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离琴弹苦调,美人惨向隅。顷来荷策干明主,
还复扁舟归五湖。汉家侧席明扬久,岂意遗贤在林薮。
玉堂金马隔青云,墨客儒生皆白首。昨梦芳洲采白蘋,
归期且喜故园春。稚子只思陶令至,文君不厌马卿贫。
剡中风月久相忆,池上旧游应再得。酒熟宁孤芳杜春,
诗成不枉青山色。念此那能不羡归,长杨谏猎事皆违。
他日东流一乘兴,知君为我扫荆扉。

《送褚大落第东归》唐朝诗人钱起的作品。

【注释】:

熟:

(又读shóu) ①食物烧煮到可吃的程度。班固《白虎通·号》:“鑽木燧(suì)取火,教民熟食。”(燧:古代取火的器具。)②植物成熟。《孟子·告子上》:“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③庄稼有收成;丰收。陶潜《桃花源诗》:“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蚕:养蚕。靡:无。)④经过加工的。洪迈《夷坚丙志·綦叔厚》:“药架甚华楚,上列白陶缶数十,陈熟药其中。”⑤指土壤疏松适合作物生长。《齐民要术·耕田》:“耕不深,地不熟。”⑥熟悉;深知。吴融《和座主尚书春日郊居》:“春蔬已为高僧掇,腊醖还因熟客开。”(醖:指酿制的酒。)⑦精通;熟练。欧阳修《试笔·作字要熟》:“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充实而有余。”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三:“设若临事不熟,骤然决断,恐未尽善。”⑧仔细;周密;深入。《战国策·齐策一》:“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是故愿大王熟计之。”⑨程度深。《宋书·檀道济传》:“道济就寝便熟。”⑩通“孰”。谁。《易林·未济之姤》:“仇敌背憎,熟肯相迎?”

宁:

(一)①安定;安宁。《尚书·大禹谟》:“万邦咸宁。”②探望,省视父母。《诗经·周南·葛覃》:“归宁父母。”③为父母守丧。《汉书·哀帝纪》:“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二)nìng ①副词。相当于“岂”、“难道”。《史记·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②连词。表示选择。宁可;宁愿。《庄子·秋水》:“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孤:

①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的人。《孟子·梁惠王下》:“幼而无父曰孤。”②孤单;单独。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古代王侯的谦称。《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④辜负。《后汉书·袁敞传》:“臣孤恩负义。”⑤指无子女的人。《吕氏春秋·怀宠》:“求其孤寡而振恤之。”⑥独特的;杰出的。杨万里《和李天麟二首》之一:“学诗须透脱,信手自孤高。”

孤芳:

本指独特的香花。喻指高洁绝俗的人品。沈约《谢齐竟陵王教撰高士传启》:“贞操与日月俱悬,~~随山壑共远。”

芳:

①花草的香味。《楚辞·九章·悲回风》:“兰芷幽而独芳。”又泛指香气。《新语·术事》:“有女而无芳泽之饰。”②花草。屈原《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③美好;好。傅山《乙酉岁除八绝句》:“摩云即有回阳雁,寄得南枝芳信无?”(阳:指衡阳。)④贤德的人。屈原《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⑤通“房”,草木结果实的子房。《吕氏春秋·审时》:“先时者,茎叶带芒以短衡,穗巨而芳夺。”

杜:

①一种草本植物;甘棠。即棠梨、杜梨,也称杜树。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梨》:“杜树大者插五枝,小者或三或二。”②堵塞;闭;杜绝。李斯《谏逐客书》:“强公室,杜私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李)牧杜门不出,固称疾。”(固:一再地。)

春:

①春天,春季。《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②年;岁。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一卧东山三十春。”③生机;生命。欧阳修《奉使道中寄垣师》:“塞垣春枯积雪溜,沙砾威怒黄云愁。”(塞垣:指长城。溜:流水。)④指年轻女子的形态。崔珏(jué)《有赠》:“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春水:指女子的眼睛。)⑤春色;喜色。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谚云:‘蓬开先百草,戴了春不老。’”⑥春情;情欲。《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春,吉士诱之。”⑦指酒。司空图《诗品·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茅屋。”

诗:

①文学体裁的一种。《尚书·舜典》:“诗言志。”②特指《诗经》。《左传·隐公元年》:“《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锡:赐。类:善。)③奉持。《礼记·内则》:“朝服寝门外,诗负之。”

成:

①完成;实现。李斯《谏逐客书》:“使秦成帝业。”②帮助实现;成全。《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③成为;变为。《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刘向《说苑·奉使》:“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mèi)成帷,挥汗成雨。”(闾:里巷。袂:袖子。帷:帷幕。)④成果;成就。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少蕴才略,壮而有成。”(蕴:蓄。)⑤成长;成熟。《荀子·天论》:“(万物)各得其养以成。”⑥和解;交好。《左传·成公十一年》:“秦晋为成。”《史记·张仪列传》:“哀王于是倍从(zòng)约而因仪请成于秦。”(倍:违背。从:指合纵。仪:人名。)⑦已定的;定型的;现成的。《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论》:“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咸:都。革:改变。)⑧层;重(chóng)。《史记·李斯列传》:“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吕氏春秋·音初》:“为九成之台。”⑨古代十里见方为一成。《汉书·刑法志》:“成方十里。”

不:

(一)①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特:三岁的兽。)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无;没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词。无实义。《逸周书·皇门》:“我不则寅哉寅哉!”[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二)fū花萼。后作“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树。 鄂:同“萼”。 :有光采。)

枉:

①弯曲。与“直”相对。《淮南子·本经》:“矫枉以为直。”②不正直;不正派。《元史·张珪传》:“事有枉直,尤宜明辨。”③歪曲。《韩非子·八说》:“明主之国,官不敢枉法。”④过失;错误。柳宗元《封建论》:“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循周之制。”⑤冤屈;冤枉。《三国志·吴书·朱异传》:“为孙琳所枉害。”⑥谦词。使对方受屈;屈尊;屈驾。《三国志 · 蜀书 · 诸葛亮传》:“将军宜枉驾顾之。”(顾:拜访。)⑦副词。徒然;白白地。杜甫《岁晏行》:“汝休枉杀南飞鸿。”

青:

①深绿色。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簾青。”②蓝色。《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黑色。《尚书·禹贡》:“厥土青黎。”④青色的东西。《汉书·成帝纪》:“青绿,民所常服。”⑤青州,古州名。先秦为九州之一。在今山东境内。

色:

①脸色;表情;神色。《孟子·梁惠王上》:“民有饥色。”②怒色。《战国策·赵策四》:“太后之色少解。”③姿色;美色。多用于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寡人好色。”④情欲。《孟子· 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⑤颜色;色彩。《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⑥景象;景色。《庄子·盗跖》:“车马有行色。”⑦种类;品类。《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树下端然坐睡,不知是何色类?”⑧佛教用语。指人能感知的一切外物,与“空”相对。《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陈子昂《感遇》之八:“空色皆寂灭,缘业亦何名。”


诗文 酒熟宁孤芳杜春,诗成不枉青山色。
释义

酒熟宁孤芳杜春,诗成不枉青山色。

“酒熟宁孤芳杜春,诗成不枉青山色。”诗句出处:《送褚大落第东归》;是唐朝诗人钱起的作品。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7: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