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
释义 |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注释】 技:本事。 若:好像。 彦圣:指有才有德的人。彦,贤良之士。圣,指道德高尚的人。 好:喜爱。 不啻(chì):不异于。 【赏析】 鲁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秦穆公听信杞子的意见,派遣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率军远袭郑国。出师前,大臣蹇叔和百里奚极力劝谏,认为劳师伐远,胜算不多。但秦穆公听不进劝告,结果秦军行到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时,遭到晋军的伏击,全军覆灭。事后,秦穆公自责自悔,作了这篇誓词,名为《秦誓》。 由于伐郑失败,秦穆公对识别人才、使用人才、爱护人才做了重要反思。他认为,对那些年老体衰、善良忠诚的谋臣,应该亲近;对那些善于射箭和驾车的勇士,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那些见识浅薄、花言巧语的人,应该疏远。 接着,秦穆公提出了用人的法则: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意思是:别人有技能,好像自己有了一样。别人有才德,他心里喜欢他,超过了他口头的赞扬。 秦穆公认为,如果有这样一位臣子,虽然没有什么技能,但诚实专一,胸怀宽广,能够容人,别人有技能,就像自己有了一样,别人有才德,就真心喜欢他爱惜他,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头赞扬上。这样的人,就是真正的贤才。用这样的贤才来保护子孙黎民,是有利的。反之,如果对别人的能力才德妒忌厌恶,处处阻挠,致使他不能被君王了解、任用,他的才能不能为国家所用。这样的人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绝不可以用来保护子孙黎民,如果这样的人占据了重要职位,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