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幃殘燭,猶照綺屏箏。”詩句出處:《臨江仙》;是唐朝詩人毛熙震的作品。
南齊天子寵嬋娟,六宮羅綺三千。潘妃嬌艷獨芳妍。 椒房蘭洞,雲雨降神仙。 縱態迷歡心不足,風流可惜當年。纖腰婉約步金蓮。 妖君傾國,猶自至今傳。 幽閨欲曙聞鶯轉,紅窗月影微明。好風頻謝落花聲。 隔幃殘燭,猶照綺屏箏。 繡被錦茵眠玉暖,炷香斜裊煙輕。淡蛾羞斂不勝情。 暗思閑夢,何處逐行雲。
|
【註釋】:
隔:
①阻開;隔離。《戰國策·趙策二》:“秦無韓魏之隔。”②間隔;距離。杜甫《奉待嚴大夫》:“不知旌節隔年回。”李白《江行寄遠》:“疾風吹片帆,日暮千裡隔。”③隔閡。李白《君馬黃》:“馬色雖不同,人心本無隔。”④通“膈”。隔膜,腹腔和胸腔之內的肌肉膜。《管子·水地》:“脾生隔,肺生骨。”⑤格子。周邦彥《六醜》:“多情是誰追惜,但蜂媒蝶使,時叩窗隔。”幃:
①香囊。屈原《離騷》:“椒專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幃。”(椒:花椒。專佞:專橫諂媚。慢、慆:皆傲慢之意。樧:茱萸所結的籽,有臭味。)②帷幕。《史記·孝文本紀》:“幃帳不得文繡,以示敦樸。”③裙子正面的一幅。《國語·鄭語》:“王使婦人不幃而噪之。”殘:
①傷害;殺害。柳宗元《斷刑論》:“秋冬之有霜雪也,舉草木而殘之。”(舉:全部。)②毀壞;破壞。《荀子·榮辱》:“鬥者……室傢立殘,親戚不免乎刑戮。”(立:立刻;馬上。)③殘暴;殘忍。《史記· 張耳傳》:“將軍瞋目張膽,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為天下除殘也。”④指殘暴的人。《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將軍以神武雄才……當橫行天下,為漢傢除殘去穢。”⑤殘缺;不完整。《後漢書·儒林列傳》:“禮樂分崩,典文殘落。”⑥剩餘;殘餘。方幹《送饒州王司法之任兼寄朱處士》:“留醉悲殘歲,含情寄遠書。”杜審言《大酺樂》詩:“梅花落處疑殘雪。”猶:
①獸名。也叫猶猢,形似麂。《水經註·江水一》:“山多猶猢,似猴而短足,好遊巖樹。”②如同;好像。《隆中對》:“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沈括《夢溪筆談》卷七:“月本無光,猶銀丸,日耀之乃光耳。”③副詞。1. 還;仍然。《孟子·盡心上》:“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軔:仞。)2. 尚且。司馬光《資治通鑒·赤壁之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胄:後代。)④通“猷(yóu)”。1.計謀;謀劃。《詩經·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壯其猶。”2.道。《詩經·小雅·小旻》:“匪先民是程,匪大猶是經。”(匪:非。是:復指前置賓語。程:效法。)⑤通“由”。1.行。《左傳·昭公十四年》:“殺親益榮,猶義也夫!”2.從。《孟子·公孫醜上》:“紂之去武丁未久也……然而文王猶方百裡起,是以難也。”3.由於。《公羊傳·莊公四年》:“紀侯之不誅,至今有紀者,猶無明天子也。”⑥通“搖”。搖動。《禮記·檀弓下》:“詠斯猶,猶斯舞。”照:
①[動]照耀。《周易·恒》:“日月得天而能久~。”②[名]日光。杜甫《秋野》之四:“遠崖秋沙白,連山晚~紅。”③[動]看鏡中的影子。《晉書·王戎傳附王衍》:“在車中攬鏡自~。”④[動]察看。《後漢書·馮勤傳》:“忠臣孝子,覽~前世,以為鏡誡。”⑤[動]按照,依照(後起意義)。《天朝田畝制度》:“凡分田,~人口,不論男婦。”綺:
①[名]有花紋的絲織品。古樂府《陌上桑》:“緗~為下裙,紫~為上襦。”②[形]華麗。仲長統《昌言·理亂》:“妖童美妾,填乎~室。”③[名][綺窗]雕有花紋的木窗。鮑照《代朗月行》:“朗月出東山,照我~~前。”屏:
(一)①照壁;對著門的小墻。《荀子·大略》:“天子外屏,諸侯內屏。”②屏障。《詩經·小雅·桑扈》:“君子樂胥,萬邦之屏。”(胥:語氣詞。)③屏風。李賀《屏風曲》:“月風吹露屏外寒。” (二)bǐng ①退避。《禮記·曲禮上》:“屏於側。”②蒙蔽;隱瞞。《左傳·昭公二十七年》:“屏王之耳目使不聰明。”(聰:聽力好。明:視力好。)③抑止。袁宏道《虛丘記》:“一夫登場,四座屏息。”(息:呼吸。)④排除;除去。《申鑒·政體》:“致治之術,先屏四患。”箏:
傳統弦樂器名,外形似瑟,其弦數由周秦時的五弦增至十二弦、十三弦、十六弦,現已增至十八弦、二十一弦和二十五弦。李斯《諫逐客書》:“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bì),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髀:大腿。)張衡《南都賦》:“彈箏吹笙,更為新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