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魏征梦斩老龙(节选) |
释义 | 魏征梦斩老龙(节选)正是路上说话,草里有人。原来泾河水府有一个巡海的夜叉,听见说百下百着之言,急转水晶宫,详以上项等事回奏龙王。龙王听得甚怒,就要仗剑上长安,诛灭那卖卜的。台前水臣奏道:“大王若去,必有云从雨助,恐惊黎庶,得罪上界。莫若变个秀才,访问真假,然后差人诛灭不迟。”龙王听了,遂摇身一变,变做一秀士,径至卖卜先生处。招牌上写“神卦先生袁守诚”。龙王见牌,复问人曰:“这卖卜的是谁家?”众人道:“是当朝钦天监台正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诚是也。”龙王听讫,入门与先生见毕。先生问曰:“公来问何事?”龙王曰:“请卜天上晴雨。”先生随卜一课,断曰:
龙王曰:“明日甚时下雨,雨有多少尺寸?”先生道:“明日辰时布云,已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龙王道:“此言不可戏。如明日有雨,依你断的时辰数目,我谢课金五十两;若无雨,或不按时辰数目,我与你实说,定要打坏你的门面,扯去你的招牌,赶出长安,不许在此惑众。”先生欣然答道:“这个一定。”两别。 龙王回宫,与众水臣谈话未讫,只听得半空中叫泾河龙王接旨。龙王一看,只见一个金衣力士,手捧玉旨来到。即整衣焚香接旨,力士回空而去。龙王看旨,见时辰雨数与那先生判断者毫发不差。龙王唬得毛骨竦然,对水臣言曰:“世上有此灵人,却不输与他去?”水臣道:“行雨悉自大王,明日差过时辰,克减点数,就是他断卦不准,把他赶出长安,何不可也?”龙王依臣所奏。次日,已时方布云,午时发雷,未时下雨,申时雨止,却只下三尺零四十点,改过一个时辰,克了三寸八点。 龙王又按落云头,仍变做白衣秀士,到袁守诚卦铺,把招牌扯碎,便骂:“这妖人惑众, 卜课不灵,说今日下雨的时辰点数,俱不相对。你急出长安城,饶你的死罪!”守诚全然不动,仰天大笑:“我无死罪,只你有死罪。你说我不认得你?你是泾河老龙,今日下雨克减点数,改过时辰,犯了天条,难免一刀。你还在此骂我!”龙王听说,心惊胆战,连忙跪下,道:“先生休怪,我前言戏之耳。不觉有犯天条,望先生救我一救!”守诚道:“我救不得你,我指你一条活路。你明日午时三刻,该人曹魏征处斩;魏征乃唐太宗的臣,你去哀告唐太宗救你,方保无事。”龙王闻言,含泪拜谢而去。 是夜,龙王三更时候,去到皇宫门首。太宗正梦出宫,忽见龙王变作人相,跪倒在前,高叫:“陛下救命!我乃泾河老龙,有犯天条,该魏征处斩,望陛下救我。”太宗道:“既是魏征处斩,朕可救你。”龙王闻言,叩谢而去。 却说太宗梦醒,念念在心。早晨归朝,两班文武皆齐,惟魏征未到。太宗即着当驾官赉旨,诏宣魏征。那时魏征正欲进朝,忽见仙吏捧玉旨一道,着他午时三刻,梦中斩龙。魏征才谢天恩,又见圣旨来宣,只得入朝。太宗见魏征到,令从臣退,宣魏征入后殿,令宫人取棋盘,君臣对弈。 ………… 却说太守与魏征弈棋,正当午时三刻,魏征忽然睡着。太宗亦未呼唤。霎时,魏征醒来,俯伏在地道:“臣却才晕困,望陛下赦罪。”太宗道:“寡人不罪。”言未毕,只见秦叔宝等拿得一个龙头,掷在帝前。太宗问:“此是何物也?”叔宝道:“十字街头落下一个龙头,微臣不敢不奏。”唐王惊问魏征。魏征叩头道:“此是泾河老龙,有犯天条,被天兵绑在斩龙台上。玉旨诏臣处斩,故臣却才一梦斩之,因此头落虚空。”太宗闻言甚恐,勉强令叔宝将龙头悬挂市肆谕众。于是群臣皆退,一时忧闷回宫,身体稍觉不安,是夜二更时分,朦胧睡着,只见龙王高叫:“太宗,还我命来!”扭住不放,得观音菩萨喝开,那龙王径去阴司具告不题。 《魏征梦斩老龙》选自杨致和所著《西游记传》卷一。在《西游记》版本源流的研究中,杨本的《西游记传》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资料。它是“今存完整的‘西游’故事中文字最简的本子”(见《唐三藏西游释厄传·西游记传》的“整理后记”)。关于杨本、朱鼎臣(即《唐三藏西游释厄传》的作者)本、以及世行的吴承恩本三者间的关系,历来的研究大家已有许多精到的见解,可谓见仁见智。尤其是从《永乐大典》卷13139,送字韵梦字类下发现了“魏征梦斩老龙”的记载,且其出处亦注明为《西游记》(见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本),使得《西游记》研究终于走出了“黑暗时代” (郑振铎语)。在热烈的学术研讨的气氛里,《魏征梦斩老龙》一节,由于有了《永乐大典》的记载佐证,为《西游记传》在众多版本的比勘考订中,从内容和学术上都具备了特殊的价值,因而也愈来愈为《西游记》的研究者们所重视。 “魏征斩龙”一节在全书中的地位,乃是为阐明求经的缘由。所谓前有“观音路降众妖”,已替唐僧寻得三个徒弟及一匹白马;后有“唐太宗阴司脱罪”、“刘全进瓜还魂”、“唐三藏起程往西天”,讲的是由斩龙而引起的太宗入冥、增寿许愿,玄奘应诏西行的情节。故事的连贯性、均由斩龙一节承上启下,得到统一的结构。尽管玄奘的出身经历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但太宗寻访高僧,皆由斩龙、入冥、进瓜各节引起,各本倒是相同的。唯世行的吴承恩本敷衍成第十、第十一两回,描摩更加精致。与吴本形成对照的杨本《魏征梦斩老龙》一节虽平淡文字,却也颇具神幻异彩,仍有早期话本中佛经故事,讲唱文学的明显痕迹。 泾河龙“拙犯天条”,魏征亲自执法斩首,作者的想象果然是奇特惊人。故事由泾河龙与长安城西门街“神卦先生袁守诚”赌卜“天上晴雨”展开,将泾河龙弄巧成拙,欲逞淫威而触犯天条,行雨“克减点数、改过时辰”,终成杀身之罪,被惩以“明日午时三刻,该人曹魏征处斩”。龙的形象在此刻画得很生动逼真。作者注意突出龙的言行,抓住了泾河龙拙犯天条的根本原因在于霸据一域,为所欲为,且施计谋,自以为得计的卑劣的行径与心理。所谓“听得甚怒,就要仗剑上长安,诛灭那卖卜的”,几句话就使其残暴本相毕现。与袁守诚对话赌卦的文字更是绘声绘色:一个是胸有成竹,一个是心怀鬼胎。虽当面判定下了时辰点数,背地里却“改过时辰,克减点数”,龙的不守信用,两副嘴脸跃然纸上。作者写龙,实际上仍然是写人。为官宦者的言行不一,喜怒无常举目可见,虽是神魔小说的《西游记传》亦是题外另有所指。作者用“金衣力士、手捧玉旨来到”,令泾河龙行雨的“时辰点数”与袁守诚所卜“毫发不差”的巧妙合一,使故事波折顿起,饶有兴味,同时对下文的“拙犯天条”有所交待。龙王两变“白衣秀士”是作者艺术手法上的铺垫渲染之笔。先前来时以问卜赌卦为目的,已暗含杀机,二回到时,即“把招牌扯碎”,斥骂“妖人惑众, 卜课不灵”简直是凶相毕露,迫不急待了。作者此处尽力将径河龙写的凶狠至极,以反衬出其后的哀告求救于太宗,以及终究脱逃不了剐龙台上魏征执法旨,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局。与泾河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袁守诚。书中讲他“是当朝钦天监台正袁天罡的叔父”。据考“钦天监”乃明清官署名,掌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历法。唐初始设太史局,后又改司天台。《旧唐书·卷191》记载贞观八年,太宗闻有“袁天纲”者,“尤工相术”,每每“相人所中”,曾“召至九成宫”。“天罡”与“天纲”是否同一人,不得而知,但唐时对有相术异人的记载足以说明当时的风尚。《西游记传》的作者以“守诚全然不动,仰天大笑”来对衬于泾河龙的气势汹汹,使后者的形象逼真活脱。至于守诚的两番话,一是点明泾河龙犯了天条难免一刀;二是指条活路,遂引出太宗君臣的出场及魏征梦斩老龙的故事,文笔简洁、自然,顺理成章。 魏征既奉玉旨,又接圣旨,人间神界都以谏臣名臣的秉公无私,疾恶如仇为表率。玉帝命“人曹魏征”执法,太宗亦受托欲召魏征相保救,故事情节发展到这里,出现了无法解决的矛盾,魏征面对不能违抗的玉旨和圣旨,只得采用一个两不误的方法,于是便迎来小说的高潮:君臣对弈,梦斩老龙。 小说中作者艺术手段之高妙正在于这种欲擒故纵,层层渲染的方法。小说的主要人物魏征,直到泾河龙由凶相变作哀告,神仙犯罪亦须由人间来执法时才出场。这种铺垫的艺术显示了早期话本引人入胜,尽力生发的特点,故事的精华即在“太宗与魏征弈棋,正当午时三刻,魏征忽然睡着。太宗亦未呼唤。”在世行的吴承恩本中,这一节描写格外生动、细致:“太宗笑曰:‘贤卿真是匡扶社稷之心劳,创立江山之力倦,所以不觉盹睡,太宗任他睡着,更不呼唤。”而《永乐大典》记载的却是:“唐王故迟延下着,将近午,忽然魏相闭目笼睛,寂然不动。”三本相较,似以《西游记传》为最简略;《永乐大典》的记载显出太宗拖捱时间的心计;而世行本的文字则形象逼真,使君臣二人。形神皆备,颇具风韵妙趣。至于魏征醒来告罪,诉说睡着的原因,三个版本又有不同。杨本以“俯伏在地道:‘臣却才晕困’”;《永乐大典》直书“臣暗风疾发”;吴本亦用“却才晕困,不知所为”。看来“暗风疾发”虽乖巧却不如“晕困”二字的解释,显得既自然又符合魏征的身份。文中以秦叔宝“拿得一个龙头,掷在帝前”,才使“晕困”谜解。世行本与杨本均以“一梦斩之”作结,倒不如《永乐大典》上“臣适来合眼一霎,斩了此龙”的文字神奇有力。 唐太宗与魏征史有其人。历来作为励精图治的明君与忠君报国的忠臣为世人所称道。君臣二人对治国安邦,多有论述,其中所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的遗训,至今尚有可借鉴的积极意义。《西游记传》以“魏征梦斩老龙”为题材编撰成一个神幻的故事,使一般人心目中的魏征由文人谏臣的形象又多了一点神奇的色彩。据史载魏征:“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新唐书·卷九十七·列传第二十二》),可见作者的大胆奇想亦有一定的依据。或传闻,或轶事作者随手拈来,巧为构思,竟编筑成一个神幻离奇的故事。在神魔题材的小说里,始终以人神合一的形象组织篇章,不但唐僧并非凡夫俗子,即使仅仅作为全书次要人物的魏征,也是人神皆备,自有其鲜明光亮之处。 小说在艺术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写梦”。本节的标题即是“梦斩”,实际将梦不仅作为一个情节,更是作为主题了。以“梦”作为一种艺术手段见著于文学作品的,最早见于《诗经·无羊》:“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为丰年;‘旐维旟矣’,室家臻臻。”而《周礼·春官·宗伯》篇,更把梦分为六种:正梦、恶梦、思梦、悟梦、喜梦、惧梦。可见梦在文艺作品中的特殊功用。在这一节故事里,泾河龙求救于唐太宗是在唐王梦中;魏征执法亦在梦中;直至“头落虚空”的“是夜二更时分”,太宗正“朦胧睡着”,那泾河龙又来“扭住不放”,却又是一场恶梦。作者“写梦”果然得心应手。标题即是以梦立意,而在情节进展中,又是现实与梦境交相衬映,以梦写实,以实应梦。泾河龙的命运由梦中得以预示,唐太宗的悲喜也在梦里表露,魏征那人曹谏臣的秉性更从梦斩的一舜间获得体现。小说中的写梦种种、或是作为情节的铺陈,或是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或是展现人物性格,作者写的详略得当,亦不违背故事发展的情理。使小说在神幻之中又见平常,颇有独到之处。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