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陈人杰《沁园春》
释义

陈人杰《沁园春》

陈人杰《沁园春》陈人杰

陈人杰



问杜鹃



为问杜鹃,抵死催归,汝胡不归。似辽东白鹤,尚寻华表,海中玄鸟,犹记乌衣。吴蜀非遥,羽毛自好,合趁东风飞向西。何为者,却身羁荒树,血洒芳枝。兴亡常事休悲。算人世荣华都几时。看锦江好在,卧龙已矣,玉山无恙(11),跃马何之(12)。不解自宽,徒然相劝,我辈行藏君岂知(13)。闽山路(14),待封侯事了,归去非迟。

注释 ①杜鹃:鸟名,又名杜宇、子规、布谷鸟。古人以为杜鹃的叫声好像“不如归去”。亦为花名。②抵死:急急,竭力,拼命。③胡:何,为什么。④华表: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柱身多雕刻龙凤等图案,上部横插着雕花的石板。⑤玄鸟:燕子。《礼记《 月令》:“仲春之月……玄鸟至。”⑥乌衣:即乌衣巷,在今南京市夫子庙文德桥南,三国时吴国曾驻兵于此,吴兵皆穿乌衣,故有此称。又谓乌衣巷在朱雀桥畔,是东晋王谢诸名族的聚居区。⑦吴蜀:三国时吴蜀之地。吴指南京,蜀指四川。⑧合:应该。⑨锦江:岷江分支之一,在今四川成都。传说蜀人织锦濯其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故称。⑩卧龙:指诸葛亮。也比喻隐居而未用于世的杰出人才。(11)玉山:指玉垒山,在四川灌县西,代指蜀国。(12)跃马:指东汉公孙述,扶风茂陵(今陕西茂陵)人,王莽时自立为蜀王,后又称帝,建武十二年(36)被刘秀军所杀。(13)行藏:《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为如被统治者所用,就出仕;如被统治者舍弃,即归隐。后遂用“行藏”指行迹、出处。(14)闽山路:回乡路。



杜鹃绶带图 于照



鉴赏 杜鹃,“鸟生杜宇之魄”(晋左思《蜀都赋》),杜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化为子规,即杜鹃。这关涉到杜宇禅位大臣鳖灵的两种说法:一谓鳖灵治水有功,杜宇主动禅让(《太平御览》引汉扬雄《蜀王本纪》);一谓被迫禅让,出逃后,欲复位不得(《太平寰宇记》)。据本词文义,当取后说杜鹃的寓意深刻,通篇入词。

本词开篇一反中国古典诗词中“杜鹃终劝不如归”(范成大《再用前韵(时被命帅蜀)》)等传统意境,闻杜鹃啼声若“不如归去”而不归。“为问杜鹃,抵死催归,汝胡不归”,词人问杜鹃,你声声苦啼,声嘶力竭地催促旅人归去,那你为何不归呢?词人的“问”实质上是“答”——词人不会归去。个中缘由词人并没有急于说明。接下来词人举杜鹃同类的鸟类——白鹤、燕子等为例子,竭力劝杜鹃归去。“辽东白鹤,尚寻华表”所典“辽东鹤”,也称“辽城鹤”。典故详见1259页吴文英《金缕歌》注释⑥。词中意思是即便历经人世沧桑变迁,白鹤也要冒死寻归。而“玄鸟记乌衣”则一反唐刘禹锡《乌衣巷》一诗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意义而用之,是说燕子依然留恋王谢家族的旧居。一个“似”字,强烈表达了杜鹃应该类同白鹤、燕子恋旧而归。接着再从另一个角度反问杜鹃:吴地与蜀地相隔并不遥远,你羽翅完好,当趁着东风顺势而归。多角度多层次相问,上阕最后一句,“何为者,却身羁荒树,血洒芳枝”看似是“汝胡不归”的同义语,细细寻思却不然。“血洒芳枝”所化“断肠思故国,啼血溅芳枝”(唐李山甫《闻子规》),这里反用词家所谓“扫处即生”(清谭献《复堂词话》)的写法,读下句而联想到上句,词人不答之答尽在其中。原来,杜鹃不是不愿意归去,也不是没有能力归去,实乃王位已失,复国无望,情不忍归,思国则断肠。

下阕承上阕不忍归而劝慰杜鹃。词人想告诉杜鹃,历史的兴亡是常有之事,不用悲伤;而人间的荣华富贵又能够维持多久呢? 空口无凭,词人就像列举白鹤、燕子劝杜鹃一样,又不厌其烦地拿蜀地的历史变迁为例。锦江、玉山不易其色,而曾经笑傲一世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公孙述等如今又在哪里呢?这里,“卧龙”对“跃马”,既对仗工整,又写人姓名而不直称其名,乃“使人姓名须委曲得不用出最好”的巧妙处理(沈义父《乐府指迷》)。“不解自宽,徒然相劝,我辈行藏君岂知”,这句词终于从全篇问劝杜鹃回到了词人本身,历史纵然如过眼云烟,那么杜鹃鸟你怎么还不晓得自我安慰而苦苦悲啼,并且徒然劝我归去呢? 行文至此,乘势就个人的进退行藏这一问题表明自己的心迹:等到建功立业后再回老家归隐,为时未晚。卒章显志,词人问杜鹃的真心所在,昭然若揭。

此词虽写杜鹃而能出其机杼,既写出了杜鹃言归不能归的新意,又表明了词人乱世不避入世的政治抱负,因此格调甚高。此词的另一特点是,用典反其意而用之,熟事生用,推陈出新又切合文意,翻出了无穷的妙趣。(龚远会)

链接 宋代科举中的省试。省试又称“礼部试”“南省试”“春试”。宋循唐制,由尚书省礼部掌管贡举政令。北宋初或一两年举行一次。英宗治平四年(1067)以后改为三年一次。应试人为诸路州、府、军解试通过的举人,及太学转运司类试所发解额。试前一年秋季,举人向贡院交纳试纸,加盖官印。次年春季正月或二三月开考。由朝廷临时差知贡官四五人主考。考试内容,进士以试诗赋、策、论为主,诸科以帖书、对墨义为主。连考三场。然后由点检试卷官、参详官等评定等第。省试合格举人,由贡院放榜,然后奏明朝廷参加殿试。通常,省试前后须历时两个多月。省试第一名称“省元”。

沁园春



陈人杰



诗不穷人,人道得诗,胜如得官。有山川草木,纵横纸上,虫鱼鸟兽,飞动毫端。水到渠成,风来帆速,廿四中书考不难。惟诗也,是乾坤清气,造物须悭。金张许史浑闲。未必有功名久后看。算南朝将相,到今几姓,西湖名胜,只说孤山。象笏堆床,蝉冠满座,无此新诗传世间。杜陵老,向年时也自,井冻衣寒。

注释 ①穷:困厄。②毫端:毛笔笔尖,代指笔。③廿四中书考:即“二十四考”。《旧唐书《郭子仪传》:“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封建时代吏部每年对官员考核一次,郭子仪连任中书二十四年,主持官吏考绩二十四次。后来,“二十四考”即为文人称颂秉政大僚位高任久的典故。中书:即中书令,唐代最高行政长官。④乾坤清气:天地之间的灵秀之气。古人认为天地间有清浊二气,清气产生美好事物,浊气产生邪恶事物。 ⑤悭(qiān):吝啬。 ⑥金张许史:汉宣帝时,金日䃅、张安世受到宠用,官居高位。外戚许、史两家,显赫当世。浑闲:寻常。⑦孤山:山名,在浙江杭州西湖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北麓有放鹤亭和梅林。林逋曾隐居于此,植梅养鹤,世称孤山处士。⑧象笏(hù):古代五品以上的大臣朝见皇帝时用的手板,用玉、象牙或者竹制成,上可记事。《旧唐书《崔玄义传》载,唐玄宗时,崔神庆一家都是高官,常将象笏堆在一张床上,以显荣耀。⑨蝉冠:即貂蝉冠,上有禅饰,并插貂尾,故称,是汉代皇帝侍从官员戴的帽子。这里指达官贵人。⑩杜陵老:指杜甫。杜陵本是汉宣帝的葬地。杜甫在长安时,居陵西,常自称“杜陵布老”“杜陵野老”。

鉴赏 本词独出机杼,以词论诗,表达词人藐视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行为,反衬自己对诗歌矢志不移的坚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欧阳修“穷而后工”之说。

词的开篇化用唐郑谷《静吟》中“相门相客应相笑,得句胜于得好官”句并承袭其精神,“诗不穷人,人道得诗,胜如得官”统领全词,表明词人的观点:诗歌并不会使人穷困,有人说得到优美的诗句胜于做官。此句的“穷”和政治上的“显达”相对,指政治上没有前途。词人在表明自己观点的同时把“诗歌”和“当官”置于尖锐对立的境地,全词也在对立中边破边立,直至最后剖明心迹。“有山川草木,纵横纸上,虫鱼鸟兽,飞动毫端”化用欧阳修语句而能出之新巧,言诗人胸中蕴藏着广大世界,笔端能驱使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万事万物无不可入诗篇;而透过“纵横”和“飞动”则将物与人的关系由被动化为主动,把郁郁苍苍的山川草木和生意盎然的虫鱼鸟兽表现得活灵活现。接着回到议政的层面。“廿四中书考”所指郭子仪位居高官多年,词人的看法是“水到渠成,风来帆速”,也就是说是客观形势造就的,所以“不难”。而相对来说,诗歌则是天地间钟灵毓秀的灵气所赐,因此大自然很吝啬,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诗人。这里以位居高官“不难”和做诗“须悭”对比,突出了诗人和诗歌的高贵地位。

下阕再承上阕政治和诗歌对比的立场,纵横历史功名,多层次多角度突出彼消此存的现实。“金张许史”是汉宣帝时显赫一时的权贵家族,但是并没有功名留与后世,词人认为他们不过“等闲”罢了;而那些南朝权倾当世的高门世族,他们气焰熏天,但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呢?“西湖名胜,只说孤山”,明写孤山之景——“钱塘之胜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实则暗喻宋初隐居于西湖孤山、妻梅子鹤的诗人林逋,其不羡功名而隐遁,留下了一些清丽的诗篇,因此为世人所记,而西湖孤山亦因其增色。两者相较,对前者不屑和后者赞许的态度不言自明。接下来再举历史上“有名无诗”和“有诗无名”的两个典型人物。“象笏堆床,蝉冠满座,无此新诗传世间”,意思是汉代达官贵人好戴蝉冠、唐代崔神庆一家好摆象笏以显身份,但是他们并没有什么诗歌传于世间,而其留下的名声不过是好显摆而已;与其相反的是,唐代的杜甫生时贫困潦倒,但是却积极关注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苦难,并且显之于诗歌,流传千古。词的最后一句“井冻衣寒”既是杜甫安史之乱后流落长安的真实写照,又本其诗歌《空囊》中的诗句“不爨(cuàn)井晨冻,无衣床夜寒”。杜甫的诗句在后人的化用中得到了再生,便是其声名不言自明的最好说明,而且也回应和总结了上阕开头所一再要剖明的“诗不穷人”的心迹。



文苑图 【五代】 周文矩 故宫博物院藏



本词一脱抒情常性而更似一篇欲破欲立的论说文,通过诗歌创作坚持自己独立精神追求的心志宛然可见。(龚远会)

链接“穷而后工”说。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说:传世的诗歌多出于穷困失意之士,他们的才能抱负不能施行于世,遂寄情于大自然,“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在《薛简肃公文集序》中则指出:得意之士常“视文章为末事”,而且又往往“不暇”或“不能”为文;失志之人则“穷居隐约,苦心危虑,而极于精思,与其有所感激发愤,惟无所施于世者,皆一寓于文辞,故曰穷者之言易工也”。“穷而后工”说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韩愈的“不平则鸣”(《送孟东野序》)、“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荆潭唱和诗序》)一脉相承,但着重论证了“穷”与“工”的因果关系和“穷”何以能“工”的道理,批驳了世人本末倒置的“诗能穷人”的观点,产生过比较深远的影响。

沁园春



陈人杰



予弱冠之年,随牒江东漕闱,尝与友人暇日命酒层楼。不惟钟阜、石城之胜,班班在目,而平淮如席,亦横陈樽俎间。既而北历淮山,自齐安溯江泛湖,薄游巴陵,又得登岳阳楼,以尽荆州之伟观。孙刘虎视遗迹依然(11),山川草木,差强人意。洎回京师(12),日诣丰乐楼以观西湖(13)。因诵友人“东南妩媚,雌了男儿”之句,叹息者久之。酒酣,大书东壁,以写胸中之勃郁(14)。时嘉熙庚子秋季下浣也(15)

记上层楼,与岳阳楼,酾酒赋诗(16)。望长山远水,荆州形胜,夕阳枯木,六代兴衰(17)。扶起仲谋(18),唤回玄德(19),笑杀景升豚犬儿(20)。归来也,对西湖叹息,是梦耶非。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争都不知。恨孤山霜重(21),梅凋老叶,平堤雨急(22),柳泣残丝。玉垒腾烟(23),珠淮飞浪(24),万里腥风吹鼓鼙(25)。原夫辈(26),算事今如此,安用毛锥(27)

注释 ①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古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初加冠,体格未壮,故称。②牒:指牒试,由转运司主办的一种专为官员子弟而设的考试,相当于省试。江东漕:江南东路转运司,治所在建康府(今南京)。闱:指科举考试。③命酒:饮酒。层楼:高楼。④钟阜:钟山,在南京市东。因山上岩石在阳光映照下远望呈紫金色,又名紫金山。山有三峰,中峰最高,西峰有天文台,名胜有明孝陵、灵古寺、中山陵等。石城:即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本楚金陵城,汉建安十七年孙权重筑改名。城负山面江,南临秦淮河口,当交通要冲,六朝时为建康军事重镇。唐以后城废。⑤淮:指淮河入长江口一带。⑥樽俎(zǔ):代指宴席。樽,盛酒器具。俎,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器具。⑦淮山:淮河一带的山。⑧齐安:今湖北黄冈市西北。溯:逆流而行。江:指长江。湖:指洞庭湖。⑨巴陵:今湖南岳阳。⑩荆州:汉时辖境为今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粤的一部分,汉末以后辖境渐小。(11)孙刘:孙权和刘备。虎视遗迹:当年孙权、刘备在北固山甘露寺剑劈巨石的地方。(12)洎(jì):及、到。(13)丰乐楼:在临安(今杭州)丰豫门外,为朝绅同学拜会之地。(14)勃郁:郁闷之情。(15)嘉熙庚子: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季:最末的。浣:唐代规定,官吏每十天一次休息洗浴,故将每月分为上浣、中浣、下浣,后借作上旬、中旬、下旬的别称。(16)酾(shī)酒:斟酒。(17)六代:指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亦称六朝,都建都建康(今南京)。(18)仲谋:孙权字。(19)玄德:刘备字。(20)景升:刘表字。豚犬儿:刘表的儿子刘琮,他畏惧曹操的势力,投降曹操。曹操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后因以“豚犬”蔑称不成器的儿子。(21)孤山:山名,在浙江杭州西湖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北麓有放鹤亭和梅林。(22)平堤:西湖上的白堤和苏堤。白堤,白居易被贬杭州期间曾筑堤护田,后荒废。为纪念白居易,人们便称此堤为白堤。苏堤,苏轼任杭州太守时所筑。两堤上都栽有柳树。(23)玉垒:玉垒山,在今四川灌县西。代指蜀地,当为抗元前线之一。(24)珠淮:淮水,因产贡珠而得名。(25)鼓鼙(pí):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借指军事。(26)原夫辈:文人墨客。(27)毛锥:毛笔。



寒林图 【宋】 郭熙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本词的创作时间、地点和缘由在词前序言中可一览无余,可见作者心志,欲告天下人知之。词人从二十岁参加“牒试”至嘉熙四年(1240)作本词的两年间游历长江、淮河以及荆湖等地的名胜古迹,返回临安至丰乐楼观西湖,吟诵友人词而感慨大发,题词于丰乐楼的东壁上,时适逢蒙古军队大举南下,南宋政权风雨飘摇,作为文人的陈人杰报国无门,因而即景抒情,忆古叹今,一泄心中的激愤之情。

词的开篇“记上层楼,与岳阳楼,酾酒赋诗”写昔日和友人登楼饮酒赋诗,恰似今日情景。词人不从眼前景写起,不仅仅是为了呼应序文,更重要的是眼前国将不国,因而景也非景,无以为乐,而此刻之情,也穿越时空,映射到昔日之景。昔日览胜,“长山远水,荆州形胜,夕阳枯木,六代兴衰”,意指两年间游历荆淮,山长水阔,大好河山壮美景观依旧;然而令人刻骨铭心的却是夕阳西下所见枯木连天,因而六朝兴衰代际之感涌上心头。明写六朝,实则暗喻南宋政权如夕阳颓势,词人无可奈何之感在“夕阳枯木”四字所营造的氛围里扑面而来。忆及六朝,遂想起了同为乱世的三国。“扶起仲谋,唤回玄德,笑杀景升豚犬儿”,孙权刘备皆是三国时的英雄人物,“扶起”和“唤回”毫不隐讳地表达了作者希望英雄横空出世挽危势于狂澜之中的心理。而对于“景升豚犬儿”这样软弱无能、投靠敌方的人物,词人蔑视的态度在“笑杀”二字中显露无遗。同样,借历史人物刘表和刘琮暗喻南宋投降派,因而“笑杀”的就不仅仅是历史人物了。现实无奈,再归临安,只能对景叹息。

是梦非梦?词人下阕马上给出了明确的答复,“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争都不知”,活生生地勾勒了南宋君臣文恬武嬉、醉生梦死、不问战事的颟顸(mānhān)无知的形象。此等情势词人能奈何?“恨孤山霜重,梅凋老叶,平堤雨急,柳泣残丝”,眼前景即心中情,“恨”字写满了景语。孤山不再适宜隐居,如今梅花凋零,老叶横秋;而苏堤和白堤,笼罩在一派风雨中,丝丝细雨,词人却把它想象为柳条在为自己的残丝哭泣。南宋统治者歌舞升平的背后,却是“玉垒腾烟,珠淮飞浪,万里腥风吹鼓鼙”。四川玉垒山和淮河都已经处于战争的前线,这些地区都遭到蒙古军队的践踏,硝烟四起,战波如浪;万里河山,一派腥风血雨,到处都是不绝于耳的战鼓之声。可是请缨无门的词人,又能怎样呢?“原夫辈,算事今如此,安用毛锥”,是不答之答。“毛锥”一词语出《旧五代史《史安肇传》:“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椎子,焉足用哉?”两处异境同旨,既然无法投笔从戎,其一介书生又能有何办法呢?这里虽然是略带自嘲的语气,而其勇于审视现实和承担责任的精神,足让那些“傅粉涂脂,南北战争都不知”的人自惭自愧。

本词的特色在于景语情语恰到好处,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自是十分难得。(龚远会)

链接 宋代的择婿风俗——榜下捉婿。宋时达官贵人之家欲嫁女,每在科举之年选择省试合格的士人为婿,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时人谓之“榜下捉婿”。其后富商财主也效为之。被选中的士人可以从女家得到一笔数目可观的“系捉钱”。

沁园春



陈人杰



丁酉岁感事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 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11),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12),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13)

注释 ①丁酉岁:即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②神州:古指中原地区。③陆沉:比喻国土沦丧。④青毡:儒素之家祖传旧物的代称,后引申为故土。⑤北州:泛指北方地区。⑥东帝:偏安东方的政权。⑦深源:东晋殷浩的字,本作渊源,避唐高宗讳而改深。⑧在在:处处,到处。⑨江沱:长江和沱江。沱江,在四川省中部,是长江的支流。 宴安:享受安逸。 ⑩鳣(shàn)鲸:大鱼。 鳣,古书上指鳇鱼,长达七八米。 鲸,俗称鲸鱼,大的体长可达30米,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动物。(11)渠:第三人称代词。(12)麒麟阁:汉代阁名。汉宣帝曾命画霍光等十一位武将、使节的肖像于未央宫麒麟阁,以表彰其功绩。(13)儒冠:古代儒生的帽子,亦代指儒生。

鉴赏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有对此词创作背景和主旨的分析。“此词题为《丁酉岁感事》……此前三年,宋与元共灭金后,宋即仓卒进兵中原。元人遂借口破坏盟约,连年出兵南侵。宋力不能御,又复彷徨于和战两端。此词所感之事,盖为国家一贯失策,以致志士无由为国展力,而国势愈趋不振,然已则以为时势尚有可为,当勉力图治也。”词人感时伤国,一腔悲愤溢于言表,在批评当权者误国的同时表达了自己为国请缨的愿望。

本词开篇发问,义正词严,感情强烈。“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意谓大片中原国土,沦落于敌,久久无望收复,这种局面究竟是谁造成的呢?“陆沉”和“青毡”典出《晋书》中的两件事,用在一起贴合意境。西晋时,王衍为宰相,正值匈奴南侵,他清谈误国,丧失了许多土地。桓温愤慨地说:“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王衍字)诸人不得不任其责。”(《晋书《桓温传》)用桓温的斥责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对南宋误国者的态度。又《晋书《王献之传》载:“王子敬(王献之字)在斋中卧,偷人取物,一室之内略尽。子敬卧而不动。偷遂登榻欲有所觅。子敬因呼曰:‘偷儿,石染青毡是我家旧物,可特置否?’于是群偷置物惊走。”本词以“青毡”喻国土,把国土的沦陷喻为偷儿所窃,化而用之,恰到好处。发问之后进而表达了对此种状况的惆怅。“怅”字领以下四句,“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国势岌危,而英雄豪杰却寥若晨星,所剩无几;半壁江山,如暮天斜阳,每况愈下。“东帝”也有所典,战国齐湣王称东帝,自恃国力,不审时势,后被燕将乐毅攻破临淄(今山东淄博),在出逃中被杀,此处喻指岌岌可危的南宋政权。惆怅过后,又言归正传,“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是对开篇提问的不答之答。三国时,曹操攻打柳城,刘表本可听从刘备建议借此机会袭击许昌,但表不听,坐失良机。《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中有:“表,坐谈客耳。”深源,东晋殷浩的字,都督五州军事却只会高谈阔论,发兵攻前秦,先锋部队倒戈,深源弃军而逃。刘表和深源贻误军机的例子用在此处,表现了南宋彷徨于战和两端,进退皆不当时,因此一再丧失振兴国势的大好时机。至此欲结上阕,词人情感再复忧伤,“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表面上写天气,实际上比喻南宋一再遭到金、元的进攻,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现状。

承上阕良机错失的感叹,下阕再申“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这样一种两难局面。目前的政局是和不能安、战不能胜,皆是统治者贪图安逸、无所作为、举棋不定的态度所造成。这样的状况直让有识之士堪忧,料想目前长江流域和沱江流域等未被占领的江南地区还能有几日的安逸呢?可是,无奈奸人当道,又有谁能够采纳自己的“平戎策”? 词人只能慨叹自己徒有“封侯心”,却如失水鳣鲸,身处困境而无计可施。封侯,本班超投笔从戎时说过的豪言壮语,已成为从军立功的代称,并非真为谋求爵禄。鳣鲸都是大鱼,倘若离开江湖大海,就会遭蝼蚁所欺。汉贾谊《吊屈原赋》:“彼寻常之汗渎兮,岂能容吞舟之鱼? 横江湖之鳣鲸兮,故将制于蝼蚁。”可是,即便看透了统治者“无谋”,却依然相信国事尚有可为,当勉力图治才是,所以“剔残灯抽剑看”的生动形象更是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渠自无谋”暗用《左传《庄公十年》中曹刿所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讽刺南宋统治者无远见才导致战和不定的两难处境;而“更剔残灯抽剑看”一袭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良苦用心,两相对比,彼是此非不待多言。词人情感一泻千里,结拍不免再次慨叹“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意谓难道只有武将能上马击剑平敌,儒生的画像难道不能挂在麒麟阁里么? 言外之意是儒生照样有退敌之策,能担当力挽狂澜的重任。

全词最大的特点是通篇用典,但无论正用反用,不落雕痕,皆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词人隐微之意,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词人一介儒生,自比鳣鲸,力图封侯万里,正如清陈廷焯所言“胆大心雄,读之起舞”(《词则《放歌集》卷二)。(龚远会)

集评 清《陈廷焯:“此类皆慷慨激烈,发欲上指。词境虽不高,然足以使懦夫有立志。”(《白雨斋词话》卷六)



雪景山水图 【清】 原济

美国堪萨斯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



沁园春



陈人杰



次韵林南金赋愁



抚剑悲歌,纵有杜康,可能解忧。为修名不立,此身易老,古心自许,与世多尤。平子诗中,庾生赋里,满目江山无限愁。 关情处,是闻鸡半夜,击楫中流。 澹烟衰草连秋。 听鸣鴂声声相应酬。叹霸才重耳,泥涂在楚,雄心玄德(11),岁月依刘。梦落莼边,神游菊外,已分他年专一丘。长安道,且身如王粲(12),时复登楼。



烟江叠嶂图 【明】文徵明 辽宁省博物馆藏



注释 ①次韵:和别人的诗词并依原诗词用韵的次序,叫做次韵。林南金:生平不详。②杜康:相传我国古代酿酒的发明者,后代指酒。③修名:美好的名声。修,善,美好。④古心:不同凡俗的古人思想。⑤尤:指责,归罪。⑥平子:东汉文学家张衡,字平子,曾作《四愁赋》。⑦庾生:南北朝文学家庾信,曾作《愁赋》《哀江南赋》。⑧鸣鴂(jué):鹈(tí)鴂,古书上指杜鹃。三月即鸣,至夏不止。⑨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为春秋五霸之一。⑩泥涂:比喻艰难困苦的境地。(11)玄德:刘备的字。(12)王粲:建安七子之一,人誉为“七子之冠冕”。

鉴赏 此词为和词,题为赋愁,词人缘何而愁?

词的开篇反用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意,词人是“纵有杜康,可能解忧”,即便美酒当前,词人的忧愁也无以排遣,反而是“举杯销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而“抚剑悲歌”则把词人悲恸而歌,扼剑以叹的忧愁具体化。“为修名不立,此身易老,古心自许,与世多尤”,“为”表原因,词人感叹时如白驹过隙,身心易老,而自己美名尚未立;自己追求古人不同凡俗的理想,却又遭到世人的冷嘲热讽。“修名不立,此身易老”与战国楚屈原《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志不立”同出机杼。这是品性所引起的身世之愁,也可能与词人身为幕僚不得已遭逢的种种难堪有关。接下来,词人并不仅仅拘囿于个人的身世之悲,而是笔锋一转,明写他人,寓己于中。“平子诗中,庾生赋里,满目江山无限愁”,平子即张衡,因当时政治衰落,郁郁不得志,作《四愁赋》寄托其对国事的忧愁;庾生即南朝梁出使西魏的使者庾信,梁亡,羁留长安,无以得归,因思念故国而写下著名的《愁赋》。在《四愁赋》和《愁赋》中,皆是“满目江山无限愁”,生逢南宋乱世,与张衡、庾信感同身受,借写他们的家国之悲抒己怀,巧妙地把个人的身世之叹同家国之悲结合起来,词意得以升华。半壁江山在异族之手,词人不禁希望有爱国志士及时奋发,统一祖国。“闻鸡半夜”和“击楫中流”所典出自《晋书《祖逖传》,“(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因起舞”,后祖逖率部过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至此结上阕,原来词人不仅仅是为了“修名”和感叹家国时政,更重要的是悲愁报国无门,济时之策无以实现。

词的下阕以景承情,看似断了曲意,实则别处渲染悲愁。 “澹烟衰草连秋。 听鸣鴂声声相应酬”,烟雾迷蒙,衰草连天,杜鹃鸟哀惨的叫声此起彼伏。最是秋意使人愁,更易感时伤世。“叹霸才重耳,泥涂在楚,雄心玄德,岁月依刘”,重耳虽即位后修政强兵,大会诸侯,成为霸主,但其出亡凡十九年才得归国,历卫、齐、宋、郑、楚、秦等国,十九年间辗转反复备尝艰辛。素有雄心壮志的刘备,入蜀前曾依靠刘表,寄人篱下。这里借用重耳、刘备的典故,不仅况喻自己身为幕僚,饱受颠沛流离之苦;而且隐其以待时机、建功立业的封侯心。流落他乡举步维艰之时,逢秋更易生离索之情,词人素有雄心,也不免心生倦意,希望归隐。“梦落莼边,神游菊外,已分他年专一丘”,便是这种复杂心理的真实写照。“梦落莼边”所本西晋张翰之典。张翰在洛阳做官,因秋风起而思念家乡的莼菜羹、鲈鱼脍,命驾而归;“菊”自然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象征;而“专一丘”语出《汉书《自叙传》,“鱼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指简朴的田园生活。“梦落”表示一切皆是词人的想象,家乡风物、菊绕竹篱让词人魂牵梦萦,可是这一切只待“他年”再去享用。“梦落”“神游”既是现实无奈的安慰,同样也表现了词人并不甘于年纪轻轻就归隐的心情。所以词的结尾,再次借用王粲登楼的典故,重陈其复杂心理。东汉王粲避乱荆州,依附刘表,历十年而始终不能得到刘表的信任,抑郁而作《登楼赋》,表其思念故乡,希望中原早日安定好返乡,并向往为此立功。词人“赋愁”,一如王粲,身世家国之悲,复杂难陈的归隐之意,一应俱全,而悲愁之意至此结篇,个人愁悲依附在家国不幸上,可触可感,并非“为赋新词强说愁”。(龚远会)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