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陈仪事件 |
释义 | 陈仪事件1949年2月17日,国民政府宣布免去陈仪浙江省政府主席职务。10天后,送往衢州软禁。4月,押赴台湾。翌年6月,执行枪决。这就是轰动一时的陈仪事件。 陈仪,曾名陈毅,字公侠,又改公洽,自号退素。1883年生于浙江绍兴。日本士官学校毕业。辛亥革命时,曾任浙江都督府军政司司长。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历任孙传芳部第一师师长,徐州总司令,浙江省省长。北伐军兴,遣人与蒋介石联系,暗受国民革命军番号,险被孙传芳杀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先后任兵工署署长、福建省主席、行政院秘书长、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1944年,任中央设计局台湾调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准备台湾接收工作。抗战胜利,出任台湾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1947年,因台湾“二二八”事件,引咎辞职。5月,回到上海,以国民政府顾问名义在家赋闲。 因糖尿病所累,陈仪深居简出,埋头读书,静观形势。他读了许多传播新思想的书刊杂志, 自谓颇有进步。黎澍主办的《文萃》上刊有一篇“台湾真相”,分析了“二二八”事件的前因后果,认为陈仪负有一定责任,但根本原因在于国民党特务的横行。陈仪读后不胜感慨地说:“共产党有是有非,责任分明。国民党和老蒋无是无非, 自己犯下滔天的罪恶,反把一双血手向别人脸上涂搽。”①当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白崇禧说至多三万人,不足为惧。陈仪却认为,不在人数多少,北伐军十万人竟打垮了北洋军阀数十万,全在人心向背。大学毕业生甚至官僚、富豪子女都投奔共产党,蒋介石已失尽民心。他表示,即令共军占领上海,也不逃走,深信共产党不会杀一无辜。 1948年春,浙江省政府主席沈鸿烈辞职,蒋介石以浙江情况复杂,需要望重威高,有经验有魄力的人主政,认为陈仪足堪此任。陈仪以体力衰弱不胜繁剧相辞,无奈辞不获已,勉承新命。 6月30日,陈仪到杭州正式就职,二主浙政。他公开讲,这次入浙既有倦鸟归林之感,又想在有生之年为桑梓办一些好事。因杂务繁多,工作十分紧张,往往从早上6时起床,忙到深夜十一二时才就寝。 陈仪上台不久,就命令全省各县县长亲自督促所属,实行“二五减租”;对浙江垦务委员会进行改组,筹办农民学校;饬省设计核查委员会,调查基本省情,起草《浙江十年建设计划》。以上做法都未取得什么成果。办农民学校还引起国民党省党部和省参议会的反对,说有“政治作用”,声称陈仪想捞取政治资本。 陈仪主张释放政治犯,尊重学者教授。在他来浙前,农工民主党浙江地下组织被国民党特务破获,蔡一鸣等十人被捕,搁置数月,迁延未决。陈到任不久,就迅速解决,恢复了蔡一鸣等人的自由。省保安司令部第二处处长毛森,与CC分子协同逮捕了浙江大学有共产党嫌疑的二十余名学生,送押陆军监狱,浙大校长竺可桢要求释放。陈仪获悉后,立即以省主席名义下令典狱长即行予以保释,还准备撤销特种刑事法庭。毛森还率戡乱大队在浙江富阳逮捕了一百多名共产党嫌疑犯,请求陈仪批准枪决已经证据确凿的十余名要犯。陈仪令其将这十余名要犯先交保安司令部军法处慎重审讯,数十名嫌疑犯交富阳具结领回,余下无罪释放,还将毛森率领的五个戡乱大队全部解散。毛森气急败坏,呈文请假,陈仪批“辞职照准”。 陈仪这些活动引起国民党特务的注意,市面上纷传陈仪“通共”。 共产党洞察到陈仪对蒋介石及其国民党政权的不满后,的确想做他的策反工作。中共地下党员、原陈仪下属、福建省福安县长胡邦宪(后改名胡允恭)负责此任。陈仪在上海赋闲时,胡就常去陈宅,交换对时局的看法,陈时常发泄对国民政府的怨愤。陈仪入浙后,胡邦宪与上海地下党组织商定,可明确向陈指出蒋家王朝已是山穷水尽,国民党军队无法再战,中共几年内就可解放全中国。1948年中秋节,胡陪同陈铭枢去杭州会见陈仪。陈仪对陈铭枢说:“你们反蒋军,这条路走对了。”问“胡先生是不是共产党?能不能代表共产党?”主张只有通过共产党的关系,才能有力反蒋。陈铭枢向他透露胡可能是共产党的信息。② 9月底,民革主席李济深在香港派陈仪旧属郑文蔚赴杭州策反陈仪。陈仪表示愿意为和平解放浙江而努力,说:“要我为解放作贡献,但我手中这点微不足道的兵,起不了作用。我至多只能做到不抵抗,也就是和平解决吧,为地方保存点元气吧。但是,你知道汤恩伯和我的关系,他现在是京沪杭警备总司令,他是会听我的话的,他放弃抵抗,掉转枪头,作用就大了。”③ 1949年1月14日,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以惩办战争罪犯等八项条件为国共和谈基础。陈仪更加相信,蒋介石政府快完了。1月21日,蒋介石宣布引退,经杭州赴溪口。在杭州,陈仪对蒋说下野静养也好,引起蒋的不快。就在此时,陈仪决定策划汤恩伯起义。 1月27日,陈仪召见外甥丁名楠,要他将亲笔信送交上海汤恩伯,并让胡邦宪也去做汤恩伯工作。丁名楠时任浙江大学史地研究室编辑,正在撰写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28日,到汤恩伯家,将信及有关起义事项的纸片交汤,并口头转达了开放长江若干渡口,迎接解放军过江的要求。陈仪关于起义的纸片包括两项内容,一是起义五项条件,二是起义八项要领。前者分成甲乙,(甲)一、尽先释放政治犯。二、约定□地区在区外停止,暂不前进。(乙)一、保护区内武器军需及重要物资。二、依民主主义原则,于□月内改编原有部队。三、取销□□□,给予相当职位。(指取消汤恩伯战犯名义)。后者包括:一、军队宜紧缩。二、待遇宜提高。三、驻地宜规定。四、军风宜严肃。五、沪防御工事宜停止,已征集之材料,酌量归还。六、营房宜多建。七、征兵宜减少,或者停征。八、军事机关宜紧缩,事权须统一。④汤恩伯对丁名楠说,左右蒋介石的耳目甚多,时机尚未成熟,并表示不日去杭州面谈。 陈仪绝不会想到,汤恩伯收到陈仪密信,立刻拍照一份送交行政院,并将原件送给在溪口的蒋介石。随侍蒋介石的蒋经国在日记中写道:三十日,下午突接报告,谓:“陈仪与共方勾结,准备叛变,而且证据确凿”⑤。 胡邦宪到上海,探听到汤恩伯的真实态度,就没有见汤,连夜赶回杭州,向陈仪说明情况有变,要他从速采取安全措施。陈仪却坚信他和汤恩伯有父子般的关系,汤即便不赞成,可以向他直接提出,不至于出卖他。 陈仪对汤恩伯确实恩重如山,汤的发迹与陈有直接关系。汤恩伯原名克勤,1899年生于浙江武义县的一个农家,曾得到素不相识的陈仪(时任浙军第一师师长)的帮助,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完成学业。回国后,蒙陈仪推荐到南京总司令部当少校。1932年,陈仪又向何应钦推荐汤任八十九师师长。汤恩伯视陈仪为亲生父,恩伯这个名字就是因为不忘陈早年的提携之恩才取的。1948年,陈仪入主浙江,以蒋介石答应起用汤恩伯为衢州绥靖公署主任为前提条件,汤又一次受恩于陈。陈仪一贯主张,用人勿疑,疑人勿用。他对汤恩伯如此恩崇,如此信任,就难怪他敢于写信,直言心思。况且,汤也曾向陈表示过反蒋,更使陈深信不疑。 丁名楠自上海回杭州,向陈仪说明与汤会见情形。一星期后,汤仍未来杭,陈仪再次命丁带亲笔信见汤,提出要汤委任他为秘书,作陈汤居间联络人。此时,陈仪在上海的住宅已受到警备司令部的监视。 1949年2月17日,根据蒋介石的溪口密电,国民政府行政院宣布浙江省政府改组,免去主席陈仪等官员职务,由周喦接任省主席。陈仪仍不知道自己的密谋已经泄露,以为形势吃紧,可能是政府安排重要将领担任省主席。丁名楠在上海准备赴任汤恩伯处秘书,看到陈仪被免职的消息后,马上见汤恩伯,问浙江省政府改组是否与进行中的事有关系,汤仍隐瞒实情,说毫无关系。 陈仪交职后,2月21日回到上海。第二天,时任警备总司令部处长的毛森率人包围陈宅,翻箱倒柜进行搜查,严密监控陈仪,陈仪失去自由。 蒋介石要陈仪在奉化、台湾、衢州三处中选一地软禁,陈选择衢州。2月17日,陈仪被押往衢州。开始可与上海家属通电话,也能和杭留办交代的人员通信。汤恩伯从未看望过陈仪。陈仪每天读书看报,当看到报载邵力子和张治中去北平和平谈判,对女儿说:“假使我当政的话,别人比我治理得好,我一定自己去北平谈判。只要有诚意,共产党是会接受的。”⑥ 汤恩伯经人捎话,陈仪去台湾可以获得完全自由,陈予以拒绝,坚持回上海。后来又派人骗陈仪,说已同意他回上海。但4月29日,陈仪登机后,飞机飞往台湾。开始,陈被囚禁于基隆,后转至台北市“励志社”。蒋介石派参谋总长林蔚劝陈仪写一纸悔过书,即可恢复自由,还可到日本进行活动。汤恩伯在向蒋介石告密后,曾请求赦免陈仪一死,蒋当时需要汤坐镇京沪进行长江保卫战,答应了汤的请求。但陈仪断然拒绝写悔过书,不承认有错,说没必要给蒋介石下台阶。 在押期间,蒋介石还组织特别法庭,派顾祝同为审判长,审判陈仪,以“勾结共产,阴谋叛乱”的罪名判处陈死刑。⑦ 1950年6月18日,由蒋鼎文监斩,将陈仪押赴台北马场町刑场枪决。蒋鼎文与陈仪素有积怨,在陈主闽时,蒋为绥靖主任,议事多有不合。由蒋当执刑官,是巧合,还是别有用心?陈仪要执刑的人向他头部开枪,便向前走去,口中频频念道:“人死,精神不死!人死,精神不死!”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