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注释】:

陶:

(一)①陶器。《礼记·郊特牲》:“器用陶匏(páo)。”(匏:葫芦的一种,可作瓢。)②用粘土烧制的。《韩非子·难一》:“今耕渔不争,陶器不窳。”(窳:粗劣。)③制作陶器。《列子·杨朱》:“舜耕于河阳,陶于雷泽。”④挖掘。《诗经·大雅·绵》:“陶复陶穴。”(复:窑洞。穴:地洞。)⑤培养;造就。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陶成天下之才。”⑥快乐;喜悦。谢灵运《酬从弟惠连》:“共陶暮春时。”⑦通“淘”。用水冲洗。《齐民要术·水稻》:“净陶种子,渍经三宿。”⑧古地名。在今山东省定陶县境。 (二)yáo [皋陶]人名。传说为舜臣。《吕氏春秋·君守》:“皋陶作刑。”

潜:

①在水下活动。《庄子·达生》:“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至人: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②隐没;隐藏。《诗经·小雅·鹤鸣》:“鱼潜在渊。”③秘密;暗中;悄悄。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④水名。汉水支流,即今湖北潜江市东南的芦洑河。[潜心]静心专注。《宋史·杨时传》:“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属:撰写。)

尚:

①加在上面;超过。《诗经·齐风·著》:“尚之以琼华乎而。”(琼华:精美的玉。乎而:语气词。)②矜夸。《后汉书·张衡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③尊崇;崇尚。《庄子·天道》:“乡党尚齿,行事尚贤。”④志趣;爱好。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夙抱丘壑尚,率性恣游遨。”⑤古代特指娶帝王之女为妻。《新唐书·郭钊传》:“其子仲词尚饶阳公主。”⑥主管;特指帝王的私人事物。《淮南子·览冥》:“夫瞽师庶女,位贱尚葈。”(尚葈:即典枲,掌管布缕麻草之物。)《史记·吕太后本纪》:“襄平侯通尚符节。”(通:纪通,人名。)⑦副词。尚且;还。《诗经·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为。”司马迁《报任安书》:“如仆,尚何言哉!”

存:

①问候。《史记·魏公子列传》:“而公子亲数存之。”②存在;生存。范缜《神灭论》:“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杜甫《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③思念。王充《论衡·订鬼》:“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径:

①小路。《论语·雍也》:“行不由径。”《老子》第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夷:平坦。)泛指路。《列子·说符》:“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江雪》:“万径人踪灭。”②方法;途径。白居易《题赠定光上人》:“得径入大道。”③往;直往。《楚辞·招魂》:“川谷径复。”(复:返。)柳宗元《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④途经;经过。《吕氏春秋·召娄》:“西家之潦,径其宫而不止。”《史记·陈涉世家》:“牵牛径人田,田主夺之牛。”(之:指牛主。)⑤直捷;简捷。《论衡· 自纪》:“或径或迂,或屈或舒。”(迂:绕远。)⑥圆周直径的省称。《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三国志·魏书·苏则传》:“郭煌献径寸大珠。”又指长度。苏轼《竹枝歌》:“海滨长鲸径千尺。”⑦副词。一直;直接。《后汉书·来歙传》:“径至洛阳。”

且:

(一)①副词。1. 姑且;暂且。《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 我将念之。’”(休:止。念:思考。)2. 将要;将近。《列子·汤问》:“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②连词。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并且”。《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既……且……]相当于“又……又……”。《孙子兵法·谋攻》:“三军且惑且疑。”3. [且……且……]表示相承,相当于“一边……一边……”。《史记·淮阴侯列传》:“上且怒且喜。”4.表示递进,相当于“况且”、“尚且”。《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孟子·梁惠王上》:“兽相食,且人恶(wù)之。”(恶:憎恶。)(二)jū 语气词。《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匪我思且。”

休:

①休息。欧阳修《醉翁亭记》:“行者休于树。”②停止;罢休。蒲松龄《促织》:“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③美善;吉祥。《诗经·大雅·江汉》:“对扬王休。”(报答和宣扬周王的美德。)④喜。《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我心则休。”⑤封建时代指丈夫离弃妻子。⑥副词。不要。杜甫《戏赠友》:“劝君休叹息。”⑦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罢”。吕胜己《南乡子》:“笑道渔翁太拙休!”

羡:

(一)①羡慕,因喜爱而希望得到。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②丰饶有余。《孟子·滕文公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栗,女有余布。”③超过。司马相如《上林赋》:“功羡于五帝。”④漫溢;泛滥。《汉书·沟洫志》:“然河灾之羡溢,害中国也尤甚。”(河:黄河。中国:指黄河流域。)(二) yán ①通“延”。邀请;引进。张衡《东京赋》:“乃羡公侯卿士,登自东除。”(除:台阶。)②墓道。后作“埏”。《史记·卫康叔世家》:“共伯入釐侯羡自杀。卫人因葬之釐侯旁。”

松:

树名。《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风:

(一)①空气流通的现象。《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②吹风;让风吹。《孟子·公孙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风。”③比喻快速如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军到,风发相赴。”④气势;势头。《晋书·刘毅传》:“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⑤教化;教育。《周书·齐炀王宪传》:“宣风导礼。”⑥风气;风俗。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陆游《游山西村》:“衣冠简朴古风存。”⑦景象;景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⑧风度;风格。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⑨歌谣;民歌。《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骤:屡次。)⑩走失;散失。《尚书·费誓》:“马牛其风。”(11)病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典略》:“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12)讽诵。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先须读《楚辞》,朝夕讽詠,以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诫。《汉书·赵广汉传》:“广汉闻之,先风告(杜)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审。)[风骚]《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的合称。《宋书·谢灵运传论》:“莫不同祖风骚。”(祖:效法。)也泛指诗文。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翰:笔。)

陶:

(一)①陶器。《礼记·郊特牲》:“器用陶匏(páo)。”(匏:葫芦的一种,可作瓢。)②用粘土烧制的。《韩非子·难一》:“今耕渔不争,陶器不窳。”(窳:粗劣。)③制作陶器。《列子·杨朱》:“舜耕于河阳,陶于雷泽。”④挖掘。《诗经·大雅·绵》:“陶复陶穴。”(复:窑洞。穴:地洞。)⑤培养;造就。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陶成天下之才。”⑥快乐;喜悦。谢灵运《酬从弟惠连》:“共陶暮春时。”⑦通“淘”。用水冲洗。《齐民要术·水稻》:“净陶种子,渍经三宿。”⑧古地名。在今山东省定陶县境。 (二)yáo [皋陶]人名。传说为舜臣。《吕氏春秋·君守》:“皋陶作刑。”

隐:

(一)①短墙。《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逾隐而待之。”②隐蔽;隐藏。《周易·乾卦》:“隐而未见,行而未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③隐讳;隐瞒。《史记·高祖本纪》:“列侯诸将无敢隐朕。”④隐居;不出来作官。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⑤隐约不清。杜甫《客从》:“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⑥精微深奥。《周易·系辞上》:“探赜(zé)索隐,钩深致远。”(赜:深奥。)⑦忧伤;疾苦。《国语·周语上》:“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务:致力。勤:尽力。)⑧怜悯;同情。刘向《九叹·惜贤》:“心隐恻而不置。”⑨琴上的装饰。《新论·琴道》:“琴隐长四十五分,隐以前长八分。”⑩威重貌。《后汉书·吴汉传》:“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二)yìn 凭依;倚靠。《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不应,隐几而卧。”(几:矮桌子。)

隐居:

①谓辞仕退居。《南齐书·臧荣绪传》:“~~京口教授。”②归隐的居所。孟浩然《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白鹤青岩畔,幽人有~~。”

居:

(一)①坐。《论语·阳货》:“居,吾语女。”(语yù:告诉。女rǔ:汝。)《礼记· 曲礼上》:“居不主奥。”(奥:室内西南角。)②居住。《论语·子罕》:“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孟子·滕文公下》:“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③住处。《诗经·小雅·雨无正》:“正大夫离居。”《左传·宣公二年》:“问其名居,不告而退。”④停;留。《新书·大政下》:“待士而以敬,则士必居矣。”柳宗元《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不居,乃记之而去。”⑤处于。《周易·乾》:“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辎zī车:有帷的车。)⑥闲居;闲处。《论语·先进》:“居则曰:‘不吾知也!’”⑦当;任。戚继光《将官到任宝鉴》:“居官不难,听言为难。”⑧占;占据。《中说·天地》:“封域之制无广地,不居良田。”(封域:指墓地。)《礼记·王制》:“其有中士、下士者,数各居其上之三分。”⑨收藏;积蓄。《论语·公冶长》:“臧文仲居蔡。”(蔡:乌龟壳。)《史记·吕不韦列传》:“此奇货可居。”⑩过了。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之前,表示相隔一段时间。《史记·李将军列传》:“居久之,孝景崩。”(孝景:汉景帝。崩:帝王死亡。)(二)jī语气词。相当于“乎”。《诗经·邶风· 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诸:语气词。)


诗文 陶潜尚存菊径,且休羡松风陶隐居。
释义

陶潜尚存菊径,且休羡松风陶隐居。

“陶潜尚存菊径,且休羡松风陶隐居。”诗句出处:《新雁过妆楼》;是宋朝诗人张炎的作品。

遍插茱萸。人何处、客里顿懒携壶。雁影涵秋,绝似暮雨相呼。料得曾留堤上月,旧家伴侣有书无。谩嗟吁。数声怨抑,翻致无书。谁识飘零万里,更可怜倦翼,同此江湖。饮啄关心,知是近日何如。陶潜尚存菊径,且休羡松风陶隐居。沙汀冷,拣寒枝、不似烟水黄芦。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 1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