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陈子昂诗《感遇(其二)》 |
释义 | 陈子昂诗《感遇(其二)》陈子昂诗《感遇(其二)》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严冬岚阴劲,穷岫泄云生。昏曀无昼夜,羽檄复相惊。拳跼兢万仞,崩危走九冥。籍籍峰壑裹,哀哀冰雪行。 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 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 (据四部丛刊影明本《陈子昂集》,下同) 垂拱三年丁亥(687),武则天拟开凿蜀山道路,由雅州进攻羌人,进而袭击吐蕃。时陈子昂官麟台正字,反对这一穷兵黩武、危害百姓的战争,上书谏阻,作《谏雅州讨生羌书》:“臣闻乱生必由怨起,雅之边羌,自国初以来,未尝一日为盗,今一旦无罪受戮,其怨必甚。”同时作此诗。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西山又名雪岭,在成都之西。这两句说在丁亥年冬武则天在西山发动了战争。诗一开端就直截了当地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这次进击西羌,途经山路,士卒极 为辛苦:“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他们既要背干粮,又要扛武器,纡回在邛崃山中,向四川西部羌城进发。两句连用四个动词,极写战士负荷之重、行路之难。这二句是互文见义,不可分开解释。战士们不仅身负重荷,而且是在严寒的山中行军:“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严冬”,与首句“岁暮”照应。北风凛冽,寒气刺骨,高山上蒸发出的水气升腾天空,变为云彩。诗人极写气候恶劣,山高路险,行军艰难。由于山峻谷幽,雾霭迷茫,伸手不见五指,白日如同黑夜:“昏曀无昼夜,羽檄复相惊。”在行军极度艰难中又传来羽檄——征调的紧急军事文书,频繁调遣,加速行军,使他们疲于奔命。一个“复”字,说明对他们的折腾已经不止一次;“相惊”又写出他们始料不及的惊异和不堪忍受奴役的怨情。高山深谷里,战士们艰难地行进:“拳跼兢万仞,崩危走九冥。”进一步写邛崃山之高峻险隘。“兢”字形象地描绘战士被统治者驱赶着拼命登山的情景。上句写万仞高山,下句写万丈深渊,悬崖峭壁,道路狭窄,随时受到崩塌送命的威胁,极写战士处境之艰危。由于山路陡险崎岖,士卒挤挤攘攘乱成一片“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更值隆冬大雪,天寒地冻,手脚僵硬,战士们叫苦不迭,哀怨不止。迭用“哀”字,写出战士深沉的怨恨,揭示统治者是这样地不关心人民。 以上十二句,作者通过形象的描写,环境的渲染,人物心态的刻画,来谴责战争的不义及对士卒的深切同情;通过对审美客体的描绘,间接地表现作者的爱憎。诗歌主体的意象描写至此已经淋漓尽致,所以末四句直陈感慨,把批评的矛头指向统治者:“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泰阶”是三台星的别名,古人认为天上泰阶平则天下太平。诗人感叹,自古以来圣人统治天下,能使国泰民安,可是武则天时代为什么不能如此呢?暗含对当朝者的贬斥。诗人怒不可遏,进而愤愤斥责道:“肉食谋何失,黎藿缅纵横!”“肉食”,即肉食者,指统治者,语出《左传》庄公十年:“齐师伐我(鲁),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作者借用此典表示对执政者的蔑视。句意是统治者计谋如此失策,致使穷苦百姓流徙远方,遭受祸殃。诗人以尖锐犀利的语言批评当权者,而不顾个人安危,表现了他任侠好义、刚正不阿,能体恤人民苦难的可贵精神。他因此遭统治者忌恨,辞官归家后,被武承嗣指使县令段简陷害,屈死于狱中。 这是一首具有强烈现实主义精神的诗歌,明显地受着乐府民歌和古诗的影响,如《焦仲卿妻》中的“菴菴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和《旧题(苏子卿诗)四首》其四中的“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等句式,跟本诗中的“籍籍”、“哀哀”句十分相似,而且语言古朴,叙事中间以铺陈,最后揭示主题(在本诗中直陈时弊)等,都具有乐府民歌和古诗的风韵。陈子昂的《感遇》继承了汉魏风骨,完成了唐初诗歌的革新,对后代诗人诗歌,如张九龄的《感遇》、李白的《古风》、杜甫的新题乐府、白居易的新乐府有着启迪作用。杜甫称赞他:“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可见陈子昂其人其诗在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