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蜀道难》之“石栈”小议 |
释义 | 《蜀道难》之“石栈”小议 《蜀道难》之“石栈”小议 敬永谅 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描述蜀道开通的艰难不易时, 曾这样写道:“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句中“石栈”一词作何解, 查《辞源》注为:“于山险之地, 凿石架木为路。”同书在释“栈道”时又说:“在险绝的地方傍山架木而成的道路。” 但这样的解释并不能使人释然。因为既然要“架木”修筑栈道, 必因山势险绝, 不易通行。就栈道修筑的常识而论, 必须傍山凿石方能架栈。这样, 石栈是“凿石架木为路”, 栈道也是凿石“架木而成”, 《辞源》的上述说法, 等于把“石栈”和栈道混为一谈。 再查看李诗的各种注本, 其注“石栈”大都和《辞源》相似。如刘逸生主编、马千里选注,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白诗选》注石栈为“栈道, 依山傍水, 凿石架木的山路”。郁贤皓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白选集》说“石栈:在峭壁上凿石架木筑成的通道, 即栈道”。复旦大学古典文学教研组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李白诗选》作“石栈, 即栈道。山路险要, 凿石架木, 称栈道”。其它各种注本也大多如是说。均同“凿石 (山) 架木为路”, 并明指石栈为“栈道”。这样看来, 把“石栈”简单地理解为栈道并非个别现象, 所以更觉有一辩的必要。 众所周知, 古代的栈道是一种在河岸崖壁上凿孔架空成路的建筑物。《华阳国志》云:“诸葛亮相蜀, 凿石架空, 始为飞阁, 以通行道。”故栈道又称栈阁、阁道。若其“架空”之材料为木, 则称木栈。从古栈道的一般情况来看, 大多数为木制, 即“凿石架木为路”。但“通于蜀汉”的数千里栈道, 无必要, 也不可能处处凿石架木, 必有穴山凿石直接通路的情况;即使是“架空”, 也可以石为之, 故石栈的存在是完全可能的。笔者认为:《蜀道难》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地崩山摧壮士死”是神话传说, 但“天梯石栈相钩连”的描述, 并非凭空虚构, 而是高峻险绝的蜀道的真实写照。仅举开凿于东汉永平年间的褒斜道石门 (今陕西汉中市境内七盘山下) 隧道及附近石槽通道工程, 以及北魏永平二年镌刻于此的《石门铭》关于“咸夷石道”的描述, 足以证明作为古栈道之一种的石栈是确实存在的。 石栈是栈道之一种, 但二者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李白在其诗中, 不用栈道、栈阁、阁道等词, 而作“石栈”, 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借代。把“石栈”简单地解释为栈道, 必将有碍于我们准确把握和深入研究李诗。 那么, “石栈”究竟是什么?根据笔者亲历蜀道的考察和所掌握的资料而言,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傍山开凿石梯, 旁设石鼻, 以木穿接为护栏;二是在绝壁上凿石孔、石槽, 以石条或石板嵌入为栈梁, 上铺木板为路;三是在突出的山嘴或绝壁上凿石槽 (有的还须架石栏) 成为通道。由此可见, 石栈和一般木栈是有区别的。石栈固须“凿石”, 但它是直接在山崖上凿出通路, 是以石为路面的;石栈也要“架空”, 但作为主要材料的栈梁是石条或石板。至此, 我们可以说, 石栈就是凿山破石、以石为路的栈道。 从现存栈道遗迹看, 木制栈道均只存栈孔, 而石栈由于不易毁坏, 遗迹为数颇多。前面已经谈过, 开凿于东汉永平年间的褒斜道石门犹存, 其南北尚有两处凹形石槽通道遗迹。在子午道中, 有片石砌成的古道, 山崖上凿出的石梯路, 峭壁上残存的石栈梁。故道所经的今陕西略阳沿嘉陵江边, 有石梯路和石槽通道遗迹。金牛道之七盘关和朝天关, 其上关道路也是石蹬盘空而上。更值得注意的是, 在“西当太白”被认为是“鸟道”的褒斜道中, 今陕西太白县王家楞县红岩村附近的山崖上, 至今还斜插着许多当年架栈的大石梁。以足以证明, 石栈是古栈道中较为普遍的一种。 石栈具有牢固的特点, 即使是战火纷飞而导致“阴栈屡经烧”, 也不易被毁坏;同时它又能保证行旅安全, 避免了木栈, 特别是简易木栈人行其上“浮梁振动, 无不挂心眩目”的缺点。不可否认, 虽然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实践中, 掌握了凿石穿山的非凡技能, 但完全可以想象, 在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工具落后的古代, 要建造这样工程浩大的石栈, 我们的祖先一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石栈正是这种巨大牺牲和深重代价的最有说服力的见证。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