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一、略写
释义

一、略写

将根据前后文能够推测出来的意思,略而不说,或者用一个或数个词语带过的省略方式。
1.上海的报纸好几天没来。本地的军事机关却常常有前方的战报公布出来,无非是些 “敌军大败,我军进展若干里” 的话。(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
评析 战报上的话肯定不止 “敌军大败,我军进展若干里”这两句,但因为那些话大多是冠冕堂皇的套语,且多虚假,令人难以置信,又对小说情节的发展不起作用,因而作者一笔带过。其中隐含的厌倦和憎恨情绪,让读者体味。
2. 唐王道: “你在阴司见些甚么来?”刘全道:“臣不曾远行,没甚见的,只闻得阎王问臣乡贯、姓名。臣将弃家舍子,因妻缢死,愿来进瓜之事说了一遍。他急差鬼使,引过我妻,就在森罗殿下相会。一壁厢又检看死生文簿,说我夫妻都有登仙之寿,便差鬼使送回。臣在前走,我妻后行,幸得还魂。但不知妻投何所。” (《西游记》第十一回)
评析 刘全对阎王说的比他对唐王复述的要多得多,但因唐王已知刘全弃家舍子、因妻缢死、愿来进瓜之事的始末根由,所以这里就没有详细叙述的必要。一则避免了行文的重复,二则使语言简洁。
3.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评析 例文后两句的意思是: “楚人一把火把阿房宫烧了,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为了突出一把火的凶猛气势,和一片焦土的可悲结局,故意省去谓语“烧了”和 “化为”不说,但是意思仍然看得出来。省略不仅使语言简洁委婉,而且也符合文体所要求的短促、对偶的整饬句式。
4. 大圣进门,对唐僧备言前事。三藏滴泪道:“徒弟啊,似此怎了?”大圣道:“我来叫沙兄弟与我同去。到那庵边,等老孙和那厮敌斗,教沙僧乘便取水来救你。” ( 《西游记》第五十三回)
评析 “对唐僧备言前事”,即对唐僧说了到聚仙庵去取落胎泉水而如意真仙不给的事。小说前面对此已作过叙述,因此这里就不需赘述。
5.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手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刘禹锡 《浪淘沙》)
评析 诗中“尽是沙中浪底来”的意思是“尽是淘金女从沙中浪底掏来的”。由于上联已经写出“淘金女”,下联可以略去不说,非但不影响意思表达,而且符合了七言格律对字数、韵脚的严格限制。诗人将“淘金女”与 “美人”、“侯王”对照,揭露了统治者的奢侈淫佚,对劳动妇女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6.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

(《红楼梦》第一回)


评析 这是《红楼梦》第一回中交待红楼梦来历的一段话。因为小说后面就是对整个故事的叙述,因此这里只需要点一下这“故事”的梗概,根本不需要展开叙述。在小说中,这种略写式的文学交代文字,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重要的是结构作品的需要。
7. 许志芳就说,在僻静的路上,有一家餐馆,生意不好。老板就同老板娘商量,这样下去我们只有打烊,吃西北风去。老板娘却是个有胆有识的角色,长得也有样子,说兔子逼急了也会咬人,就去男人耳边如此这般地说。男人担心了,说,你成什么了。女人说,放心,卖酒不卖人,还是堂堂正正的老板娘。(沈乔生 《娲石》)
评析 老板娘在老板耳边 “如此这般”说的话就是老板娘后来的行动。文章没有把老板娘对老板说的话写下来,一是因为后面老板娘的举动就是对她的话的最好注脚,二是因为不这样埋下伏笔,文章就不会波澜起伏。
8.后来,林震又把看到的韩常新如何了解情况与写简报的事说了说,他说,他觉得这样整理简报太不真实。(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评析 小说在前面把韩常新是如何了解情况与写简报作了详细叙述,因此这里就一笔带过,省了不少笔墨。
9. 宁不能寐。近一更许,窗外隐隐有人影。俄而近窗来窥,目光𥅴闪。宁惧,方欲呼燕,忽有物裂箧而出,耀若匹练,触折窗上石棂,飙然一射,即遽敛入,宛如电灭。燕觉而起,宁伪睡以觇之。燕捧箧检征,取一物,对月嗅视,白光晶莹,长可二寸,径韭叶许。已而数重包固,仍置破箧中。自语曰:“何物老魅,直尔大胆,致坏箧子。”遂复卧。宁大奇之,因起问之,且告以所见。燕曰:“既相知爱,何敢深隐。我,剑客也。若非石棂,妖当立毙; 虽然,亦伤。”(《聊斋志异·聂小倩》)
评析 宁采臣和燕赤霞共睡在一座破庙里,半夜里有鬼怪侵扰,被燕赤霞箧中小剑击伤。这个场面不但宁采臣都看到了,而且读者从前文中也知道了这一过程,所以作者以 “且告以所见”一笔代过。
10. 牛郎把自己的情况谈得很细,小时候怎么样,长大了怎么样,哥哥怎么样跟他分家,他怎么样安了家,跟老牛一块过日子,都一五一十地说了。(民间故事 《牛郎和织女》)
评析 文中连用了四个“怎么样”,把前面的情节都代替了,又用了一个“一五一十”作概括,把具体的内容都隐去,避免了叙述中的重复。
11. 王亦曾闻祖有狐妻,信其言,便邀临顾。妪从之。王呼妻出见,负败絮,菜色黯焉。妪叹曰:“家计若此,何以聊生?”妻因细述贫状,呜咽饮泣。妪以钗授妇,使姑质钱市米,三日外请复相见。(《聊斋志异·王成》)
评析 王成家里很穷。一天他拾到一个金钗,不想正是他祖父的妻子(妪)的。王成引祖母到他家作客。王成家的贫困状况前文已有交待,因此他的妻子对祖母述说家里如何穷的话就没有写出来,行文简洁得体。
12. 太阳出山时四大娘到溪边汲水,却看见六宝满脸严重地跑过来悄悄地问道:“昨夜二更时,三更不到,我远远地看见那骚货从你们家跑出来,阿多跟在后面,他们站在这里说了半天话呢!四阿嫂!你们怎么不管事呀!”
四大娘的脸色立刻变了,一句话也没说,提了水桶就回家去,先对丈夫说了,再对通宝说。

(茅盾《春蚕》)


评析 四大娘对丈夫和通宝说的话就是六宝对她说的话,其中的内容,六宝可以那样说,四大娘对丈夫和通宝则不能那样说,字句、语气都需斟酌一番,角度和分寸都得变换,加之读者已知道,作者就没有再去重复。
13.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评析 这首词用精炼的对话描写出女主人爱惜花的心情。在“试问卷帘人”后虽省去了 “院子里的花怎样了”一类的字句,读者结合上下文仍可推知,通过联想,得知当时的情景和女主人的心境。
14. 女顿惊寐,始知其梦。越日,士人果归,乘白骡。女异之而未言。士人是夜亦梦,所见所遭,述之悉符,互相骇怪。既而三郎闻姊夫自远归,亦来省问。语次,问士人曰: “昨宵梦君,今果然,亦大异。”士人笑曰: “幸不为巨石所毙。”三郎愕然问故,士以梦告。三郎大异之。盖是夜,三郎亦梦遇姊泣诉,愤激投石也。(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
评析 凤阳士人、其妻、妻弟均作了一个相同的梦。小说先叙述了其妻的梦,到了要叙述凤阳士人告诉妻弟他的梦的时候,只写了四个字“士以梦告”。行文十分简练。因为有前文照应,语意十分显豁明晰。
15. “两位大夫的神色和以前不同了。他们的眼里有一种恐惧,好像我是一个不能碰的炸弹。田老板,你不能不对我说实话啊!”
田玉堂沉默了半晌,只得说出了真情。
“这么说,”杨曙平静地说,“他们知道我的身份了……”
“你放心! 杨、杨表妹,保证不会出事!”

(方之 《内奸》)


评析 小说是写给读者看的。田玉堂对杨曙说的真情,小说前面有交待,读者是明白的,这里自然就略去不写了。
16. “我和田有信两个人,冒着风险,送她到镇江……”他一肚委屈,夹叙夹诉地谈起了往事。他们如何不辞劳苦,黑夜赶路,又如何急中生智,使杨曙又上了岸; 又如何…… (方之 《内奸》)
评析 小说的整个前半部分都是写他(田玉堂)如何送杨曙到江南治病的,因此在这里就用几句话带过了。指示代词“如何”,除了指代往事外,在文中还充当了略写的标志。
17. 从长江上顺流而下,这一心愿真不知从何时就在心中扎下根子,年幼时读 “大江东去……” 读 “两岸猿声……”辄心向往之。后来,听说长江发源于一片冰川,春天的冰川上布满奇异艳丽的雪莲,而长江在那儿不过是一泓清溪; 可是当你看到它那奔腾叫啸,如万瀑悬空,砰然万里,就不免在神秘气氛的“童话世界”上又涂了一层英雄光彩。(刘白羽 《长江三日》)
评析 “大江东去……”、“两岸猿声……”分别是苏轼、李白诗词中的词句。作者没有引用整个诗词,因为这两首诗词是读者所熟悉的,这样加以省略,不仅不会影响意思表达,反而有助于突出主旨,避免喧宾夺主。
18.那天约二更时,只见封肃方回来,欢天喜地。众人忙问端的。他乃说道:“原来本府新升的太爷姓贾名化,本贯胡州人氏,曾与女婿旧日相交。方才在咱门前过去,因见娇杏那丫头买线,所以他只当女婿移住于此。我一一将原故回明,那太爷倒伤感叹息了一回;又问外孙女儿,我说看灯丢了。太爷说: ‘不妨,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说了一回话,临走倒送了我二两银子。”甄家娘子听了,不免伤感。一宿无话。(《红楼梦》 第二回)
评析 说话写作时,应当遵循这样一条原则: 听者、读者已经知道的事,就不必再罗罗嗦嗦地去重复。甄士隐家道怎样败落的,他的妻子怎样到了她娘家的,前文已交待过,读者已经知道,当事人更不用说了。所以作者用 “我一一将原故回明”将这些事一笔带过。“一一”在文中有指代作用,也是略写的标志。
19.休说众人欢喜饮酒,却说朱武、杨春两个,正在寨里猜疑,捉摸不定,且教小喽罗再去探听消息。只见回去的人牵着空马,奔到山前,只叫苦: “苦也!陈家哥哥不听二位哥哥所说,送了性命。”朱武问其缘故,小喽罗备说交锋一节,怎当史进英勇。朱武道:“我的言语不听,果有此祸。”杨春道: “我们尽数都去,和他死拼如何?”朱武道: “亦是不可。他尚自输了,你如何拼得他过。我有一条苦计,若救他不得,我和你都休。”杨春问道:“如何苦计?”朱武附耳低言,说道:“只除恁地。”杨春道:“好计!我和你便去,事不宜迟。”(《水浒传》 第二回)
评析 陈达怎样与史进交锋,怎样被史进捉住,小说已作过出神入化的描述,因此这里小喽罗对朱武说的话就没有必要写下来。这是叙述上的省略。此外,后文写到朱武与杨春设计营救陈达一节,没有说出计谋的内容,用“只除恁地”一语带过,也是一种省略,不过这是出于情节需要而刻意安排的悬念,和前一种省略有所不同,它的具体内容将在后文描述。
20. 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茹志鹃 《百合花》)
评析 “我”是去借被子的,“我”对年轻媳妇说道理是为了通过“我”的言行来衬托刻画年轻媳妇的人物形象的,至于讲的道理具体内容是什么,跟小说的情节发展没有多大关系,因而作者就从略了。
21. 一路下来,慢慢我发觉我和王一生之间,既开始有相互的信任和基于经验的同情,又有各自的疑问。他总是问我与他认识之前是怎样生活的,尤其是父母死后的两年是怎么混的。我大略地告诉了他,可他又特别在一些细节上详细地打听,主要是关于吃。(阿城《棋王》)
评析 “我”告诉“王一生”怎样混生活的话,既跟小说的整个情节无关,又是王一生不太关心的 (王一生关心的主要是关于吃),自然不必写出。
22. 我静静儿的想了一回,等她的神经镇静下去之后,就把昨天的那封挂号信的来由说给她听,又把今天的取钱买物的事情说了一遍。最后更将我的神经衰弱症和每晚何以必要出去散步的原因说了。(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
评析 “我”和女工陈二妹住在同一贫民窟里。陈二妹不知道“我”的实情,以为“我”是靠不正当手段谋生的。“我”向陈二妹解释,是人物之间的行为描写,没有必要写出解释的具体内容。因此在行文中用 “想了一回”、“说了一遍”省去了 “想”和 “说”的内容。再说前文也已有所交代,不会产生误会。
23. 我们再听靳先生说: “这帖膏药,就是熬起来麻烦点儿,不是我给我们老掌柜的净说好话,要是想发财,谁愿意把祖传的方子满处告诉人?可是我们老掌柜的就说了:做嘛要自己秘着不告诉人呢?那么您啦仔细听着记着: 先买五只大母鸡,放在家里养活五天……买五两……买五两……”(林海音《五凤连心记》)
评析 没有把靳先生说的方子写下来,恰恰是为了突出祖先秘方的神秘复杂。省略在这里起了以少胜多的作用,收到“言约而事丰” 的效果。
24. 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的吧?这两只小小的竹筒,能引起老战士们多少回忆! (袁鹰 《井冈翠竹》)
评析 “要不”的后面省去了谓语和宾语“是红军的硝盐罐”,加强了推测和感叹的语气,从而突出了表意中心。
25. 张老头子也换了话,东拉西扯讲镇里的“新闻”,夹着许多“说书场”上听来的什么秦叔宝,程咬金。最后,他代他的东家催那三十块钱的债,为的他是“中人”。(茅盾《春蚕》)
评析 张老头子说的 “新闻”、“秦叔宝”、“程咬金”等,既然是东拉西扯讲出来的,自然不属必写的内容,而概括点出也是为了描写人物性格。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8: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