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一、明喻
释义

一、明喻

是一种明显的打比方。被比喻物和比喻物同时出现,表示二者的相似关系。常用:像、好像、如、如同、好比、似的、宛如、一样、仿佛、比方说、犹、若、恰似等比喻词。
1.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通,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茅盾《白杨礼赞》)
评析 作者礼赞的是“白杨树”,把“北方的农民”作为喻体,用比喻词“跟……相似”,将二者之间的相似点揭示出来:“极普通”,“不被人重视”,这是平凡的一面;“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这是不平凡的一面。看似平凡,实则伟大,平凡的外表下面蕴含着伟大的精神和力量。作者用比喻,热情地歌颂了以北方农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那种勤劳纯朴,坚毅勇敢,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表现了作者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元宵节的夜晚,天气非常好,是一个很美丽的月夜。天空中有几颗发亮的星,寥寥几片白云,一轮满月像玉盘一样嵌在蓝色天幕里。它慢慢地在蓝空移动,把它的清辉撒在人间。(巴金《家》)
评析 这是一个“很美丽的月夜”,需要一个很美丽的比喻来为它增辉。作者以“玉盘” 比喻 “满月”,晶莹、圆润、澄明,使人感到圣洁和神往; 以 “蓝色天幕”比喻夜空,描绘出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背景; 以 “嵌” 比喻月的存在,既与 “玉盘”相照应,又让人想到鬼斧神工,平添了无限的遐想。佳节、明月、蓝天,以及赏月人的愉悦,和谐地统一在这个美丽的比喻之中。读者和主人公一样得到了美的享受。
3.阴影把她的眼睛画得很长,下巴很尖,虽在很浓厚的阴影之下的眼睛,那眼珠却被灯光和火光照得很明亮,就像两扇在夏天的野外屋宇里的洞开的窗子,是那么坦白,没有尘垢。(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
评析 “夏天野外屋宇里洞开的窗子”与 “眼珠”在本质上是极不同的,但有一点却是极相似的: 眼珠和洞开的窗子都是明亮的,这种比喻就如电影里的特写镜头,使读者从那明亮的眼珠,看到了人物心地的坦白。
4.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说苑》)
评析 药不同于书,人体生理上的疾病也不同于因缺少文化而造成的意识思想上的愚昧。善用药可以医治疾病,这是常识,以此喻善读书可以医治愚昧,语言简练,道理显明,具有化深奥为浅显的表达效果。
5.文学之于人也,譬乎药,善服有济,不善服反为害。(皮日休《皮子文薮》)
评析 文学的社会功能是比较抽象的。药物虽有治病作用,但有“善服”与“不善服”之别,效果也因而不同。这是尽人皆知的,以具体喻抽象,化深奥为浅显,说明了文学的社会功能,充分显示了比喻的表达作用。
6. 人类生活着,同小羊跑进草场一样,可以不经意把各色各样的草吃在肚里,等到晚上卧在牢圈里,再一一反嚼出来,觉出那甜、苦、酸辛…… (徐玉诺《将来之花园记忆》)
评析 将生活的感受和经验比喻为羊吃草,构思生动,奇特。生活中的甜、苦、酸辛,有时需经过一个思索阶段,方能品尝出来。如同羊的反刍,那时人生的经历,不论是痛苦还是欢乐,烦恼还是安逸,都将会变成宝贵的经验,鼓舞人们的意志,坚定人们的信念。
7.林小姐猛一跳,就好像理发时候颈脖子上粘了许多头发似地浑身都烦躁起来了。(茅盾《林家铺子》)
评析 烦躁是一种情绪,一种心理状态,作者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来比喻,不仅贴切,而且能使读者因具有相同的体验而去品味林小姐的烦躁,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8. ……从许大马棒背后钻出一个女妖精,她的脸像一穗带毛的干包米,又长又瘦又黄,镶着满口的大金牙,屁股扭了两扭,这是谁都知道的蝴蝶迷。(曲波《林海雪原》)
评析 女妖精的“脸”是本体,“一穗带毛的干包米”是喻体,“像”是喻词,喻体与本体之间的相似点是“又长又瘦又黄”。作者运用了一个完整的比喻形式,形象、逼真地刻画出蝴蝶迷的令人生厌的丑相。
9. 眼前是一座雄伟的大山,抬头望:山顶银雪闪光,山腰云雾飘荡,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如一条玉带,从云中飘挂下来,铺到马前……慢慢地,我们进入了白云的家乡: 群峰隐没了,云海在翻腾……一会儿,大片大片的雪花,宛如千百只蝴蝶在翩翩起舞,好像春风吹落了万树梨花。(钱佩衡《雪莲》)
评析 将山中弯曲的小路喻为“一条玉带”,并且 “从云中飘挂下来”,既衬托出空间的广袤和山势的雄伟,又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将片片雪花喻为翩翩起舞的蝴蝶和春风吹落的万树梨花,描绘出一幅雪花飞舞的壮丽景色,衬托出一种欢快、愉悦的情怀,把读者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大自然之中。
10. 长城蜿蜒山脊之上,赛似一条探首天际的巨龙。它仿佛有生命,正在奔腾似的,雄伟而又潇洒,庄严而又矫健。(秦牧 《花蜜和蜂刺》)
评析 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作者借助于形体及精神上的共同之处,把“蜿蜒山脊之上的长城”喻为奔腾、矫健、探首天际的巨龙,使长城获得了生命,有了动感。这个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比喻,既表现了作者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性劳动成果的礼赞,也表现了作者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的热情颂扬。
11.那城门洞的风更与众不同,好似千万只野牛,被怒火烧着,争着从城洞往外挤;它们的利角,刺到人的面上,比利刃多一点冷气,不单是疼。(老舍《老张的哲学》)
评析 “风” 有多种多样,而要写出“城门洞的风”与众不同,并非易事,但语言大师顺手拈来一个比喻,“好似千万只野牛,被怒火烧着,争着从城门洞往外挤”,就使读者如置身其中,从视觉上感受到了这种风其势之猛,从感觉上领略到这种风的威力,刺人之疼,且带冷气。一种极普通的现象用比喻加以渲染,就变得 “与众不同”。
12. 褚哲学家害馋痨地看着苏小姐,大眼珠仿佛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像手枪里射出的子弹,险些突破眼眶,迸碎眼镜。(钱钟书 《围城》)
评析 谢林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的所谓“绝对观念”是一种超意识的、非理性的、绝对而无限的精神力量,作者将它和手枪里射出的子弹一起比喻“褚哲学家”的“大眼珠”,不仅把“褚哲学家”的那副丑态和肮脏心理形容得惟妙惟肖,而且含有极强的夸张意味,寓庄于谐,读来妙趣横生,使人忍俊不禁。读者还能从这样的比喻看出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丰富的想象和渊博的知识。
13. 登泰山而看不到日出,就像一出大戏没有戏眼,味儿终究有点寡淡。(杨朔 《泰山极顶》)
评析 以看没有 “戏眼”的大戏,比喻登泰山而看不到日出,甚为贴切,因为喻体所包含的味儿寡淡与本体所包含的未能尽兴是极为相似的。
14.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头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老舍 《骆驼祥子》)
评析 此例中共有三个比喻:前两个是人物肖像的局部特写,瘦削干瘪的手,再加上“脸上的泥”“破帽儿与棉袄”,以及那一点“纯洁的光”。当它们汇成一个整体时,读者看到的 “老者”便是一尊“破庙里的神像”。“破碎”是形似,“尊严”是神似。作者通过联想,巧设比喻,收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15. 瞧,那高高耸立的山峰,多么像一只庞大威武的狮子,它昂着头,挺着胸,虎视眈眈地望着对面的山峰,那气势,好像立刻就要跳过去似的。(峻青《秋色赋》)
评析 以昂首挺胸的狮子喻高耸的山峰,不仅描写出山峰的雄伟气势,而且化静为动,使山峰栩栩如生。
16.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生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无复言。”羽、飞乃止。( 《三国志·蜀志》)
评析 有水鱼则生,无水鱼则死,这是常识。刘备以如此浅显的道理向关、张等说明诸葛亮对自己成就大业的重要性。言简意明,说服力强,无怪乎“羽、飞乃止”,不再多言。运用一个恰切的比喻,其作用胜过许多大而不当的抽象道理。
17. 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宫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评析 用着了霜的驴粪蛋比喻三仙姑那宫粉涂不平的老而皱的脸,十分生动形象。喻体的选用也体现了作者对这一人物的贬斥和揶揄。
18. 鸿渐身心仿佛通电似的发麻,只知道唐小姐在说自己,没心思来领会她话里的意义,好像头脑里蒙上一层油纸,她的话雨点似的渗不进,可是油纸震颤着雨打的重量。(钱钟书 《围城》)
评析 钟书先生选用的喻体总是这样新鲜、奇特、贴切,以雨点打在油纸上只有震颤而却渗不进去喻身心发麻的鸿渐无心领会唐小姐话里的意义,既入微又有趣,也体现了作者联想的丰富和对生活观察的精细。
19. 北风卷地百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评析 岑参长期在西北边塞军中任职,对边塞的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有着较为深切的感受。他常“信手拈来”一个比喻,就把西北边塞自然风光的特色和军旅生活的艰辛表现出来,诸如“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等。这里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喻“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奇异景色,不仅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而且洋溢着生活的热情和进取的力量。
20. 虎妞刚起来,头发髭髭着,眼泡儿浮肿些,黑脸上起着一层小白的鸡皮疙瘩,像拔去毛的冻鸡。(老舍《骆驼祥子》)
评析 “起鸡皮疙瘩”是对人的一种生理机制的常见的生动比喻,“起鸡皮疙瘩”而至于“像拔去毛的冻鸡”,这个比喻就显示了它的新颖和奇特。老舍先生以此极简省地勾画出了虎妞的被生活扭曲了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厌恶之情。
21. 童年,
寂寞像一本书,
我不懂它,它不懂我;
稍大时,
寂寞像一条小狗,
它会追我,但我也会跑;
如今长大了,
寂寞像小猫咪的脚步,
轻轻地踏上我的心头。

(杨碧方 《寂寞》)


评析 随着年龄增长,涉世渐深,历事渐多,对生活的感受也会不同。如果要用具体事例将这一变化过程叙述出来,那不仅篇幅多,不精炼,不集中,而且缺乏形象性。这里用三个比喻,就将这一变化过程简明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而且也不无一定的哲理性。
22. 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家里的客人渐渐多起来,好像枯谢的枝头上又重开花蕾,引来了一群群蜜蜂、蝴蝶、小虫。(冯骥才 《雕花烟斗》)
评析 把画家被落实政策,喻为“枯谢的枝头重开花蕾”,表现了画家的新生;而把客人喻为“蜜蜂、蝴蝶、小虫”,则表现出作者对不同客人的不同看法; 褒贬分明,又有分寸。
23. 科学研究必须在隙缝里看问题,针缕中做研究。比如看一件衣服,远看只是件衣服,细看却可以看见一丝一缕的编织,一针一线的缝纫,都是值得研究的东西。(杨振宁语,选自《名人名言一千条》)
评析 此例只是运用了一个简短而浅显的比喻,就形象、具体而又深入浅出地揭示出科学研究的奥秘: 既要从宏观方面进行研究,又要从微观方面进行研究。这个比喻,熔铸着科学家的宝贵经验,也对读者有启迪作用。
24.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又拿起烟管来默默地吸烟了。(鲁迅 《故乡》)
评析 “刻着许多皱纹” 的 “脸” 与“石像” 的相似之处,就在这 “全然不动”上。“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带给闰土的 “苦”,已经把他铸成“一个木偶人”了。苦到了精神麻木,毫无表情,不正是一尊“石像”么?这个比喻在刻画人物的肖象和性格上,都是十分贴切的。
25.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评析 把“落梅”比之雪花,有乱之意;拂之不尽,有多之意。而这乱与多恰与满怀离恨烦乱苦闷的心境相吻合。远望那遍地滋生的春草,作者突然发现,这正如自己的离恨,无论走到哪里,也无论走得多远,都无法摆脱,而且还不断地增多。两个比喻,写尽了无穷的离恨和愁闷,读来意味深长。
26.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粘地絮。(周邦彦《玉楼春·咏刘阮事》)
评析 把要寻找的人喻为被风吹入江心的云,无影无踪; 把眷恋之情喻为下雨后粘在地上的柳絮,以言其无法解脱。两个比喻,意义紧密相连: 前者是思念、寻觅但却无法相见,后者是由此而产生的难以排解的惆怅心情。
27. 灯光下,沙伊达的脸孔不知怎的散发着那么吓人的吸引力,她近乎象牙色的双颊上,衬着两个漆黑得深不见底的大眼睛,挺直的鼻子下面,是淡水色的一抹嘴唇,削瘦的线条,像一件无懈可击的塑像那么美,目光无意识的转了个角度,沉静的微笑,像一轮初升的明月,突然笼罩了一室的光华,众人不知不觉地失了神态,连我,也在那一瞬间,被她的光芒震得呆住了。(三毛《哭泣的骆驼》)
评析 用“塑像”、“明月”比喻人物,在文学作品中并不少见。难得的是作者通过对人物肖像的细腻入神的刻画,使比喻有了新意和深度。人物脸孔上的吸引力,来自那双颊、眼睛、鼻子、嘴唇上的动人的色泽和线条,而这正是“一件无懈可击的塑像”所必备的。目光里透出了“沉静的微笑”,才使它更像“初升的明月”一般光华。作者把本体与喻体形似点与神似点都捕捉到了,便创造出一个不平常的比喻,把“我”的 “震得呆住了”的感受也传达给了读者。
28. 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地瘦,身体像弓一般地弯,面色像死人一般地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做工。(夏衍 《包身工》)
评析 三个比喻,把包身工深受压迫、剥削、折磨的惨状形象而逼真地呈现于读者的眼前,也渗透着作者愤怒的谴责和深切的同情,并使读者与之共鸣。
29. 离开渔船,走上堤岸,只见千百条水渠,像彩带似的,把无边无际的田野,划成棋盘似的整齐方块; 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金黄的珍珠; 炸蕾吐絮的棉花,像一厢厢雪白的珍珠; 婆娑起舞的蓬莲,却又像一盘盘碧绿的珍珠。(谢璞《珍珠赋》)
评析 读着这些比喻,犹如走进了琳琅满目的精美工艺品展览馆,令人目不暇给,得到美的享受,而作者那股热爱生活的激情,也强烈地感染着读者,使读者产生为美好的生活而勤奋劳动和工作的力量。
30. 他俩仿佛两杯水倒在一起,怎么也分不开。吵架就像在水面上划道儿,无论划得多深,转眼连条痕迹也不会留下。(冯骥才《老夫老妻》)
评析 喻体习见,语言通俗,用来形容一对老年夫妇的生活感情,生死与共,以沫相濡,既形象,又不失幽默、风趣的情味。
31.太阳就要落山了,好像一盏通红的大灯笼,悬在远方淡紫色的山尖上面。(王新纪《魂兮归来》)
评析 太阳落山,是一个既快又慢,变化万千的过程,落日的美景稍纵即逝。作者动中取静,抓住落日大、圆、通红的特点,以“大灯笼”比喻,以“悬”定影,描绘出一幅艳丽、热烈而又深沉的落日图。
32.我想,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鲁迅《未有天才之前》)
评析 鲁迅以其敏锐的观察和通俗的比喻,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天才与民众的关系犹如花木与土壤的关系,无土壤便无花木,土壤比花木还重要; 同样,没有使天才生长的民众,天才也不能产生,不能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众比天才更重要。
33. 王小玉……唱了几句书,声音初不甚大,……唱了十数句后,渐渐地越唱越高; 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转之后,又高一层; 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倾刻之间周匝数遍。(刘鹗 《老残游记》)
评析 三个喻体,前后相连,把王小玉唱书时高升陡落,快慢有致形容得活灵活现,如闻其声,如见其情。尤其以攀登泰山的景象为喻体,更是独具匠心,显示了作者在运用这一辞格时的创新精神。
34.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 鲍明达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谢康乐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 陶彭泽如绛云霄,舒卷自如;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韦苏州如园客独茧,暗合音徽,……白乐天如山东父老话农桑,言言皆实; ……李太白如刘安鸡犬,遗响白云,覈其归存,恍无定处; 韩退之如囊沙背水,惟韩信独能。(敖陶孙《臞翁诗评》)
评析 作家的风格,作品的风格,都有一定的抽象性,要阐述清楚、明确,特别是要把彼此的差异说清楚,确是件不易的事,分寸有时也难掌握。这里用了多个比喻,将这一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读者认识不同作家及其作品的风格特色,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将彼此的风格加以区别,并获得较为深刻的印象。
35. 乡气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把做样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两方补钉,也照式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钱钟书 《围城》)
评析 本体 “乡气的都市化”与喻体“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把做样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两方补钉,也照式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是本质上绝然不同的两件事,但却有着高度一致的相似点:机械地模仿,照搬。《文心雕龙·比兴》中说:“诗人比兴,触物圆览,物虽胡越,合则肝胆。”钟书先生的比喻的精切程度不仅完全达到这一点,而且还充溢着他那特有的轻松、幽默的情趣。36. 二婶指指指戳戳地说: “看见啦,现在的年轻人到底和过去不同,他们的心苗儿像根葱,一吹一吸两头通!”说着便拍手顿脚地笑起来。(陆文夫《介绍》)
评析 通俗的比喻,轻松的情趣,不仅形象地表现了二婶心目中 “现在的年轻人”率直、纯真,还从语言的个性化方面揭示出了二婶的性格特征。
37. 我所看到的有些文章,不但思想拖沓,连文字也拖沓,不讲究锻炼字句,不能在语言的应用上做到明确、朴素、干净和利落,看上去仿佛生了许多疙瘩,这也是造成文章长的一个原因。(唐弢 《长着疙瘩的文字》)
评析 把思想拖沓,文字也拖沓的文章喻为“生了许多疙瘩”,极易使人们由对“疙瘩”的视觉、心理上的不适,联想到对这类文章的生厌,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有助于文风的改进。
38.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硕人》)
评析 这是一种排比式比喻,在诗歌中较常见。诗人连用四个明喻,形象具体地描绘了女主人公的手、肤、领、齿,意思是说: 她的手指儿像嫩芽儿,她的皮肤像凝脂般地柔润光滑,她的脖领如蝤蛴,她的牙齿就像瓠子一样方正洁白。再加上那方正的额头弯弯的眉,微笑的倩影和黑白分明的眼睛。这女子的美貌便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了。
39. 中国也有喜剧,可有一些却是生硬的喜剧,很像是用一只大粗手去搔你怕痒的地方,你没有办法,不得不笑,心里却感到很难受。(曹禺《我看〈火神与秋女〉》)
评析 鲁迅先生说过: 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所谓“撕破”,即是以夸张的手法,讽刺和嘲笑丑恶、落后的现象,突出这种现象本身的矛盾和它与健康事物的冲突。喜剧艺术的效果,是要引人发笑,让观众感到开心,在笑声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可是生硬的喜剧,却无法具备这样的艺术效力,即使勉强使人发笑,那笑也是不自然的、被动的、令人难过的。作者把这种现象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描述得十分生动具体,对“生硬的喜剧”不啻是一种深刻的讽刺和批评。
40. 他们俩呢,只是很愿意在一处谈谈坐坐。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汪曾祺 《大淖记事》)
评析 此例应该说是明喻,只是本体是隐没的,没有说出,但读者自能心领神会。“心里不是没有”的东西是什么?是那种正在萌生的、朦朦胧胧的、尚未成熟的爱情。正由于此,它才“像一片薄薄的云”,才会“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作者抓住了“心里不是没有”的那种东西与 “一片薄薄的云”之间 “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的相似点,创设出一个形象的比喻,来描绘一种捉摸不定的心态。本体不直接说出,更增加了比喻的神秘色彩,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41.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皱。(辛弃疾《粉蝶儿》)
评析 十三女儿学绣,天真笨拙,所绣花朵,无不肥大。作者别出心裁,就用它来形容春浓花繁的烂漫景色。春天归去,落红满地,作者又形容为铺上红色有皱纹的地毯,透露出作者不尽的惜春之情。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