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註釋】:

元:

①頭;首。《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狄人歸其元。”②為首的。《荀子 · 王制》:“元惡不待教而誅。”③開始;第一。《公羊傳·隱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④本;原來。後作“原”。嵇康《琴賦》序:“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聲。”陸遊《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⑤大。《史記·龜策列傳》:“紂為暴虐,而元龜不占。”⑥善。《左傳·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謂八元。”⑦朝代名。1206年建國。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9年滅南宋,定都大都(今北京)。1368年被朱元璋推翻。高啟《書博雞者事》:“識者固知元政紊弛。”[元元]1. 民眾;百姓。《史記·平準書》:“出禁錢以振元元。”(禁錢:供皇帝使用的錢。振:救濟。)2. 善良。《史記·文帝本紀》:“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元惡:

首惡。《荀子·王制》:“~~不待教而誅。”

惡:

(一)①罪過;罪惡;不好的行為。與“善”相對。《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無惡不懲,無善不顯。”②惡人;壞人。《書·康誥》:“元惡大憝(duì)。”(元:大。憝:惡人。)《荀子·王制》:“無惡不待教而誅。”③醜。與“美”相對。《韓非子·說林上》:“今子美而我惡。”④壞;不好。《論語·裡仁》:“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⑤兇狠;兇猛。元好問《雨溪》:“山堂夜半北風惡,一點相思愁殺人。” (二)wù ①討厭;憎恨。《荀子·天論》:“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②恥;慚愧。《孟子·告子上》:“羞惡之心,義也。” (三)wū 代詞。表示疑問。相當於“怎麼”、“怎樣”。《孟子·梁惠王上》:“問曰:‘天下惡乎定?’曰:‘定於一。’”《孟子·盡心上》:“路惡在?”[惡乎]於何處。《論語·裡仁》:“君子去仁,惡乎成名?”《荀子·勸學》:“學惡乎始,惡乎終。”

昔:

①同“臘”。幹肉。《逸周書·器服》:“焚菜膾五昔。”(膾:細切的肉。)②從前;往日。《鹽鐵論·非鞅》:“昔商君相秦也。”③陳舊;久遠。錢謙益《渡河聞何三季穆之訃》:“清言酌昔酒。”④通“夕”。夜晚。《莊子·天運》:“蚊虻噆(zǎn)膚,則通昔不寐矣。”(噆:叮。)⑤通“錯(cuò)”。交錯。《周禮·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tiǎn)而昔。”(紾:紋理粗糙。)⑥末尾;終瞭。《呂氏春秋·任地》:“孟夏之昔,殺三葉而獲大麥。”[昔昔]夜夜。《列子·周穆王》:“昔昔夢為國君。”

滔:

①大水彌漫。王充《論衡·吉驗》:“洪水滔天,蛇龍為害。”②使水彌漫。《淮南子·本經》:“共(gōng)工振滔洪水。”③廣大的樣子。《淮南子·精神》:“孔乎莫知其所終極,滔乎莫知其所止息。”④怠慢;傲慢。《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士不濫,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濫:失職。)⑤趨、赴。柳宗元《吊屈原文》:“滔大故而不貳。”[滔滔]1. 水勢很大。《詩經·小雅·四月》:“滔滔江漢,南國之紀。”(紀:綱領。)2.言語或事物連續不斷。梅堯臣《依韻和劉原甫見寄》:“語道滔滔是,論情往往牽。”3.和暖的樣子。《淮南子·兵略》:“是故將軍之心,滔滔如春。”

天:

①人的頭部。《呂氏春秋·論人》:“適耳目,節嗜欲,釋智謀,去巧故……若此,則無以害其天矣。”(釋:去除。巧故:偽詐。)②天空。王充《論衡·談天》:“察當今天去地甚高,古天與今無異。”《敕勒歌》:“天似穹(qióng)廬,籠蓋四野。”(穹廬:氈帳。)③在額上刺字的刑罰。《周易· 睽》:“其人天且劓。”(劓:割掉鼻子的刑罰。)④天氣;氣候。《呂氏春秋·季春》:“行秋令,則天多沉陰。”⑤自然界。《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⑥自然形成的。《莊子·養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⑦上帝;自然界的主宰。《春秋繁露 ·郊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⑧天命;天意。《左傳·成公十六年》:“國之存亡,天也。”⑨依憑;依靠者。《儀禮· 喪服》:“夫者,妻之天也。”

疲:

①疲勞;因乏。《莊子·天道》:“其鬼不祟,其魂不疲。”②厭倦;厭煩。《後漢書·光武帝紀下》:“我自樂此,不為疲也。”③慵懶;怠惰。曹操《上書策命魏公》:“受性疲怠,意望畢足。”④羸弱;瘦弱。《管子·小匡》:“故使天下諸侯以疲馬犬羊為幣。”(幣:禮品。)⑤衰老;衰弱。王安石《思王逢源》:“我疲學更誤,與世不相宜。”

疲人:

貧苦的人。呂溫《道州將赴衡州酬別江華毛令》:“佈帛精粗任土宜,~~識信每先期。”

散:

(一)①離散;分散。《周禮·夏官·大司馬》:“以九伐之法正邦國:……野荒民散則削之。”(削:削減其土地。)②分發;散發。《尚書·武成》:“散鹿臺之財,發巨橋之粟。”王守仁《登泰山》:“陽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輝。”③排遣;抒發。《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使臣得一散所懷,攄舒蘊積,死不恨矣。”④紛亂。《淮南子·原道》:“不與物散,粹之至也。” (二)sǎn ①沒有約束;松散。《荀子·修身》:“庸眾駑散,則劫之以師友。”(庸:平庸。劫:劫奪,引申為強制其除去。)《北史·序傳》:“子孫散居諸國,或在趙,或在秦。”②閑散。《梁書·忠壯世子方傳》:“性愛林泉,特好散逸。”③粉末狀藥物。《後漢書·方術傳下 ·華佗》:“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

幽:

(一)①昏暗;深暗。《詩經·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於喬木。”(遷:遷移。喬:高。)②隱晦;深奧。《荀子·正論》:“上周密,則下疑玄矣;上幽險,則下漸詐矣。”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研求幽邃。”(邃:精深。)③深沉;沉靜。《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④隱藏的;不公開的。曾覿《海野詞·信傳玉女》:“幽期密約,暗想淺顰輕笑,良時莫負,玉山傾倒。”(玉山:喻品德容儀。)⑤囚拘;監禁。司馬遷《報任安書》:“身幽囹圄之中。”⑥幽雅;幽靜。王羲之《蘭亭集序》:“是足以暢敘幽情。”王籍《入若耶溪》:“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⑦舊指陰間。宋玉《招魂》:“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些:語氣詞。)⑧古州名。在今河北北部遼寧南部一帶。[幽默]幽靜無聲。《楚辭·九章·懷沙》:“眴(shùn)兮杳杳,孔靜幽默。”(眴:同“瞬”。目轉動。孔:甚。) (二)yǒu黑色。《詩經·小雅·隰桑》:“其葉有幽。”

草:

①草本植物的總稱。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是歲大旱,野無草。”(是歲:這年。)②未開墾過的荒地。《韓非子·顯學》:“耕田墾草以厚民產也。”(厚民產:增加人民的財產。)③粗劣。《史記·陳丞相世傢》:“以惡草具進楚使。”④創始;起稿。《南史·蔡景歷傳》:“召令草檄,景歷援筆立成。”⑤底稿;稿子。杜甫《晚出左掖》:“避人焚諫草,騎馬欲雞棲。”⑥漢字形體的一種。陸遊《作字》詩:“書成半行草,眼倦正昏花。”⑦雌性的(傢畜)。《三國志·魏書·杜畿傳》:“漸課民畜牸牛,草馬,下逮雞豚犬豕。”[草草]憂慮勞神貌。《詩經·小雅·巷伯》:“勞人草草。”(勞:憂。)


发布时间:

所在栏目:诗句大全·卷3
上一篇:玉管能喧谷,金炉可变灰。

下一篇:妙算干戈止,神谋宇宙清。
  • 元恶昔滔天,疲人散幽草。

    “元恶昔滔天,疲人散幽草。”诗句出处:《赠从孙义兴宰铭》;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

  • 【注释】:

    元:

    ①头;首。《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②为首的。《荀子 · 王制》:“元恶不待教而诛。”③开始;第一。《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④本;原来。后作“原”。嵇康《琴赋》序:“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⑤大。《史记·龟策列传》:“纣为暴虐,而元龟不占。”⑥善。《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谓八元。”⑦朝代名。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定都大都(今北京)。1368年被朱元璋推翻。高启《书博鸡者事》:“识者固知元政紊弛。”[元元]1. 民众;百姓。《史记·平准书》:“出禁钱以振元元。”(禁钱:供皇帝使用的钱。振:救济。)2. 善良。《史记·文帝本纪》:“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元恶:

    首恶。《荀子·王制》:“~~不待教而诛。”

    恶:

    (一)①罪过;罪恶;不好的行为。与“善”相对。《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无恶不惩,无善不显。”②恶人;坏人。《书·康诰》:“元恶大憝(duì)。”(元:大。憝:恶人。)《荀子·王制》:“无恶不待教而诛。”③丑。与“美”相对。《韩非子·说林上》:“今子美而我恶。”④坏;不好。《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⑤凶狠;凶猛。元好问《雨溪》:“山堂夜半北风恶,一点相思愁杀人。” (二)wù ①讨厌;憎恨。《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②耻;惭愧。《孟子·告子上》:“羞恶之心,义也。” (三)wū 代词。表示疑问。相当于“怎么”、“怎样”。《孟子·梁惠王上》:“问曰:‘天下恶乎定?’曰:‘定于一。’”《孟子·尽心上》:“路恶在?”[恶乎]于何处。《论语·里仁》:“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荀子·劝学》:“学恶乎始,恶乎终。”

    昔:

    ①同“腊”。干肉。《逸周书·器服》:“焚菜脍五昔。”(脍:细切的肉。)②从前;往日。《盐铁论·非鞅》:“昔商君相秦也。”③陈旧;久远。钱谦益《渡河闻何三季穆之讣》:“清言酌昔酒。”④通“夕”。夜晚。《庄子·天运》:“蚊虻噆(zǎn)肤,则通昔不寐矣。”(噆:叮。)⑤通“错(cuò)”。交错。《周礼·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tiǎn)而昔。”(紾:纹理粗糙。)⑥末尾;终了。《吕氏春秋·任地》:“孟夏之昔,杀三叶而获大麦。”[昔昔]夜夜。《列子·周穆王》:“昔昔梦为国君。”

    滔:

    ①大水弥漫。王充《论衡·吉验》:“洪水滔天,蛇龙为害。”②使水弥漫。《淮南子·本经》:“共(gōng)工振滔洪水。”③广大的样子。《淮南子·精神》:“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④怠慢;傲慢。《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滥:失职。)⑤趋、赴。柳宗元《吊屈原文》:“滔大故而不贰。”[滔滔]1. 水势很大。《诗经·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纪:纲领。)2.言语或事物连续不断。梅尧臣《依韵和刘原甫见寄》:“语道滔滔是,论情往往牵。”3.和暖的样子。《淮南子·兵略》:“是故将军之心,滔滔如春。”

    天:

    ①人的头部。《吕氏春秋·论人》:“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释:去除。巧故:伪诈。)②天空。王充《论衡·谈天》:“察当今天去地甚高,古天与今无异。”《敕勒歌》:“天似穹(qióng)庐,笼盖四野。”(穹庐:毡帐。)③在额上刺字的刑罚。《周易· 睽》:“其人天且劓。”(劓:割掉鼻子的刑罚。)④天气;气候。《吕氏春秋·季春》:“行秋令,则天多沉阴。”⑤自然界。《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⑥自然形成的。《庄子·养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⑦上帝;自然界的主宰。《春秋繁露 ·郊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⑧天命;天意。《左传·成公十六年》:“国之存亡,天也。”⑨依凭;依靠者。《仪礼· 丧服》:“夫者,妻之天也。”

    疲:

    ①疲劳;因乏。《庄子·天道》:“其鬼不祟,其魂不疲。”②厌倦;厌烦。《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我自乐此,不为疲也。”③慵懒;怠惰。曹操《上书策命魏公》:“受性疲怠,意望毕足。”④羸弱;瘦弱。《管子·小匡》:“故使天下诸侯以疲马犬羊为币。”(币:礼品。)⑤衰老;衰弱。王安石《思王逢源》:“我疲学更误,与世不相宜。”

    疲人:

    贫苦的人。吕温《道州将赴衡州酬别江华毛令》:“布帛精粗任土宜,~~识信每先期。”

    散:

    (一)①离散;分散。《周礼·夏官·大司马》:“以九伐之法正邦国:……野荒民散则削之。”(削:削减其土地。)②分发;散发。《尚书·武成》:“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王守仁《登泰山》:“阳光散岩壑,秋容淡相辉。”③排遣;抒发。《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使臣得一散所怀,摅舒蕴积,死不恨矣。”④纷乱。《淮南子·原道》:“不与物散,粹之至也。” (二)sǎn ①没有约束;松散。《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庸:平庸。劫:劫夺,引申为强制其除去。)《北史·序传》:“子孙散居诸国,或在赵,或在秦。”②闲散。《梁书·忠壮世子方传》:“性爱林泉,特好散逸。”③粉末状药物。《后汉书·方术传下 ·华佗》:“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

    幽:

    (一)①昏暗;深暗。《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迁:迁移。乔:高。)②隐晦;深奥。《荀子·正论》:“上周密,则下疑玄矣;上幽险,则下渐诈矣。”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研求幽邃。”(邃:精深。)③深沉;沉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④隐藏的;不公开的。曾觌《海野词·信传玉女》:“幽期密约,暗想浅颦轻笑,良时莫负,玉山倾倒。”(玉山:喻品德容仪。)⑤囚拘;监禁。司马迁《报任安书》:“身幽囹圄之中。”⑥幽雅;幽静。王羲之《兰亭集序》:“是足以畅叙幽情。”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⑦旧指阴间。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些:语气词。)⑧古州名。在今河北北部辽宁南部一带。[幽默]幽静无声。《楚辞·九章·怀沙》:“眴(shùn)兮杳杳,孔静幽默。”(眴:同“瞬”。目转动。孔:甚。) (二)yǒu黑色。《诗经·小雅·隰桑》:“其叶有幽。”

    草:

    ①草本植物的总称。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是岁大旱,野无草。”(是岁:这年。)②未开垦过的荒地。《韩非子·显学》:“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厚民产:增加人民的财产。)③粗劣。《史记·陈丞相世家》:“以恶草具进楚使。”④创始;起稿。《南史·蔡景历传》:“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⑤底稿;稿子。杜甫《晚出左掖》:“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⑥汉字形体的一种。陆游《作字》诗:“书成半行草,眼倦正昏花。”⑦雌性的(家畜)。《三国志·魏书·杜畿传》:“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草草]忧虑劳神貌。《诗经·小雅·巷伯》:“劳人草草。”(劳:忧。)


    发布时间:

    所在栏目:诗句大全·卷3
    上一篇:玉管能喧谷,金炉可变灰。

    下一篇:妙算干戈止,神谋宇宙清。

  • 发布时间:

    所在栏目:诗句大全·卷3
    上一篇:玉管能喧谷,金炉可变灰。

    下一篇:妙算干戈止,神谋宇宙清。
  • 诗文 元恶昔滔天,疲人散幽草。
    释义
    • 元惡昔滔天,疲人散幽草。

      “元惡昔滔天,疲人散幽草。”詩句出處:《贈從孫義興宰銘》;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

    天子思茂宰,天枝得英才。朗然清秋月,獨出映吳臺。
    落筆生綺繡,操刀振風雷。蠖屈雖百裡,鵬鶱望三臺。
    退食無外事,琴堂向山開。綠水寂以閑,白雲有時來。
    河陽富奇藻,彭澤縱名杯。所恨不見之,猶如仰昭回。
    元惡昔滔天,疲人散幽草。驚川無活鱗,舉邑罕遺老。
    誓雪會稽恥,將奔宛陵道。亞相素所重,投刃應桑林。
    獨坐傷激揚,神融一開襟。弦歌欣再理,和樂醉人心。
    蠹政除害馬,傾巢有歸禽。壺漿候君來,聚舞共謳吟。
    農人棄蓑笠,蠶女墮纓簪。歡笑相拜賀,則知惠愛深。
    歷職吾所聞,稱賢爾為最。化洽一邦上,名馳三江外。
    峻節貫雲霄,通方堪遠大。能文變風俗,好客留軒蓋。
    他日一來遊,因之嚴光瀨。
    天子思茂宰,天枝得英才。朗然清秋月,独出映吴台。
    落笔生绮绣,操刀振风雷。蠖屈虽百里,鹏鶱望三台。
    退食无外事,琴堂向山开。绿水寂以闲,白云有时来。
    河阳富奇藻,彭泽纵名杯。所恨不见之,犹如仰昭回。
    元恶昔滔天,疲人散幽草。惊川无活鳞,举邑罕遗老。
    誓雪会稽耻,将奔宛陵道。亚相素所重,投刃应桑林。
    独坐伤激扬,神融一开襟。弦歌欣再理,和乐醉人心。
    蠹政除害马,倾巢有归禽。壶浆候君来,聚舞共讴吟。
    农人弃蓑笠,蚕女堕缨簪。欢笑相拜贺,则知惠爱深。
    历职吾所闻,称贤尔为最。化洽一邦上,名驰三江外。
    峻节贯云霄,通方堪远大。能文变风俗,好客留轩盖。
    他日一来游,因之严光濑。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