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元载荐书 |
释义 | 元载荐书本文选自笔记小说《幽闲鼓吹》。《幽闲鼓吹》记录了唐宣宗时二十几条遗事,大多被采入唐史。作者张固,唐懿宗、僖宗时人,生平不详。 文章记宰相元载的一个年长的亲戚,卖掉了房产,前去投靠他,想谋个一官半职。元载估量他不能任职,就用一封只有自己署名的空白书信把他打发到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西南)范阳节度使那里。范阳节度使见到这封空白书信,竟把这人待若上宾,临走还奉送一千匹绢。这个故事揭示了元载那炙手可热的权势,以及当时官场中趋炎附势的风气。 文中写范阳节度使的判官,问明确有宰相元载的书信以后,先是吓了一跳,接着马上叫报信人禀告节度使;节度使也不敢怠慢,很快就派了武官“持箱”,“复请书”。节度使这样诚惶诚恐,毕恭毕敬,说明他十分畏惧元载的权势。但书信空无一字,如何处置才能使元载满意呢?这就需要细心琢磨领会宰相的意图。书信既无明令推举,可知不过是借自己之手打发他, 自不必安排职务;此人既是宰相亲戚,当然不能慢待,于是做个顺水人情,以上宾之礼招待数日,再赠以重礼。这就写出了范阳节度使如何善于揣度上司意图,又会奉承讨好上司。 元载没有给这个亲戚找个官做,是因为“度其材,不任职事”。是不是说元载任人是量材委用而不任人唯亲呢?不是。《新唐书·元载传》上说:“京师要司及方面,(元载)皆挤遣忠良,进贪猥。凡仕进干请,不结子弟,则谒主书。”还说他“由是非党与不复接,生平道义交皆谢绝”云云。可见元载在用人上搞的是结党营私的一套(后来他被赐自尽)。大概元载估量这个“丈人”不会帮助自己,反而会给自己添麻烦,所以借下级的手打发他了事。 文中着重写了“丈人”的心理活动:先是求职不得,只得一书,便“惋怒”,后又寄希望于这封信情辞“恳切”;及拆信看到只有署名,便“大悔怒”,后又对这封只有署名的信抱着一线希望。不想最后竟然意外地受到优遇和厚赠。前后对照,这些心理描写衬托出这封空白书信效验的神奇,从而对元载显赫的权势与官场上趋炎附势的风气做了很好的烘托。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