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音乐表现的中心内容和形式的主体性
释义

音乐表现的中心内容和形式的主体性

在这同一浪漫型领域里音乐形成了绘画的对立面。音乐所特有的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无形的情感,这种情感不能用一般实际的外在事物来表现,而是要用一旦出现马上就要消逝的亦即自己否定自己的外在事物。因此,形成音乐内容意义的是处在它的直接的主体的统一中的精神主体性,即人的心灵,亦即单纯的情感; 它的材料是声音; 它的形象表现是声音彼此之间的协调,划分,结合,对立矛盾和解决,这些要根据声音的量的差异以及由艺术加工所形成的时间尺度或节奏。

但是如果内在因素须显现为主体的内心生活,象绘画原则所已要求的那样,真正适合这种内心生活的材料 (媒介)就不能仍然有持久的独立存在。因此,我们就得到另一种表现方式和传达方式,其中客观形象并不作为占空间的形式而持久存在,我们所需要的一种材料,就它的为他的存在而言,是不稳定的,它在刚出现或获得客观存在那一顷刻里就消失了。这种不仅要消除一度空间而且要完全消除空间性,这种无论在内心生活还是在表现方面都完全退回到的主体性的情况,就构成了第二种浪漫型艺术,即音乐。就这个意义来说,音乐形成了一种表现方式,其中心内容是主体性的,表现形式也是主体性的,因为作为艺术,音乐固然也要把内在的东西表达出去,但是即使在这种客观存在中却仍然是主体性的,这就是说,音乐不能象造型艺术那样让所表现出来的外形变成独立自由而且持久存在的,而是要把这外形的客观性否定掉,不许外在的东西作为外在的东西来和我们对立着,显得是一种固定的客观存在。
不过否定占空间的客观事物作为表现手段,既然就是抛弃原来从造型艺术所依据的感性空间,这种否定也就必然要同时否定前此静止地独立存在着的物质性,就象绘画在它的领域里已把雕刻的主体化为平面那样。所以对空间的否定在这里所指的就是: 一种确定的感性材料放弃了它的静止的并列状态而转入运动,开始震颤起来,以至本来凝聚在一起的物体中每一部分不仅更换了位置,而且还力求移回到原来的情况。这种回旋震颤的结果就是声音,也就是音乐的材料。
由于运用声音,音乐就放弃了外在形状这个因素以及它的明显的可以眼见的性质,因此,要领会音乐的作品,就需要用另一种主体方面的器官,即听觉。听觉象视觉一样是一种认识性的而不是实践性的感觉,并且比视觉更是观念性的。因为对艺术作品的平静的不带欲念的观照固然让所观照的对象静止地如其本然地存在着,无意要把它消灭掉,但是视觉所领会到的并不就是本身对象观念性的,而是仍保持着它的感性存在。听觉却不然,它无须取实践的方式去应付对象,就可以听到物体的内部震颤的结果,所听到的不再是静止的物质的形状,而是观念性的心情活动。还有一层,往复回旋的材料(声音)所达到的否定,一方面否定了空间状态,而另一方面这否定本身又被物体的反作用否定了,所以这双重否定的表现,即声音,就是一种随生随灭,而且自生自灭的外在现象。通过这外在现象的双重否定 (这是声音的基本原则) ,声音和内在的主体性(主体的内心生活) 相对应,因为声音本身本来就已比实际独立存在的物体较富于观念性,又把这种较富于观念性的存在否定掉,因而就成为一种符合内心生活的表现方式。
2. 如果从另一方面来看,追问哪一种内心生活才显得宜于用声音来表达,我们在上文就已说过,声音作为实际的客观现象来看,就不同于造型艺术所用的媒介,是完全抽象的。石头和颜料可以适应无数种类事物的形式,并且按照它们的实际存在的状况把它们描绘出来; 声音却办不到这一点。所以适宜于音乐表现的只有完全无对象的(无形的) 内心生活,即单纯的抽象的主体性。这就是我们的完全空洞的“我”,没有内容的自我。所以音乐的基本任务不在于反映出客观事物而在于反映出最内在的自我,按照它的最深刻的主体性和观念性的灵魂进行自我运动的性质和方式。
3. 这番道理也适用于音乐的效果。通过音乐来打动的就是最深刻的主体内心生活; 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拿绘画来说,我们已经说过,固然也可以借面貌表情和形状来表现内心生活,心境的情调和情欲,灵魂的处境、冲突和命运,但是我们从画中所看到的这些客观现象,和观照的“我”,作为内心方面的自我,却仍然是两回事。尽管我们可以把自己沉浸到一座雕像或一幅画中的对象、情境、人物性格和形状里去,欣赏这件艺术作品达到完全为它所占领以至于忘我的程度,这毕竟不能改变这样的事实: 这类艺术作品始终是本身存在的对象,我们逃不脱对它们处在观照地位的关系。在音乐里这种主客的差别却消失了。音乐的内容是在本身上就是主体性的,表现也不是把这主体的内容变成一种在空间中持久存在的客观事物,而是通过它的不固定的自由动荡,显示出它这种传达本身并不能独立持久存在,而只能寄托在主体的内心生活上,而且也只能为主体的内心生活而存在。所以声音固然是一种表现和外在现象,但是它这种表现正因为它是外在现象而随生随灭。耳朵一听到它,它就消失了; 所产生的印象就马上刻在心上了; 声音的余韵只在灵魂最深处荡漾,灵魂在它的观念性的主体地位被乐声掌握住,也转入运动的状态。
内容和表现方式两方面所用的都是无对象的内心活动,这是音乐的形式方面的情况。音乐固然也有内容,但不是用在造型艺术和诗里的那种意义的内容; 因为音乐所办不到的正是自展现为客体,无论是这个客体是各种实际外在现象,还是精神观照和观念界的意象。

——朱光潜译,摘自 《美学》第三卷上册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