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知善政,离别慰友生。”诗句出处:《送令狐岫宰恩阳》;是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
行行安得辞,荷此蒲璧荣。贤豪争追攀,饮饯出西京。
樽酒岂不欢,暮春自有程。离人起视日,仆御促前征。
逶迟岁已穷,当造巴子城。和风被草木,江水日夜清。
从来知善政,离别慰友生。
【注释】:
诗文 | 从来知善政,离别慰友生。 | |
释义 | 从来知善政,离别慰友生。“从来知善政,离别慰友生。”诗句出处:《送令狐岫宰恩阳》;是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 大雪天地闭,群山夜来晴。居家犹苦寒,子有千里行。 | 行行安得辞,荷此蒲璧荣。贤豪争追攀,饮饯出西京。 樽酒岂不欢,暮春自有程。离人起视日,仆御促前征。 逶迟岁已穷,当造巴子城。和风被草木,江水日夜清。 从来知善政,离别慰友生。 【注释】: 从:(一)[从容]1.逍遥自在。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2.镇静安详。黄溍《日损斋笔记·文献黄公神道碑》:“俯仰从容,不大声色。” (二)cóng ①相随;跟随。《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史记·李斯列传》:“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②追逐;追赶。《孙子兵法· 军争》:“佯北勿从。”③听从;依从。《左传· 庄公十年》:“小惠未遍,民弗从也。”《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④听任;任凭。杜甫《屏迹》:“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⑤做;参与。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及使之从政,则茫然不知其方……”⑥指跟随的人。《后汉书·单超传》:“其仆从皆乘牛车……”⑦副的。与“正”相对。古代官吏的品级有正、从之分。《唐六典》:“司封郎中员外郎掌邦之封爵,凡有九等。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万户;二曰郡王,从一品,食邑五千户。”⑧次要的;附属的。《老残游记》第四回:“居然也拿住了两个为从的强盗伙计。”⑨旧指堂房,即同宗而非嫡亲的亲属。《三国志· 蜀书·许靖传》:“(靖)少(shào)与从弟劭俱知名。”⑩介词。自;由。1.表示起点。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 表示对象,相当于“向”。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三) sǒng [从容(yǒng)]同“怂恿”。鼓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日夜从容(衡山)王密谋反事。”(反:反叛。)(四) zòng ①古代南北方向称“从”,东西方向称“衡(横)”。《诗经·齐风·南山》:“衡从其亩。”(亩:田垄。)②特指“合纵”。战国时南北六国土地相连,联合反对西面的秦国,称“合从”,省称“从”。李斯《谏逐客书》:“遂散六国之从。”③放纵。晁错《贤良文学对策》:“其行罚也,非以忿怒妄诛而从暴心也。”从来:①本来。秦系《山中雀大夫有书相向》:“~~自多病,不是傲王侯。”②原来,从前。薛能《和友人寄怀》:“~~行乐近来稀,蘧瑷知言与我违。”来:(一)①小麦。《诗经·周颂·思文》:“贻我来牟。”②由彼至此,由远到近。跟“去”、“往”相反。《孙子兵法·九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③使……来;招致;招来。也作“徕”。司马迁《史记·文帝本纪》:“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④某一时间以后。《孟子·尽心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⑤将来;未来。陶潜《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改正。追:追求。)《孟子·滕文公下》:“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斯:则。已:停止。)⑥句末助词。《庄子·人间世》:“尝以语我来。”《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 (二)lài 慰劳。《诗经·小雅·大东》:“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职:主管。劳lào:慰劳)知:①知道。《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王充《论衡·知实》:“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未之有也:没有这样的事。)②知觉;感觉。范缜《神灭论》:“手等有痛痒之知。”③见解;知识。《商君书·更法》:“有独知之虑者。”(虑:思虑。)④知识。《列子· 汤问》:“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孰:谁。为:通“谓”,说。)⑤了解。《史记·管晏列传》:“知我者鲍子也。”(鲍子:鲍叔牙。)⑥交好;相亲。司马迁《报任安书》:“绝宾客之知。”⑦知己;知心的人。鲍照《咏双燕》:“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衔泪:噙着泪。觅:找寻。)⑧主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知政矣。”善:①美好。诸葛亮《出师表》:“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②心地善良。《孟子·告子上》:“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③认为好;赞许。《史记·留侯世家》:“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④亲善;对人友好。《国语·晋语三》:“夫固国者,在亲众而善邻。”⑤办妥;处理好。《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六》:“国有具官,然后其政可善。”(具:完备。)⑥副词。好好地。《左传·昭公十三年》:“子善视之。”⑦熟悉。王夫之《周易外传》卷五:“识其品式,辨其条理,善其用,定其礼。”⑧擅长;善于。《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⑨容易;易于。陶潜《感士不遇赋》:“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⑩通“缮”。修治;修整。《庄子·养生主》:“善刀而藏之。”(11)通“膳”。膳食。《颜氏家训·治家》:“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畜:积贮。埘:在墙上凿的鸡窝。)(12)语气词。表示应答或赞赏。《墨子·公输》:“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善政:①美善的政治。《孟子·尽心》:“~~不如善教之得民也。”②妥善的政令。《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也。”③善于施政。《书·大禹谟》:“德惟~~。”政:(一)①匡正。《论语·颜渊》:“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②政治;政事。《左传·宣公十二年》:“今兹入郑,民不罢(pí)劳,君无怨(dú),政有经矣。”(罢:同“疲”。:怨言。经:常法。)张居正《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以故俗日以偷,政日益坏。”(偷:苟且。)③政权;权柄。《论语·季氏》:“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④政令;法令。《礼记·乐记》:“礼乐刑政,其极一也。”⑤国家、团体或家庭的事务。《晋书·顾荣传》:“今府大事殷,非酒客之政。”(酒客:指顾荣成天喝酒。)⑥主事的人。《管子·牧民》:“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立以为政。⑦”通“正”。1. 正直;公正。《韩非子·难三》:“故群臣公政而无私。”2. 止;仅。《宋书·沈庆之传》:“骑马履行园田,政一人视马而已。” (二)zhēng通“征”①赋税。《管子·小匡》:“宽政役,敬百姓,则国富而民安矣。”(役:劳役。)②征伐。《史记·范雎蔡泽传》:“政适伐国,莫敢不听。”离:(一)①离开;离别。《吕氏春秋·诬徒》:“离则不能合,合则弗能离。”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之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衰:疏落。)②背离;违背。《隋书·杨素传》:“民怨神怒,众叛亲离。”《商君书·画策》:“失法离令。”③离间;叛离。《史记· 李斯列传》:“(秦王)阴遣谋士赍(jī)持金玉以游说诸侯……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良将随其后。”(赍:携带。)《孙子·计》:“亲而离之。”④经历。《史记·苏秦列传》:“我离两周而触郑,五日而国举。”⑤八卦之一。代表火。⑥通“罹”。遭受;遭遇。《诗经·邶风·新台》:“鱼网之设,鸿则离之。”(鸿:野鸭。)⑦分析。《礼记·学纪》:“一年视离经辨志。” (二)lǐ[离跂]用力的样子。《庄子·在宥》:“而儒、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 (三)lì 通“丽”。依附。《汉书·扬雄传下》:“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者,或起家至二千石。”别:(一)①分开。班固《汉书·苏武传》:“别其官属常惠等等,各置他所。”②离别。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③分辨;区别。《商君书·禁使》:“则上别飞鸟,下察秋毫。”范缜《神灭论》:“如丝体变为缕体,缕体即是丝体。有何别焉?”(缕:线。)④类别。刘知几《史通·杂述》:“史氏流别,殊途并骛(wù)。”(史氏:史家。骛:奔驰;流行。)⑤另;另外的。朱弁《送春》诗:“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⑥扭转。杜牧《陪昭应卢郎中》诗:“泥情斜拂印,别脸小低头。”⑦写错或读错(字)。《儒林外史》第四回:“前日替这里作了个荐亡的疏,我拿了给人看,说是倒别了三个字。” (二)biè 不顺;执拗。《水浒全传》第一回:“先奏你们众道士阻当宣诏,违别圣旨。”慰:①安慰。《世说新语 · 排调》:“生儿如此,足慰人意。”②心安。杜甫《北征》:“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友:①朋友。《荀子·性恶》:“择良友而友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子非吾友也。”②结为友。《吕氏春秋·举难》:“文侯师子夏,友田子方。”③友爱;相好。《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坋深与先主相友。”生:①生长;长出。《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②活着;生存。《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③生命;性命。《韩非子·解老》:“禄也者,人之所以持生也。”(禄:俸禄。持:维持。)④产生;发生。《韩诗外传》卷五:“水渊深广,则龙鱼生之。”⑤生育;诞生。《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⑥生存的期间,指人的一生;一辈子。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⑦生活;生计。柳宗元《捕蛇者说》:“乡邻之生日蹙(cù)。”(蹙:窘迫。)⑧不熟的。1. 未煮或未煮熟的。《吕氏春秋·适音》:“大飨之礼,上玄尊而俎生鱼。”2.未加工炼制的。《洛阳伽蓝记·城北》:“头后垂二尺生绢。”⑨读书的人。《史记·秦始皇本纪》:“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