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余光中《登楼赋》赏析二 |
释义 | 余光中《登楼赋》赏析二 余光中《登楼赋》原文 余光中心目中的“现代散文”,是指“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的一种新散文”。所谓“弹性”,是指散文对于各种文体各种语气能够兼容并包融和无间的高度适应能力,是采用各种其他文类的手法及西方句式、古典句式与方言俚语的生动口吻,将其重新熔铸后产生的一种活力;所谓“密度”,是指散文在一定的篇幅或字数内满足读者对于美感要求的分量;所谓“质料”,是指作家在遣词用字方面对文字的精心锤炼与选用。《登楼赋》就充分体现了余光中散文创作感情充沛、汪洋恣肆的特色,他“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在变化各殊的句法中,交响成一个大乐队”,使他的散文不仅“有声,有色,有光”,而且“有木箫的甜味,釜形大铜鼓的骚响,有旋转自如像虹一样的光谱”,更有一种“奇幻的光”“明灭闪烁于字里行间”。如文章开头一段,作者就以雄伟的气势和动感,以震撼的节奏和意象扣人心弦: 汤汤堂堂。汤汤堂堂。当顶的大路标赫赫宣布:“纽约3哩”。该有一面定音大铜鼓,直径16里,透着威胁和恫吓,从渐渐加紧、加强的快板撞起。汤堂傥汤。汤堂傥汤。F大调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主题。敲打乐的敲打敲打,大纽约的入城式锵锵铿铿,犹未过赫德逊河,四周的空气,已经震出心脏病来了。1500哩的东征,9个州的车尘,也闯过克利夫兰、匹茨堡、华盛顿、巴铁摩尔,那紧张,那心悸,那种本世纪高速的神经战,总不像纽约这样凌人。比起来,台北是婴孩,华盛顿是一支轻松的牧歌。纽约就不同,纽约是一只诡谲的蜘蛛,一匹贪婪无餍的食蚁兽,一盘纠纠缠缠敏感的千肢章鱼。进纽约,有一种同电脑挑战的意味。夜以继日,800万人和同一个繁复的电脑斗智,胜的少,败的多,总是。 余光中凭借非凡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敏锐的感觉力,缔造了一个个新颖奇巧而又精当贴切的奇譬诡喻。他惯于选取音调高、幅度宽、气势猛、浓墨重彩的词语,尤其是动词,在活脱脱中传情达意,突破描摹的滞缓,尽显事物的动态美。在汤汤堂堂的响声里,在雄雄浑浑的市貌中,在错错落落的高楼间,在熙熙攘攘的人潮车流内,在闪闪烁烁的红灯绿灯霓虹灯下,整个纽约市的景物风貌被倒映在变幻莫测、出神入化的文字方阵拼成的明镜里。 纽约作为现代机械文明的载体,其构成符号成为作者审视的焦点。他以开车去游览举世闻名的帝国大厦为写作时的拉链,沿途所见所闻所感都被他的拉链聚拢起来,犹如密密匝匝的链齿,紧紧地让人目不暇接地相继跳出,展示给人们的是嘈杂、冰冷,几乎让人窒息的荒原般的金属都市景观。在这里,物理、生理的距离已短得不能再短,内在、心理的距离却长得无法再长。都市成为冷漠的空间,死冷的物质空间把情感空间挤压得无影无踪,情感的人和城市成为机械的人和城市。人被彻底异化,作为个体存在标志的脸在汹涌的人潮中被踩成虚无,主体自觉性完全丧失的人只剩下空虚的衣履。在对纽约“满街的空车和衣履在拥挤”的荒诞描写中,我们能感受到强烈的焦躁不安、郁闷压抑。这不安源自于身处非现实中的作者对人类主体在现代文明冷漠处境中生存的危机意识。传达危机感时,余光中不像艾略特在《荒原》中借助神话传说来象征信仰的破灭,而是全面调动他自己的视、听感觉,在亲身体验中来感悟。这种体验又因作者恰到好处地处理了感官经验,而感性十足,富有“临场感”。因此,香港学者、散文家黄国彬说:“《登楼赋》是一篇典型的现代散文,捕捉的是现代经验、现代感性。”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