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松泉多逸響,苔壁饒古意。”詩句出處:《尋香山湛上人①》;是唐朝詩人孟浩然的作品。
朝遊訪名山,山遠在空翠。② 氛氳亙百裡,日入行始至。 谷口聞鐘聲,林端識香氣。③ 杖策尋故人,解鞍暫停騎。 石門殊豁險,篁逕轉森邃。④ 法侶欣相逢,清談曉不寐。 平生慕真隱,累日探靈異。⑤ 野老朝入田,山僧暮歸寺。⑥ 松泉多逸響,苔壁饒古意。⑦ 願言投此山,身世兩相棄。
|
【註釋】:
松:
樹名。《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泉:
①泉水,一種地下水。《周易·蒙卦》:“山下出泉。”②泉下;墓穴。錢孫貽《虔臺寒食怨詩》:“幾人江上共招魂,瘴海青蠅吊泉戶。”(瘴海:舊指嶺南有瘴霧的海域。戶:門。)③陰間。駱賓王《樂大夫挽辭》:“忽見泉臺路,猶疑水鏡懸。”④古錢幣名。《管子·輕重丁》:“凡稱貸之傢,出泉參千萬,出粟參數千萬鐘。”多:
①數量大,與“少”相對。《孟子·公孫醜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指得治國之道,即行仁政。寡:少。)王維《相思》:“願君多采擷。”②勝過;超過。湯顯祖《紫簫記·巧探》:“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相如:司馬相如,漢辭賦傢。王粲:漢魏間人,貌美多才。)③稱贊;著重。《史記·季佈欒佈列傳》:“諸公皆多季佈能摧剛為柔,朱傢以此名聞當世。”《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士亦以此多之。”④過分的;多餘的。《莊子·漁父》:“今子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而擅飭(chì)禮樂,選人倫以化齊民,不泰多事乎?”(飭:整頓。泰:太,過於,過分。)劉劭《人物志·體別》:“夫在多疑。”⑤增多。《荀子·天論》:“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⑥通“哆”,不正。《法言·吾子》:“中正則雅,多哇則鄭。”(哇:淫邪的樂聲。)⑦副詞。表示限定。約相當於“隻”、“僅僅”。朱浮《為幽州牧與彭寵書》:“此猶河濱之民捧土以塞孟津,多見其不知量也。”《論語·子張》:“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 多見其不知量也。”逸:
①逃跑;奔跑。《左傳·桓公八年》:“隨侯逸。”《國語·晉語五》:“馬逸不能止,三軍從之。”②散失;亡失。柳宗元《武功縣丞廳壁記》:“壁壞文逸。”③隱逸。《論語·堯曰》:“舉逸民。”《後漢書·趙岐傳》:“漢有逸人,姓趙名嘉,有志無時,命也奈何!”④釋放。《左傳·成公十六年》:“晉人患之……明日復戰,乃逸楚囚。”(楚囚:指楚軍戰俘。)⑤通“軼”。超越;超絕。王勃《滕王閣序》:“遙襟俯暢,逸興遄(chuáng)飛。”(襟:胸懷。遄:疾速。)又過量,過分。《國語·周語上》:“國之不臧,則維餘一人是有逸罰。”⑥安閑;安逸。《漢書·趙充國傳》:“以逸擊勞,取勝之道也。”張居正《學農園記》:“夫天子之尊,猶以不知穡事為恥,況其下者,何敢自逸?”⑦放縱;放蕩。《戰國策 ·楚策四》:“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逸響:
高超的音響。張協《七命》:“追~~於八風,采奇律於歸昌。”響:
①回聲。《水經註·江水》:“空谷傳響,哀轉久絕。”②聲音。《石鐘山記》:“桴止響騰,馀韻徐歇。”③發出聲音。陸機《赴洛道中作》之二:“側聽悲風響。”④聲音高而大。劉長卿《湘中紀行·浮石瀨》:“眾嶺猿嘯重,空江人語響。”[響應]回聲相應。比喻迅速表示贊同。賈誼《過秦論上》:“天下雲集而響應。”壁:
①墻;墻壁。《漢書·司馬相如傳》:“相如與馳歸成都,傢徒四壁立。”②營壘。《漢書·高帝紀上》:“帝晨馳入韓信、張耳壁,奪之軍。”③構築營壘;駐守。《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gāi)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垓下:地名。)④陡峭的山崖。《隋書·豆盧勣(jī)傳》:“其山絕壁千尋,由來乏水,諸羌苦之。”(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尋。)⑤邊;面。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一個這壁,一個那壁,一遞一聲長籲氣。”(遞:輪流;順次。)⑥星宿名。二十八宿(xiù)之一。饒:
①富足;豐富。《史記·陳丞相世傢》:“平既娶張氏女,齎用日饒。”②剩餘。《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③多。李白《江上寄巴東故人》:“瞿塘饒賈客。”④土地肥沃。賈誼《過秦論上》:“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寶:珍視。)⑤增添。湯顯祖《邯鄲記·生寤》:“還饒一把火兒。”⑥寬恕;饒恕。鮑照《擬行路難》之十七:“日月流邁不相饒。”⑦讓。陸遊《秋聲》:“弦開雁落詩亦成,筆力未饒弓力勁。”⑧連詞。相當於“任憑”、“盡管”。杜牧《猿》:“三聲欲斷疑腸斷,饒是少年今白頭。”古:
①往昔;歷時久遠。與“今”相對。《周易·系辭下》:“上古穴居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易:換。宮室:房舍。)蘇軾《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②指古代的事物;舊;原來。《古詩十九首》之十六:“良人惟古歡,枉駕惠前綏。”③久遠;古老。趙與時《賓退錄》卷三:“客土二字,其來甚古。”④古體詩的簡稱。或稱古風、古詩。與近體詩相對,不受平仄、對仗等格律的限制,形式比較自由。《詩藪·古體上》:“歌至五、七言古,全不入樂矣。”意:
①心意;意圖。《公羊傳·隱公三年》:“此非先君之意也。”賈思勰《齊民要術序》:“蔡倫立意造紙。”又意思。劉勰《文心雕龍·鎔裁》:“善刪者字去而意留。”②懷疑。《列子 ·說符》:“人有亡鐵(fū夫)者,意其鄰之子。”(亡:丟失。鐵:斧子。)③意料。《史記·項羽本紀》:“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意者]想來大概是……。《莊子·天運》:“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想來天大概是運轉而不會自己停止吧。)④通“抑”。表示選擇。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還是”。《墨子·耕柱》:“子之義將匿耶? 意將以告人乎?”(匿:隱藏。)⑤yī(依)。通“噫”。嘆詞。《莊子·在宥》:“意! 甚矣戰,其無愧而不知恥也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