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斛宝珠莫比,拥护收藏坚固。”诗句出处:《喜迁莺》;是元朝诗人姬翼的作品。
【注释】:
诗文 | 万斛宝珠莫比,拥护收藏坚固。 | |
释义 | 万斛宝珠莫比,拥护收藏坚固。“万斛宝珠莫比,拥护收藏坚固。”诗句出处:《喜迁莺》;是元朝诗人姬翼的作品。 欲明真趣。便扫荡多方,亡羊岐路。脱落皮毛,惟存真实,绝尽向时行步。一朵玉莲开展,不受纤尘点污。收绛雪,饮玄霜依旧,神丹圆聚。自得无疑虑。独向翠微,手植无根树。景气横空,灵源浴月,光彩一时挥布。万斛宝珠莫比,拥护收藏坚固。神莫测,鬼难呼,功满骖鸾归去。 | 【注释】: 万:[万俟(qí)]复姓。斛:①古代量器;容大斗。《韩非子·二柄》:“故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田常:春秋时齐大夫名,《左传》作陈恒。行:指行惠。施:指施恩德。)《庄子·胠箧》:“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也指斛形盆缽。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归登尚书每浴,皆屏左右,自于浴斛中坐移时。”(归登:唐人,累官工部尚书。移时:一段时间。)②量词。1.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一斛。《汉书· 高帝纪上》:“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2. 古时弓力的计算单位。杜甫《虎牙行》:“楚老长嗟忆炎瘴,三尺角弓两斛力。”宝:①珍贵的东西。《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随:指随侯珠。和:指卞和璧。)苏轼《和子由》:“千金买战马,百宝装刀镮。”②珍贵的。贾谊《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③帝、后、太子的印玺。《新唐书·车服志》:“至武后,改诸玺皆为宝。”④珍爱。《尚书·旅獒》:“不宝远物,则远人格;所宝惟贤,则迩人安。”(迩:近。)珠:①蚌壳体内所生的圆粒,可作装饰品。《国语·楚语下》:“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不虞:意料不到的事。)《庄子·胠箧》:“擿玉毁珠,小盗不起。”(擿:通“掷”,扔掉。)②珠状物。李贺《龙夜吟》:“粉泪凝珠滴红线。”③通“朱”。红色。《后汉书·袁安传附袁逢》:“赐以珠画。”莫:①(mu)[名]日落的时候。《礼记·聘义》:“日~人倦。”(“暮”的本字。)②[代]没有什么。《庄子·秋水》:“天下之水,~大于海。”③[副]不。《墨子·公输》:“杀臣,宋~能守,乃可攻也。”比:①亲密;亲近。《左传·昭公元年》:“吾兄弟比以安。”②靠近;并列。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五音比而成韶夏。”③勾结。《论语· 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结合。)④比较;较量。屈原《九章·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⑤比拟;能够相比。《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⑥比方;比喻。白居易《与元九书》:“讽君子小人则引香草恶鸟为比。”《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⑦比照;仿照。⑧副词。1.频频;接连地。《史记·吕太后本纪》:“擅废帝更立,又比杀三赵王。”(擅:擅自。)2.近来。《后汉书·宦者传· 吕强》:“比谷虽贱,而户有饥色。”⑨介词。及;等到。《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比到当阳,众十余万。”(当阳:地名。)拥:①抱;怀抱。《仪礼·公食大夫礼》:“左拥簠(fǔ)梁,右执湆(qì)以降。”(簠:承稻粱的器皿。湆:肉汁。)②执持。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③据有;拥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④围着;簇拥。范成大《峨眉山行记》:“炽炭拥炉危坐。”(炽:火旺。危坐:端坐。)柳永《望海潮》:“千骑拥高牙。”(高牙:牙旗,借指高级官吏。)⑤拥挤;阻塞。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雪拥蓝关马不前。”⑥扶助;护卫。《汉书·西域传上·康居国》:“宣帝时,匈奴乖乱,五单于并争,汉拥立呼韩邪单于。”⑦遮掩。《礼记·内则》:“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拥护]扶助;护卫。《汉书·陈汤传》:“(郅支)怨汉拥护呼韩邪而不助己,因辱汉使者江迺始等。”拥护:扶助,保护。《后汉书·鲍永传》:“都尉路平承望风旨,规欲害永,太守苟谏~~,召以为吏。”护:①保护;卫护。《史记·萧相国世家》:“高祖为布衣时,(萧)何数以吏事护高祖。”柳宗元《童区寄传》:“与衣裳,吏护还之乡。”②掩蔽;庇护。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③监领;统辖。《晋书·羊祜传》:“帝欲使祜卧护诸将。”(卧:指卧病。)收:①拘捕;拘禁。《诗经·大雅·瞻印(仰)》:“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女:同“汝”。)②收拢;聚集。《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③收获;收割。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④收获物或收成。《吕氏春秋·季秋》:“藏帝藉之收于神仓。”⑤获得;获取。《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大王举梁、楚而西,务在入关,未及收河北也。”张居正《答楚按院陈燕野》:“不费兵力,收此奇功。”⑥取回。《汉书·昭帝纪》:“今年蚕麦伤,所振贷种、食勿收责。”(责:同“债”。)⑦征收。《盐铁论·非鞅》:“收山泽之税。”⑧收容;容纳;接受。《荀子·王制》:“收孤寡,补贫穷。”⑨收拾;收殓。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⑩约束;控制。吕岩《寄白龙洞刘道人》:“要取鱼,须结筌(quán);何不收心炼取铅?”(筌:捕鱼器。)(11)停止;结束。《礼记·月令》:“雷始收声。”谢榛《捣衣曲》:“见说平安收涕泪,梧桐树下捣寒衣。”藏:(一)①储藏;储存。《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②收藏;保存。《墨子·天志下》:“有书之竹帛,藏之府库。”③隐藏;包藏。《韩非子· 难一》:“术者,藏之于心中。”(术:指君主控制群臣的策略。) (二)zàng ①储存东西的地方。《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②内脏。后作“脏”。王充《论衡·论死》:“人死五藏腐朽。”③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如:道藏;大藏经。坚:①坚固;坚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史记·陈涉世家》:“将军披坚执锐。”《吕氏春秋·任地》:“凡耕之道……坚者耕之。”(耕:用犁把土翻松。)②牢固;坚固。《孟子·梁惠王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梃:木棒。)③坚固的东西。《史记·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义:宋义自称。运策:运用谋略。)④坚强;强劲。王勃《滕王阁序》:“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⑤坚定;不动摇。《战国策·魏策一》:“不敢坚战。”欧阳修《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及陛下坚不许辞,方敢受命。”坚固:坚定,专一。《汉书·楚元王传》:“信任既贤,在於~~而不移。”固:①险要、稳固的地方。《周礼·夏官·大司马》:“以九伐之法正邦国……负固不服则侵之。”(负:恃。侵:指兵临其境加以威慑。)又使坚固。《孟子·公孙丑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巩固;牢固。《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江山险固,沃野千里,士民殷富。”又使牢固。黄宗羲《原君》:“摄缄縢(téng),固扃鐍(jué),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摄:收紧。縢:绳索。扃:门闩、门环等。鐍:锁钥。)③稳固;安定。《国语·晋语二》:“百姓欣而奉之,国可以固。”《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三年》:“卒有离心,士无固色。”(色:神色。)④坚持;安守。《荀子·强国》:“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⑤坚硬;凝聚。《吕氏春秋 ·首时》:“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古农官名。)⑥固执;顽固。《列子 ·汤问》:“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通。)⑦鄙陋;浅薄。《战国策·楚策四》:“明愿有问君而恐固。”⑧副词。1.表示反复多次,相当于“一再”。《史记·留侯世家》:“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良:留侯张良。要:同“邀”。)2. 表示本来如此。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固先乎吾。”3.表示承认某种事物。相当于“固然”。马中锡《中山狼传》:“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⑨通“故”。旧。《战国策·赵策二》:“国有固籍,兵有常经;变籍则乱,失经则弱。”(经:作为典范的书。)⑩必定;一定。《史记·陈涉世家》:“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11)所以。柳宗元《封建论》:“吾固曰:非圣人之意,势也。”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