父子夫妻保相聚”。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作的。据《明史》本传载:英宗正统十四年,乜先兵逼京都,于谦率众抵抗,杀敌甚多,乜先兵溃,“谦调诸将追击,至关而还。论功,加谦少保,总督军务。谦曰:‘四郊多垒,卿大夫耻之,敢邀功赏哉’!固辞,不允”。可见诗人确把保卫祖国,抗击瓦剌放于首位,而无意于功名利禄。接着诗人对从戎戍边发表感慨,认为:人民都渴望着能过上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都希望父子相聚,夫妻团圆,共享天伦之乐。有谁愿意抛家离舍,远走他方?有谁愿过着餐风饮露,“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见李白《塞下曲》)的生活?只因瓦剌入侵,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才不得不出塞戍战。经过这些将士的努力,瓦剌已溃败,四境安宁,再也不必为瓦剌之事而担忧受怕,再也听不到那惊心动魄的胡笳号角,请君听我一曲《入塞》歌,便能理解我们的将士多么酷爱和平,多么反对战争:便能理解我们的将士多么勇敢,多么善良;他们赢得了战争,但又不居功自傲,而将与人民共享太平。 从艺术上看,本诗将边塞诗的豪迈雄健与抒情诗的婉转缠绵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将有条不紊的叙事与淋漓尽致的抒情结合在一起,产生了理想的艺术效果。“将军”二句,如猛虎下山,孔武有力,像高山坠石,不知其来。“喜报”二句,情致真切,婉转地写出战争给人民造成的创伤,因这是迎接大军凯旋,不宜写得凄凄惨惨,故很曲折地、很含蓄地谴责了瓦剌的侵略战争。结尾二句,就题目收住,又宕出远神。既反映了战争的胜利,又让人反思战祸、戍边、杀敌、凯旋等一系列问题,含蓄蕴籍,深化了诗意。可见本诗亦堪称于诗中的佳作了。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