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亚美尼亚的痛苦 [亚美尼亚]图曼尼扬 |
释义 | 亚美尼亚的痛苦 [亚美尼亚]图曼尼扬是翻滚着的巨大的漩涡; 在这一庞大无比的黑色空间 我的心灵悲哀地漂浮。 有时它愤怒地站立起来, 寻找蔚蓝色的岸边; 有时疲乏地向下坠落, 落向无底的寂静的深渊。 但它无法达到海底, 也永远寻不到海岸。 在亚美尼亚的痛苦中,在黑色空间中 我的心灵饱经忧伤。 (吴笛译) 【赏析】 作为一名现实主义诗人,图曼尼扬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文学观点,认为只有反映“民族的精神、痛苦、欢乐、习俗”的文学才是真正属于人民的文学。这首《亚美尼亚的痛苦》即以象征的手法,形象地将亚美尼亚与“我”在其中的“痛苦”挣扎道出,凸显了亚美尼亚作为一“巨大”整体的“痛苦”以及个体的“我”身处其间的渺小、忧伤和无助。 诗人在诗歌的开篇,即将亚美尼亚拟人化,赋予了它人性化的感情色彩。在诗人眼中,亚美尼亚的“痛苦”恰如“无边无涯的海洋”,海洋是翻滚澎湃、激流涌动的,而且充斥着“巨大的漩涡”,潜藏着无以计数的暗礁和随时降临的危险。无疑地,这样的海洋,其内部就像“一庞大无比的黑色空间”,任何反抗在它面前,都是那么地无力与渺小。 但“我的心灵”并不是无为的,在诗歌的第二小节,诗人宣称,心灵也曾“愤怒”,试图冲出“黑色空间”的围困,寻找光明和“蔚蓝色的岸边”;也曾消极守候,在守候中,感觉自己似乎是“疲乏地向下坠落”,并且“落向无底的寂静的深渊”。 主动地寻找,抑或消极地坠落?在诗歌的第三小节,诗人向我们揭示,不论这两种作为如何,结果却是相似的:“它无法达到海底,/也永远寻不到海岸。”主动是徒劳的,消极守候也没有出路。至此,“我”唯一可做的,只有“悲哀地漂浮”,漂浮在“亚美尼亚的痛苦”和无边无涯的“黑色空间中”。而此时,充溢心灵的,唯有“我”的无依无靠和“饱经忧伤”。全诗在此戛然而止,但“我”的忧伤却似乎弥漫开来,永无止境…… 全诗虽只有短短的十二行,却精当而生动地传递出在国家面临“庞大无比”的痛苦之时,小“我”的悲哀和忧伤。而“我”的痛苦挣扎,“我”的努力寻找,以及“我”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无不浓缩在这十二句诗中,虽语句寥寥,却情真意切,令人难忘! (梁晶)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