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双调】折桂令(鸾舆三顾茅庐) |
释义 | 【双调】折桂令(鸾舆三顾茅庐)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 鸾舆三顾茅庐,汉祚难扶,日暮桑榆。深渡南泸,长驱西蜀,力拒东吴。美乎周瑜妙术,悲夫关羽云殂。天数盈虚,造物乘除。问汝何如,早赋归欤。 【鉴赏】著名曲学大师任中敏《散曲概论·内容第八》一节曾附述“散曲俳体二十五种”。所谓“俳体”,任先生的界定是:“凡一切就形式上、材料上翻新出奇,逞才弄巧,或意境上调笑讥嘲、游戏娱乐之作,一概属之。”本首曲所使用的“短柱体”就是散曲俳体的一种,其特点是通篇每句两字一韵。 “鸾舆三顾茅庐,汉祚难扶,日暮桑榆。”鸾舆指装有铃铛的车乘,因行车时铃声如鸾鸣,故名,通常为国君所乘坐。此处指刘备的车驾。“士为知己者死”,诸葛亮因感激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备东征西讨,建功立业。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天下,尤其是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汉帝国风雨飘摇,名存实亡,所以作者说“汉祚难扶”。诸葛亮虽然无力回天,但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日暮桑榆”就渲染了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精神。 “深渡南泸,长驱西蜀,力拒东吴”,写诸葛亮晚年的南征北战。诸葛亮为了解除北伐的后顾之忧,曾领兵南渡泸水,平定了西南诸郡。“美乎周瑜妙术”虽是赞美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军事才华,但也虚写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正确战略方针,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悲夫”一句写荆州守将关羽骄傲自大,违背了诸葛亮的正确战略,最终城失人亡。诸葛亮当年《隆中对》的设想是:“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于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今河南南阳)、洛(今洛阳),将军(谓刘备)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如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关羽丢失荆州使这一切都化作了泡影。“悲夫”二字传达出作者激荡的情绪和强烈的感慨,使散曲的主旨表达得意蕴深婉,耐人细细玩味。 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春,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同年秋,病死于军中。对于诸葛亮的赍志以殁,历代文人都深为惋惜。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因此,有些文人将诸葛亮的悲剧归之为天意。如“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李商隐《筹笔驿》),“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温庭筠《经五丈原》)。作者也同他们一样,将这一切归为天数造物。“天数盈虚,造物乘除”中蕴含有作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扼腕长叹。于是,作者不禁感慨,既然人世间一切全由天定,还是早点归隐吧! 作为一种技巧性较高的游戏体裁,作者却因难见巧,叙事井井有条,剪裁史料能够做到披沙拣金,要言不烦,不失为一篇杰作。正因如此,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评论此作说:“先生之学问该博,虽一时娱戏,亦过人远矣。”近代曲学大师吴梅也在《顾曲麈谈》中称赞说:“先生文章道义,照耀千古,出其余绪,尤能工妙如此,洵乎天才,不可多得也,此种‘短柱’句法,自元迄今,和之者绝少,唯明徐天池《四声猿》中,曾一仿之,后不一见也。”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