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逝多林给孤独园
释义

逝多林给孤独园

“逝多林给孤独园”是一座供佛陀及其众僧雨季安居的著名园林。它的梵文名是 Jetavanānāthapiikārama,其中jeta-vana 意译为“胜林”,音义混译为“逝多林”;anātha-piika 义为“给孤独者以饭团者”,缩译“给孤独”,又译“善施”; āśrama义为特指修行者的住所,或译“静修林”或“静修园”简称“园”。供僧团居住的园林之所以会有这么一个怪名字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的故事。
据早期佛教律藏的记载,僧众不允许有常人那样的住所。他们可以住在这或那的树林、树下、悬岩、峡谷、山洞、丛林、空地或草堆。他们一早离开居处趋步向前,目光低垂,仪态端庄,充满自信。王舍城有一位富商,一见便心生诚信。他向众比丘表示,愿为他们修造屋宇房舍。众比丘告诉他,佛陀不允许他们有那样的居所。富商请他们去征询佛陀的意见,佛陀竟表示接受富商的诚意。于是这位富商为众比丘修造了60处居所,并邀请他们第二天去吃饭。
正当这位富商准备第二天的饭宴的时候,他的姐夫给孤独(Anāthapiika)长者来了。给孤独以为他内弟正在准备婚庆,或祭奠,或请频毗沙罗王的盛宴。当他得知是准备第二天宴请佛陀和众比丘时,十分惊喜。他对富商说,见到佛陀很不容易,他很想能马上见到他。富商劝他第二天早上相见为好。
给孤独辗转反侧一夜难眠,巴不得立刻破晓天明。天还不亮他就起身前往佛陀居处——尸陁林(Śītavana,意译“寒林”)等待佛陀。拂晓时分,佛陀起身漫步,看到了他,于是便招呼道:“来吧,须达(Sudatta,全音译‘须达多’,意译‘善授’)!”给孤独长者听到佛陀亲切地直呼其名,感到惊喜。他上前向佛陀致以问候。之后,佛陀为给孤独长者说法。听后,他心悦诚服,并请求终身皈依佛陀。第二天,他又请佛陀和众比丘吃饭。饭后,他表示要为众比丘修造一所雨季安居处。
他回到舍卫城,四处寻找建造雨安所的地点。最后,他看到一处很合适的地方——逝多(Jeta,意译“胜者”)太子的园林。他找到逝多太子,请求把这所园林转让给他。逝多太子开玩笑说:“你用金子铺满这个园子,我就卖给你。”(据小乘佛教经典,要卖给他得“用十万金币铺满这座园林”)。给孤独长者果然用车拉来黄金铺在这座园林,还差一小块地方没有铺满,逝多太子连忙阻止道:“好了,佛真是种福之地,我们都应修善植福才好。”这样,就在这块空地建起了一所精舍。世尊(佛陀)来到这里,告诉阿难道:“这园地是善施(给孤独)买的,树林是逝多太子施舍的,二人同心建立了这一功业,从今以后,这里就叫逝多林给孤独园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时的佛教得到富有的商贾阶层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当时的佛教一改原来不居房舍和不蓄私财的初衷,开始接受价值昂贵的布施。由此导致佛教的分裂,以至大乘的许多寺院演化为新的封建庄园,僧团演化为大的封建领主的现象。这是佛陀所不曾预期的。
逝多林给孤独园早已被厚重的历史淹没,但它的名称和蕴涵在名称里的栩栩如生的故事经佛典和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流传到今天。公元7世纪,唐玄奘西天取经,发现了逝多林给孤独园遗址。据玄奘在《大唐西域记》记述,逝多林距室罗伐悉底城南五六里(唐里,约合现在的1.5公里),是胜军王大臣善施(即给孤独长者)为佛所建精舍。 昔为伽蓝(梵文Saghārāma僧伽蓝的缩译,意译“众园”,即僧众的居所——寺院),今已荒废。东门左右各建石柱,高70余尺,左柱上端镂有轮相,右柱上端刻有牛形,并无忧王(Aśoka,今译阿育王)所建字样。 室宇倾圮,唯余故基,独一砖室独在,内有佛像。
今天距玄奘发现遗址又过了1 300多年。其遗址的地点已是众说纷纭了,但比较可信的考证是康宁哈姆作出的。他的意见是室罗伐悉底城大约位于今北方邦境内贡达(Gonda)与巴赫雷奇(Bahraich)二县的边界上,逝多林距城仅有约1.5公里,它也应在康宁哈姆所考证的地域内。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