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左传《烛之开退秦师》
释义

左传《烛之开退秦师》

左传《烛之开退秦师》

(僖公三十年)

共其乏困(17),君亦无所害(18)。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9),许君焦、瑕(20),朝济而夕设版焉(21),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22)?既东封郑(23),又欲肆其西封(2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25)?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26)。”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27),乃还。

子犯请击之(28)。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9)。因人之力而敝之(30),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31); 以乱易整,不武(32)。吾其还也(33)。”亦去之(34)

【鉴赏】 这篇文章选自 《左传·僖公三十年》。文章记叙了公元前630年时,秦国和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大夫烛之武站在保卫祖国的正义立场上,不计较个人名誉得失,挺身而出,说服秦穆公撤兵,使郑国得以保存的史实。全文仅三百来字,但表现的内容极其丰富、明晰,语言精练而能切中要害,实开战国游说之先河。

首先,语言简练、犀利。这么大一件事,要叙述清楚尚且不容易,要说服秦国退兵则更是难上加难,但作者记叙劝说之辞只有寥寥一百二十几个字,就说得秦穆公心悦诚服,同意撤兵。可谓惜字如金,字字玑珠。

其二,说理透彻,有理有据,具有雄辩的逻辑力量。整篇文章以 “阙秦以利晋”为中心论点,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如剥竹笋,句句悚动。以退为进,承认“郑既知亡矣”,把眼前事实一笔带过,暂放一边。笔锋一转,用 “舍郑无害”与 “陪晋有害” 的 “利害”关系打动秦君。“春秋无义战”,秦、晋虽联合,但何尝不是在考虑自己的利益。烛之武抓住对方的这种心理,设身处地为秦国的利益盘算。先说“亡郑有益于秦”,则请出兵,不敢耽误。紧接着指出,郑国同晋接壤,而远离秦国。“越国以鄙远” 的结果只能是秦国夺取了郑国,最终郑国仍会落到晋国手里。这样一来,灭郑反而成了 “陪晋”。晋国吞并东边的郑国后,如果要继续扩张领土,只有向西边发展,而西边惟有秦国,如此看来,亡郑的结果只能是“阙秦利晋”。显而易见,让郑国存在下去,对秦国有百利而无一害,它不仅可以作秦国的 “东道主”,还可以牵制晋国。其间又援引晋国背信弃义损害秦国的确凿事实,切中秦穆公的心病,强调指出晋国不可以作为合作伙伴。句句紧逼,字字切中要害,分析得越透彻,越使秦穆公毛骨俱悚、心寒胆战,不怕秦君不落其彀中。

其三,辞语委婉,曲尽其急,使人叫绝。这篇文章对语言艺术的运用独具特色。尤其是巧说秦君一段,全是烛之武自问自答,却又不使秦君觉得他是在说教,反觉得亲切入耳,以致言听计从。这是什么原因呢?关键在于烛之武采取了 “欲擒故纵”,“迂回作战” 的技巧。一见面就表示郑国是必亡的,暗言自己已是亡国之臣,对秦没什么要求和希望,使秦君对他的游说身份淡化,不加防范。然后以局外人的身份为秦国的利益前思后想,反复掂量,体贴关心,语言又是那么委婉动听,一环紧扣一环。从“亡郑利秦”到“亡郑陪邻”,“阙秦利晋”,一层比一层分析得深入细致,而且事理、史实都是真实可靠的,不由人不信服。这同战国时代纵横家的危言耸听不可同日而语。通过这些生动的语言,一个不计个人利害得失、为国赴难,而又博学多才、善于辞令的爱国政治家形象便跃然纸上。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51:06