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一○七、隐秀
释义

一○七、隐秀

包含了明丽警句的文意含蓄的文章风格
隐秀第四十。

按“隐秀” 是刘勰创造的新词。《隐秀》 云: “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 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 又张戒 《岁寒堂诗话》 引 《文心雕龙》 佚文云: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我们可以知道,隐指隐篇,秀指秀句,隐篇是韵致含蓄的文章,秀句是明丽挺拔的警句。隐秀联缀成词,表示包含了明丽的警句的韵致含蓄的文章风格,这是风格的柔性美的特征,也是 “势”,所谓 “文之任势,势有刚柔,不必壮言慷慨,乃称势也。” 隐秀正是 “不必壮言慷慨” 的柔性美的典范。刘勰以前的文论家也注意了文章的含蓄。杜预 《左传序》 所称的 “婉而成章”,就是含蓄风格的说明。陆机 《文赋》 论及了 “文外曲致” 和 “一篇之警策”。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以自序》 也论及 “事外远致”。但是,他们都没有从隐篇和秀句的关系上探讨,没有将其作为一个风格的统一体提出。
刘勰认为 “晦塞为深,虽奥非隐。” 隐是含蓄,字面上不明说,但别人看得懂; 奥是晦塞,辞不达意,别人看不懂。要使文章隐而不奥,就要发挥秀句的作用,使文章有如 “卉木之耀英华”。《杂文》 云: “蔡邕 《释诲》,体奥文炳。” 就是这个意思 ( “体奥文炳” 之 “奥” 就是 “隐”)。从这个意义上说,隐、秀是相辅相成的。另一方面,刘永济 《校释》 指出: “文家言外之旨,往往即在文中警策处。读者逆志,亦即从此处而入。盖隐处即秀处也。”例如 《楚辞·少司命》: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二句是篇中秀句,而屈原痛心于子兰与己不合的绝望的隐情,亦于此可见。隐即是秀。从以上两方面来看,无疑,隐秀是一种隐与秀互相渗透的风格。可惜 《隐秀》残缺,难窥全貌。刘勰是这样描绘这种柔性美的: “故自然会妙,譬卉木之耀英华; 润色取美,譬缯帛之染朱绿。朱绿染缯,深而繁鲜,英华耀树,浅而炜烨; 隐篇所以照文苑,秀句所以侈翰林,盖以此也。” (引文据明曹学佺批梅庆生第六次校本。) 秀句像树上的花朵一样,色彩鲜浅照人,隐篇像绸子上的染色一样,深厚而繁鲜。“自然会妙” 和 “润色取美” 指天然和人工。刘勰认为,隐秀这种风格的柔性美既得之自然,又成于人工。这是一种静的美。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