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
释义 |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紫禁城不同于西苑、颐和园、圆明园等离宫别苑,乃是皇帝行使政治权力的中心,也是日常居住、生活的正式宫殿,它是皇权的象征。 宫殿之海 紫禁城内共有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是一座宫殿的海洋。它的建筑主要包括有外朝、内廷和三个花园。 外朝指前三殿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以及两翼的文华殿、武英殿。太和殿即金銮宝殿,是紫禁城内最重要的建筑、皇权的象征,皇帝在这里发号施令,举行庆典。对皇帝来说最重要的登极大典即在此举行。另外,每逢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和每年的元旦、冬至、万寿节(皇帝的生日),皇帝都要在这里坐朝,接受百官朝贺;另外,颁发诏书、公布进士黄榜、派大将出征,也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仪式。太和殿北面即中和殿。中和殿是一座亭子形方殿,是一座荣典殿堂,所有的皇封诰命都在这里颁发,钦天监也在此承旨颁发历书;皇帝去太和殿前,在此小憩,或举行受贺仪式的演习。紧接中和殿的保和殿,是清廷于除夕和正月十五举行宴会的地方,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殿试也在这里举行。文华殿明初为太子书斋,嘉靖年间成为皇帝召见翰林学士,举行经筵讲学典礼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斋居,与大臣议政的地方。 内廷主要由后三宫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外东路、外西路组成,是明清两代帝后妃嫔们居住的宫殿。《礼记》以三夫人所居之宫称三宫,后来用以称皇帝、皇后、太后所居之宫为三宫。乾清宫是中轴线上排列的第四座宫殿,在中国古代的观念里,乾为阳,坤为阴,因此,在明代,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也是皇帝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代雍正皇帝移居西六宫的养心殿后,也还经常在这里选派官吏,批阅奏文,召见臣仆、外藩。乾清宫最为人知的是高悬在中央的“正大光明”匾额,乃清世祖顺治的手笔。雍正改公开建储制为秘密建储后,匾额后面成了存放建储秘诏的地方。紧接乾清宫的交泰殿是千秋节(皇后生日)皇后接受朝贺的地方,清乾隆以后,把代表皇权的二十五颗宝玺存放在这里。坤宁宫在明代是皇后的寝宫,到了清代,成了萨满教祭神的场所,里面供奉的神像除萨满神外,还有关公和灶王爷。西暖阁是皇帝、皇后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的婚礼均在这里举行,住满三天后再回各自的寝宫。东六宫包括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和景阳宫,通称内东路,明代这里是东宫贵妃的居处。西六宫包括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启祥宫、长春宫和咸福宫,明代这里是西宫贵妃的居处。这里比较重要的是养心殿,清雍正以后的皇帝都在这里居住和进行日常的政务活动。1861年以后,西太后曾在此“垂帘听政”,1911年清王朝的退位诏也是在这里宣布的。外东路的皇极殿及其附属的养性殿、乐寿堂和颐和轩是乾隆为自己做满六十年皇帝退位做太上皇而精心准备的,原名宁寿宫。1796年,他曾在此举行千叟宴,邀请六十岁以上的官员参加。外西路包括慈宁宫、寿安宫、寿康宫和雨花阁、英华殿等建筑,专供老太后、老太妃等老寡妇居住,因此,这里的佛殿经堂建筑最为讲究,用以消磨她们寂寞的时光,并修好“来世”。 紫禁城内共有三座花园,供帝后妃嫔们娱乐游赏。一为中轴线北部的御花园,是一座宫廷式花园;一为景色秀丽清雅的宁寿宫花园,因其许多建筑都是由乾隆亲自命名的,因此也叫“乾隆花园”;还有一座慈宁宫花园,主要建筑用以供佛藏经。 非壮丽无以重威 为渲染帝位的至尊,权力的至高无上,紫禁城在建筑上采取各种手段,以显示其威严。汉高祖的丞相萧何就曾说过:“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也就是皇帝营造宫殿的目的并非只是为了居住和美观,更重要的是以其非同一般的壮丽,来显示其威严。唐代诗人骆宾王就曾写过这样两句诗:“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李时勉也曾说“顾壮丽其若此,非燕逸而娱情”,而是“开九重之深宫,受万邦之朝贺”,是要“展黄仪而朝诸侯,遵先轨而布仁政者也”,即皇宫的建筑目的有三个方面:受朝贺、展皇仪和朝诸侯,也就是举行庆典接受百官朝贺、展示皇家威仪和号令百官诸侯从而统治全国。 紫禁城的整体规划分中、东、西三路,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纵贯南北的中路轴线,在整体布局上,按照《周礼·考工记》前朝后寝的要求,这条轴线上排列了六座最重要的宫殿。从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开始到乾清门,这一组大型宫殿群落是外朝部分,皇帝在太和殿坐朝执政,举行庆典,因此这部分宫殿以其规模的宏大壮丽为其显著特色。建筑上,随着空间和形体、时间的变换,由南向北,在太和殿形成高潮。据《礼记》的记载,天子宫室五重门。明清皇城从大明(清)门、承天(天安)门、端门、午门到太和门,随着距离的增大,视觉中的门洞越来越小,最后视点笔直纵深地落在太和门的台阶上,给人以皇帝之居深不可测之感,与我国传统园林艺术中曲径回廊的轻松布局截然不同,这种深邃的布局、隔断的空间,使人对主体建筑的感受越来越强烈,充满了神秘与崇敬之感。 经过重重狭窄的宫门进入太和殿广场,来到三大殿前,有一种骤然开阔无比的感觉。太和殿广场是整个紫禁城最大的庭院,南北深328米,东西宽200米,占地65600平方米,约占紫禁城总面积的9%。高大、雄伟的太和殿雄踞于正北三层汉白玉栏杆环绕的须弥台基之上,总高度有35.05米,加上逐层缩小的汉白玉雕栏台基的承托,显得惊人地崇高。太和殿面阔十一间,宽约63米,进深五间,是我国最大的木构殿堂。宽阔的广场、宏伟的建筑物,使之秉有了一种宏大的气势,给人的精神以威慑和震惊。 保和殿后是外朝与内廷的分界,也是紫禁城内的东西通道。进入乾清门就进入紫禁城的内廷了,这里较前殿的空间明显缩小。从乾清门到乾清宫,中间的空间南北只88米,东西只96米,比太和殿院落小了一半。房子的体量也相应缩小,白石地基只有一层,2.6米高,不再有高下落差很大之感,增加了很多生活气息。 宫殿的尽头,安排了一个颇具园林意趣的御花园,供宫内生活的后妃们排遣心头的孤寂。最后,出紫禁城北门神武门,中轴线上又耸起一座40多米高的土山——万岁山,使整个宫殿的布局在高潮中结束,画龙点睛地使宫殿的后部增加了许多稳定感和安全感。这样紫禁城的空间布局就成为不断变化,充满不同境界、意趣的空间序列。 按照儒家的礼法,“中”、“正”代表统治者的威仪,因而紫禁城设计了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并严格遵循中轴对称的原则。这条中轴线与整座城市的子午轴线相统一。不仅大城、皇城、宫城的正门、朝寝的正门,且大朝的正殿、皇帝皇后的寝宫、存放宝玺的宫殿,包括皇帝的御座,都必须摆放在这条中轴线上。轴线两侧,按照文东武西的礼俗,均衡对称,各遵其是,威严壮丽,傲岸雄踞。 除此之外,紫禁城的建筑还有着和谐的色彩和森严的等级。大面积的红墙、金黄琉璃瓦映以湛蓝的天空,色调简洁、鲜明,对比强烈;洁白的汉白玉雕栏台基托起巍峨的宫殿建筑,又使之如飞燕展翅般灵秀、轻盈;屋檐下的金碧红绿彩画,使这些阴影部分的构件增强了色彩对比,使整个建筑金碧辉煌,溢彩流芳。 云龙石雕 紫禁城内,每座大型宫殿前面,随着石阶坡度都斜铺着一块巨型石雕,叫“丹陛”,也叫丹墀,因古时以红色涂饰宫殿前的石阶而得名。岑参就有诗说:“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寄左省杜拾遗》)故宫保和殿后三台正中的云龙石雕丹陛长16.45米,宽3.06米,厚1.7米,重约200吨,用一整块艾叶青石雕成,其体积之巨,世界罕见。 这块巨型石雕丹陛上精工浮雕了九条蛟龙飞腾于烟雾流云之中,矫健雄壮。下端是海水江崖纹,四周是卷水纹。整个画面紧凑饱满,层次清晰,雕饰华美,有着强烈的立体感。乾隆二十五年,乾隆皇帝下令凿去明代雕刻的旧纹饰重雕。据记载,重雕时共凿去了1.2尺(清尺)。 这块大石产自房山县大石窝,距紫禁城有200里之遥。当时为把如此巨大的石料运抵紫禁城,民伕们选择在数九寒冬,利用“冰船”组织从冰上运输而来。沿路上,每隔一里地打一眼井,汲水泼路结成冰道,再用大批的骡马拉拽前行。据说为运这块大石,总共动用了八个州县的一千匹马、二万八千民伕。 螭首与吻兽 紫禁城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都建在巨大的汉白玉三层台基上,每层台基都有汉白玉的栏杆做围栏,每块栏板之间都有望柱头相连,三大殿合计有望柱头一千四百八十根。在每根望柱头的下边,都有一个石雕龙头伸在外面,它叫螭首,是龙生九子之一,无角,常被人们用来做装饰。三大殿台基下的螭首可不仅是用来装饰的,它是人们精心设计的排水系统。在每个石栏杆的栏板底边都有一个小洞,与螭首口部相通,这就是排水的孔道。每逢大雨,三台上下,千龙竞相吐水,形成一幅十分壮观的景象。 宫殿殿脊上则饰以琉璃吻兽,其中体积最大的是龙吻。龙吻乃由古代建筑中的鸱尾演变而来。相传汉武帝时代,柏梁殿因雷电引起火灾而被烧毁,于是造出鸱尾,以作防火的镇物,因为鸱乃龙生九子之一,属水,好望,因此上了房顶。鸱尾突出的是尾部的高峻雄健;吻突出的是张大的口部。在中国古建筑的屋顶上,殿脊两端踞坐的吻兽有十一种。明清时代,这十一种吻兽固定为一龙、二凤、三狮子、四天马、五海马、六狻猊、七押鱼、八獬豸、九斗牛,最前面是骑凤仙人,最后是行什。这些动物都是麟类、羽毛类和兽类。其中凤为飞禽之首,是祥瑞的象征;麟古代在盛世出现,称仁兽;狮子是佛教中的护法王,性忠威有力;海马、天马、狻猊、獬豸等为龙种,都是忠直的勇兽。这些灵异的吻兽一方面用来装饰宫殿,最重要的还是从建筑的角度考虑。因为正脊和垂脊的交接处容易松散脱裂,这些吻兽可起到衔接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垂脊的坡度较大,为防止瓦件滑落脱裂,须将下端脊瓦钉在脊梁上固定住,上面罩上陶制吻兽,可防雨水侵蚀造成的渗漏,因此,它们既是艺术品,又是不可缺少的结构瓦件。 角楼与鲁班先师 紫禁城城墙四隅的角楼建筑得精美优雅、玲珑剔透,别具一格。它有一个多角的屋顶,分上中下三层,重叠而为阁楼的形象。每层檐下,造型优美的斗拱支托着出檐。最上层是十字形屋脊,各安琉璃吻兽,中央是镏金的宝顶。它总共加起来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 关于故宫角楼,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永乐年间建设紫禁城时,皇帝朱棣要求管工大臣要在紫禁城的四角建起美丽的角楼,每个角楼都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管工大臣限工匠们三个月内建成这样的角楼,否则就全部杀头。工匠们苦思冥想,眼看工期快到,可还是没有眉目,大家都非常发愁。一天,一位工匠实在烦闷,就来到街上,忽听传来一位老者卖蝈蝈的叫卖声。他走上前去,却发现老者挑的蝈蝈笼中有一个楼阁一般极其精美的笼子,就买下了。回到工地,大家凑过来看他的蝈蝈笼子,都觉得十分精美。有人一数,这个笼子刚好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大伙就在这蝈蝈笼子的启发下造出了紫禁城的角楼。当人们想起向那个老者致谢时,却遍寻不见。后来才悟到,这是鲁班先师来搭救大家!这个奇异的传说又给美丽的角楼增加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御花园的石子画 紫禁城后部的御花园里有一条约1公里长的花石子路,上面用石子精心设计组成了一些十分精妙有趣的图案,堪称一处奇景。 这些石子画共有七百二十幅,用大小石子,精心磨制、雕刻的砖、瓦拼凑而成。纹饰的内容十分丰富,除风俗、花卉等外,还有些取材于历史传说、民间寓言和传说故事。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火烧赤壁”、“三战吕布”、“夜战马超”、“长坂坡”、“甘露寺”,取材于《西厢记》的“张生夜会崔莺莺”等。 最为有趣的是一组表现后妃戏帝的通俗画。第一幅皇帝头顶瓶子跪在搓板上,想要挣扎着起来,却被不知哪位后妃骑在身上动弹不得;第二幅皇帝还是跪在搓衣板上向自己的妃子求饶,可妃子却手持扫把猛揍皇帝;第三幅是皇帝跪在板凳上等待发落;第四幅是皇帝在前面跑,妃子拿着棍棒在后面追,结果皇帝终于骑上马逃脱。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